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愛名,取之有道”為題的材料作文例文二則
從以下兩題中任選一題作文。不少于800字。
。1)以“君子愛名,取之有道”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2)傳統(tǒng)書信是一種非常詩意的文體,鴻雁傳書本身也可以說是一種詩意的存在,但是在信息時代的今天,這種詩意漸漸成為遠(yuǎn)去了的風(fēng)景,令人惋惜。請你就傳統(tǒng)書信逐漸消亡這一文化問題,給全社會寫一封公開信,以表明你的態(tài)度和觀點。
君子愛名,取之有道
電影《孔子》里,南子問:夫子真的把做一個君子看得那么重要么?
孔子回答:我的原則是朝聞道,夕死可矣。
中國人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是:做仁人,做君子。君子對于功名利祿是怎樣的態(tài)度呢?子曰:“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可見君子亦對功名利祿有所追求,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一味逃避功名擯棄利祿的神仙。功名本身無所謂對錯,一個人熱衷于功名也沒有錯,那到底是什么導(dǎo)致了君子與小人的區(qū)別呢?我以為正是獲取方式的優(yōu)劣高下所決定:欺世盜名,是為小人;君子愛名,取之有道。
(這是文章第一段,黑體字為觀點。沒有直截了當(dāng)?shù)靥岢,是因為?biāo)題的內(nèi)涵過多,須得先作一番闡釋,方可提出一個合乎情理的觀點,否則太突兀)
取名無道的小人必將遺臭萬年。廈門遠(yuǎn)華特大走私案的主犯賴昌星,當(dāng)他的種種劣跡還沒有曝光時,他每年回鄉(xiāng)都給鄉(xiāng)親們發(fā)紅包,而且出資給村里修路、辦學(xué),獲得了“老好人“的名聲。他為家鄉(xiāng)辦“慈善事業(yè)”,老家村口立著一個刻著“賴昌星先生捐建”金字牌坊,在附近,還有一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昌星幼兒園”和一所以他的公司命名的“遠(yuǎn)華中學(xué)”。他那時一定還沉浸在揚名立望的美夢里。但事情敗露了,人們看清了偽慈善背后的真實嘴臉對他唾棄不已。賴的事實無疑警醒了我們:雁過留聲,人過留名,每個人都期望在煙波浩淼的歷史長河里留下一定的名聲,這種對名望的熱愛無可厚非,但獲取名聲的方式如果卑劣低下,則必背上千古罵名。
真正的君子,淡泊名利,卻無意間流芳百世。陶淵明實在忍不住束帶迎來送往的限制,他嘆一聲:“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彼贿^是那樣隨意的率性的一聲感嘆,竟使他在百載千載后享有了清高的美名,他成了“隱逸詩人之宗”,成了后代“清高”的樣板。陶淵明去世后,他的至交好友顏延之,為他寫下《陶征土誄》,給了他一個“靖節(jié)”的謚號。陶的歸隱本來是他對官場的厭棄,對名利的鄙夷:“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fù)駕言兮焉求?”但他的那一個決然的轉(zhuǎn)身卻使他獲得了世人“輾轉(zhuǎn)反側(cè)求之不得”的名望。李白贊道:何時到栗里,一見平生親。杜甫也說:此意陶潛解,吾生后汝期。蘇東坡一生把陶淵明當(dāng)成良師益友,他曾這樣評價陶淵明:“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饑則扣門而乞食;飽則雞黍以迎客。古今賢之,貴其真也!贝蟮罒o形,非刻意求之而可得。陶“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無意留名而名節(jié)卻深深地刻在了歷史的天空,真發(fā)人深思啊。
(中間兩段分兩層闡述,閱卷者會一眼看出。所舉事例不求多,但求深——所謂深,就是能扣住中心觀點做點分析,否則,列舉事例就會變成堆砌)
乾隆皇帝指著江中的船問紀(jì)曉嵐:這江中有多少條船?紀(jì)曉嵐不慌不忙地說:兩條,一條載名,一條載利。是啊,古往今來,熙熙攘攘,莫不是為了這兩個字。但須切記:君子愛名,取之有道。
。┒雾氃俅螛(biāo)明觀點,重申是表示重視,自己反復(fù)強調(diào),閱卷者自然也會隨著你的思路,領(lǐng)會你的意圖)
。娪啊犊鬃印泛图o(jì)曉嵐典故的運用,用意有二:增加文章的趣味性,不致于一味板著臉說教;此外這兩則材料都與主題關(guān)聯(lián),置于開頭是為了引出,置于末尾是為了充實)
君子愛名,取之有道(敘事類)
讀高二時,爸爸患了肺癌,離世前他把我喚到榻前作了最后一次思想教育:第一,我們家族里就你一個男孩子,你要好好讀書,考清華北大,為我們王家揚名立望。第二,君子愛名,取之有道。(寫記敘文,尤其應(yīng)該開門見山,不要玩抖包袱的把戲,因為抖包袱是高難度的動作,抖得不夠味道,弄巧成拙,遺憾無窮)
我的做了一輩子鄉(xiāng)村小學(xué)教師的父親就在不停地咳喘中永遠(yuǎn)地閉上了眼睛。
此時此刻,我坐在高考的考場里。想著父親臨終前的話:考上清華北大,揚名立望。無數(shù)個臆想的情景在我的眼前閃現(xiàn)。通知書下發(fā)了,縣長一聲驚訝:這是咱們縣的第一份北大錄取通知書啊!這是誰家的孩子呀?“這是我們村的!這是我們村的!”村長滿臉的自豪。鑼鼓聲,鞭炮聲,間雜著人們的嘖嘖聲,高音喇叭里一遍遍播放著:王守道老師的兒子被北大錄取了。到處都是橫幅:熱烈慶祝王揚名同學(xué)被北大錄取。熱烈慶祝柏崗中學(xué)王揚名被北大錄取。熱烈慶祝柏樹村的王揚名同學(xué)被北大錄取……全縣的父老鄉(xiāng)親,沒有一個不知道有個叫王揚名的。我的母親,四十七歲成了寡婦,受人欺凌,遭人白眼,但今天,她的兒子考上了北大,她也有了地位,有了名望,沒有誰不抬舉她。(此處的渲染,是為了突出“君子愛名”中的“愛”字,因為愛,所以要“取”,所以下文要寫的就是方法問題了——“道”)
我沉浸在幸福的想象中,直到監(jiān)考老師尖利的高跟鞋的聲音響起。我知道時間過去了不少,而我的試卷仍是一片空白。我斜眼一瞟:他已經(jīng)把一道十五分的證明題做出了;我又往左邊一瞟,哎呀,她的選擇題全寫上了。
我一狠心:抄!抄了再說。父親的臨終遺愿不是要我上北大清華嗎?沒有高分怎么上得了?父親咳得通紅的臉在我腦海里晃動,是的,要考上,一定要考上,我的父親,沒有文憑,沒有高學(xué)歷,做了一輩子鄉(xiāng)村教師,雖然他把很多孩子送出了鄉(xiāng)村,送進(jìn)了大學(xué),可是,在這個世界上,誰知道有一個他那樣的人呢?他就這樣名聲湮沒。
我已經(jīng)決定要抄襲答案了!昂⒆,抄襲就是偷!不是偷錢財,偷思想也是偷!”父親從前教育他班上一個抄襲答案的學(xué)生的話語怎么呈現(xiàn)在我的耳邊了?難道父親地下有靈,也在關(guān)注著我的這場考試!巴!”哎呀,多么可恥的字眼。連孔乙己都說自己是“竊書”而不是“偷書”呢。難道我連孔乙己都不如嗎?“君子愛名,取之有道!边@不是父親對我進(jìn)行的最后一次思想教育嗎?父親的靈魂果真在關(guān)注著這場決定我終身命運的考試嗎?(是有道還是無道,是君子還是小人,是人性中的神性還是人性中的獸性,……這一段,進(jìn)行了心理描寫)
讓我冷靜下來。父親說,考北大,考清華,那樣就可以揚名;父親還說,君子愛名,取之有道。是的,父親樸素的話語其實為我指出了人生必須堅守的準(zhǔn)則:任何人都有揚名立望的生命沖動,否則生命就會枯如槁木,乏如死水;但,品德高尚的人(君子),一定講究獲取名望的方式,方式之優(yōu)劣高下,決定了其人生境界之高低。(不能再繼續(xù)矛盾下去了,字?jǐn)?shù)有限制,非得來個痛快,所以這一段只能采用議論的表達(dá)方式,點出父親話語的含義,即是點出主題【標(biāo)題】的內(nèi)涵)
我安安靜靜地坐在考場里答我的高考試卷,父親咳得通紅的臉露出了微笑。
。ㄟ@一段非寫不可,因上一段整段議論,這一段必須扭轉(zhuǎn)局勢,回歸到記敘文的筆法上來,而且這樣寫又照應(yīng)了開頭!奥冻隽宋⑿Α薄皷|方露出了曙光”類似的話語是記敘文中經(jīng)常放在文末以求“言有盡而意無窮”之表達(dá)效果的,各位考生應(yīng)掌握得嫻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