議論文完全段的寫作
議論文是一種實用性較強的文體。在指導學生進行議論文寫作的時候,我們應該抓住這一點,對它進行有序、有術的指導,是能夠收到好的效果的。
文章是由段落構(gòu)成的。如果我們在指導學生寫作議論文的時候,能夠有效地進行片段訓練,“解剖一只麻雀”,讓學生切實把握完全段的組段技巧,對整篇文章的寫作訓練會起到很好的作用。
例證法是我們經(jīng)常運用的一種論證方法。而例證法的運用一般包括這么幾個環(huán)節(jié):引例——在論點與論據(jù)之間,設置一句過渡性的話,把論據(jù)引出來;敘例——概括、簡練、定向的敘述事例;議例——分兩步走。先對事例進行分析評述,如例文中加線的句子;再闡明事例與論點間的關系,使事例與觀點水乳相融。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完全可以根據(jù)敘例與析例的組合方式,來尋求議論文完全段的構(gòu)段方式。
議論文的完全段構(gòu)段模式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ㄒ唬坝^點+例子+分析”式
這種構(gòu)段方式的思路是:先亮出自己的觀點,然后敘例,最后分析事
例。采用的其實是一種“總——分——總”的構(gòu)段思路。
例1:翻開歷史畫卷,從古至今凡是有所作為的人,都是把自己的志向與國家、民族利益緊緊的連在一起的。屈原“吾將上下而求索”,杜甫“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陸游“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李清照“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魯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周恩來“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這鏗鏘有力的詩句都說明了一個問題,個人的志向只有植根于國家、民族的土壤中,才能成長為參天,開出燦爛之花。
文中畫線部分是論點與論據(jù)之間的過渡,目的是引出論據(jù),加點的句子是分析總結(jié)。中間部分是敘例。這種構(gòu)段方式的好處是結(jié)構(gòu)清楚,思路清晰。
例2:學會“照鏡子”方能正確認識自己、提高自己。(觀點)李世民懂得鏡子的作用,能把魏征批評他的話寫在屏風上,當作“鏡子”,隨時對照。又能看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边@難道不是一個很會“照鏡子”的人嗎?李世民正是做到了“以人為鏡”“以古為鏡”,學會在人們的各種批評、意見中認識自己,而成為一代名君。(事例)假如當初唐太宗非但不聽取魏征的逆耳忠言,而且因丑處被照,短處被揭,惱羞成怒而將“鏡子”棄之,砸之,又哪能出現(xiàn)“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析例:假言說理)
(二)“引言+觀點+事例+分析”式
這種構(gòu)段方式的思路是:先引用名人名言,然后或結(jié)合觀點對名言進行詮注,或直接提出觀點,中間敘述事例,最后進行分析。
例3:“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人人應該關心國家大事,積極參政議政,發(fā)揮主人翁的精神。我們不能像春秋時代那個曹劌的同鄉(xiāng),面臨國家遭受侵犯,卻說什么“肉食者謀之,有何間焉”的話。如果抱著讓少數(shù)人去“憂天下”而自己“何必去參與”的思想,來對待當前的改革和開放,那就丟失了自己作為國家主人翁的資格了。
例4:“固而不柔,脆也。柔而不固,弱也。柔而固,韌也。”縱觀古今中外,大凡要獲得發(fā)展、成功,要有所建樹,無不經(jīng)過“柔而固”的努力,都閃爍著韌的光彩。鐵杵磨針、愚公移山記載了韌的傳說,黃河入海、長江東去留下了韌的足跡,水滴石穿、蜜蜂釀蜜展示了韌的現(xiàn)實。王羲之用練字染黑池水之韌,終成一代書法大家;馬克思為尋求真理,用在大英博物館的水泥地上留下的深深足跡之韌,終成無產(chǎn)階級的偉大導師;達爾文因鄙棄上帝創(chuàng)造萬物的謬論,而身受圍攻,他在韌性的斗爭中,終于成為一名科學家;張海迪在身體三分之二失去知覺時,不頹唐,不悲觀,而是同疾病展開了韌的斗爭,終于贏得了八十年代保爾的光榮稱號。所有這些,都充分說明韌是發(fā)展的動力,是成功的基石。
。ㄈ坝^點+詮注+事例+分析”式
這種構(gòu)段方式的思路是:先提出自己的觀點,然后對觀點進行詮注,中間敘述事例,最后進行分析。
例5:只有定一個切合實際的目標,才能帶領你到達理想的彼岸。(第一層:觀點語句)║所謂切合實際,就是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不浮夸,不空想。只有定立這樣的目標,才可以支使我們的思想,放出我們的活力,鼓舞我們的希望,從而引領我們通向成功的道路。(第二層:對觀點語句的解說)面對著經(jīng)濟貧窮落后、國人思想麻木的舊中國,魯迅定下了喚醒國人的目標,他棄醫(yī)從文,發(fā)奮寫作,被后人譽為“民族魂”。面對著選民平靜的表情和缺乏熱情的鼓掌,李光耀定下了學習中文的目標,他爭分奪秒,勤學苦練,終于憑著中文演講引起選民共鳴而當選為新加坡總理。面對著遭人冷眼、受人凌辱的處境,勾踐定下了復仇雪恥的目標,他忍辱負重、臥薪嘗膽,終于成為春秋霸主。(舉例)如果魯迅沒有根據(jù)實際情況定下喚醒國人的目標,而是為了寫作而寫作,他能寫出一篇篇發(fā)人深省的文章嗎?如果李光耀沒有根據(jù)實際情況定下學習中文的目標,而是盲目競選,他能成為受人敬仰的總理嗎?如果勾踐沒有根據(jù)實際情況定下復仇雪恥的目標,而是茍且偷生,他能成為一代霸主嗎?(說理)║(第三層:正反論證)可見,我們無論干什么事情固然要有目標,但更重要的是能否根據(jù)實際情況確立目標,因為這才是成敗的關鍵。(第四層:照應段首觀點句,總結(jié)全段)
例6:沉穩(wěn)從志而來。一個人若沒有遠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現(xiàn)實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無法擁有沉穩(wěn)的性格。班超投筆從戎,志在報國,在對匈奴一戰(zhàn)中從容不迫,沉穩(wěn)冷靜,終弘揚國威,不教胡馬度陰山。林則徐斬釘截鐵,志在禁煙,在與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穩(wěn)中含剛,終虎門銷煙,讓洋人膽戰(zhàn)心寒。有遠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遠,心胸會沉穩(wěn)下來,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穩(wěn)也。
。ㄋ模坝^點+引言+事例+分析”式
這種構(gòu)段方式的思路是:先提出自己的觀點,然后引用名言對觀點進行闡述,中間敘述事例,最后進行分析作結(jié)。
例7:成功也需要毅力。古語云: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它告訴我們恒心毅力是成就事業(yè)的保證。山再高只要堅持不斷地一步一步地向上走,總有一天會登上頂峰;書再難,只要堅持不斷地一頁一頁地去讀,總有一天會全面讀懂。馬克思的《資本論》寫了40年,法布爾的《昆蟲論》寫了20年,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寫了20年,曹雪芹的《紅樓夢》披閱了十載。鍥而不舍,水滴石穿,頑強的毅力使他們成功了。
。ㄎ澹笆吕治觯^點”式
這種構(gòu)段方式的思路是:先敘述事例,然后對事例進行分析,最后在分析中提出自己的觀點。
例8:著名數(shù)學家陳景潤就是一個淡泊寧靜的人。為了攻克“歌德巴
赫猜想”,他畢生沉浸在自己的數(shù)學王國,寵辱不驚,視名利同陌路。而被譽為“文化昆侖”、“學界泰斗”的錢鐘書先生,則更是淡泊寧靜得令人肅然。記者采訪,他回避;為他錄像,他謝絕;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的編輯們曾想盡辦法,但他堅決不同意上鏡。至于這個會那個會的邀請,他也從不給面子,把全部心血和精力都傾注在心愛的事業(yè)上。正是因為他們擁有著常人難及的淡泊寧靜的胸襟,才能在自己從事的學術領域內(nèi)取得常人難以企及的驕人成績?梢,淡泊寧靜是人們拒絕誘惑取得成績走向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
。坝^點+事例”式(重復中心詞,夾敘夾議)
這種構(gòu)段方式的思路是:先提出自己的觀點,然后敘述事例,采用重復中心詞的方式,夾敘夾議,完成對觀點的論證。特別提醒:這種構(gòu)段方式大家要慎用,因為稍有不慎,就會落入“觀點+例子”的誤區(qū)。因此,一定要注意括號中的兩句話:重復中心詞,夾敘夾議。
例8:等待是一種蓄勢。等待的過程就是積蓄力量的過程。春草等待了一個冬天,積蓄了足夠的力量,最終破土而出,所以春意盎然,生機勃發(fā)。夏花經(jīng)歷了秋之凋零,冬之醞釀,春之潤澤,所以絢爛奪目,姹紫嫣紅。《史記•滑稽列傳》載:淳于髡對齊威王說,在南方有一種鳥,三年來不鳴叫也不飛翔,可是這種鳥有天要飛的時候,就能一飛沖天,這種鳥叫的時候,就能一鳴驚人。正是因為它在多年的等待中積聚了力量,所以才能“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