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年華”與性別
中央電視臺節(jié)目《幸運(yùn)52》某期,主持人出了一道題:“請問‘豆蔻年華’是指多大年紀(jì)的少男少女?”給出的答案是:“十三四歲的少男少女!边@個題目和答案對不對呢?
讓我們先考察一下這條成語!岸罐⒛耆A”語本唐•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币馑际鞘臍q的少女,娉娉裊裊,正像農(nóng)歷二月初的豆蔻,含苞待放。豆蔻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春末夏初開淡黃色花,種子有濃郁的香味,古典詩文中常用來比喻少女。
由此可見,央視的題目和答案都是錯誤的。其實媒體中像央視這樣連性別都搞錯了的例子并不罕見:
、哦罐⒛耆A的知識青年們……把自己的青春奉獻(xiàn)給了所在的鄉(xiāng)村和農(nóng)場。(《吉林日報》XX年10月13日)
⑵中國臺灣高中有一門必修課,內(nèi)容就是古代的“四書”……正值豆蔻年華的少年,坐在教室里搖頭晃腦地背誦孔孟之道。(《環(huán)球日報》XX年3月6日)
⑶一對豆蔻年華的姐弟,原本應(yīng)該正在學(xué)校接受教育,卻因為從小患上了一種奇怪的“軟體病”而與學(xué)校無緣。(《信息日報》XX年5月13日)
上山下鄉(xiāng)知識青年有男有女,例⑴所說的那些知青也不例外,該文所附照片可證;中國臺灣的高中生毫無疑問更是男女都有;既然是“一對姐弟”,當(dāng)然包括男女兩性。以上三例顯然都不能使用“豆蔻年華”。
更多的情況則是性別倒沒錯,年齡卻相差太遠(yuǎn)。杜牧的詩是他落魄揚(yáng)州期間寫給一位雛妓的,詩中為“豆蔻年華”規(guī)定了明確的年齡,即“十三余”。作為成語,固然不必拘泥于十三四,但絕不能相差太大。北京13歲少女被巴士公司售票員掐死一案宣判后,XX年11月28日《人民日報》發(fā)表評論說:“對于一個時值豆蔻年華卻遭到野蠻暴力倏忽而逝的生命而言,任何溫情的話語、任何高額的賠償,都已失去意義。”這里的“豆蔻年華”用得非常準(zhǔn)確。用錯的例子如:
、人齻儌個豆蔻年華,卻擔(dān)負(fù)著首腦機(jī)關(guān)“耳目”和“神經(jīng)”的重任……她們的平均年齡只有20歲。(《青年時報》XX年11月6日)
、啥罐⒛耆A,斑斕如云,她們超越夢想一起飛,把青春綻放在了萬里蒼穹上。她們年齡最大的24歲,最小的21歲。(《解放軍報》XX年10月2日)
、屎椭斓ひ粯邮钦憬l(wèi)視領(lǐng)袖型女主播梁薇,28歲的豆蔻年華……在上海出差期間突然猝死。(《上海青年報》XX年9月11日)
武警浙江省總隊通信站的話務(wù)女兵平均年齡20歲,參加國慶閱兵的中國首批殲擊機(jī)女飛行員年齡在21~24歲之間,用“豆蔻年華”來形容已屬誤用;而女主播梁薇已經(jīng)28歲,還說“豆蔻年華”,更令人啼笑皆非。
可見,使用成語一定要準(zhǔn)確理解它的含義,切實弄清它的適用對象和范圍,才不致張冠李戴,甚至鬧出笑話。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fēng)十里揚(yáng)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