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3分鐘導游詞(通用6篇)
河南3分鐘導游詞 篇1
少林寺、龍門石窟、云臺山,這些詞匯或許大家都不陌生。看到它們你馬上會聯(lián)想到河南,因為它們是河南旅游的“王牌”景點。你來過河南嗎?你了解河南旅游的現(xiàn)狀嗎?今天我就給大家說一說河南的旅游。
河南的旅游曾經(jīng)在全國有很高的地位。旅游界流行一句話:中國旅游看“三南”:河南、海南和云南。河南悠久的歷史文化資源、海南得天獨厚的熱帶風光以及云南少數(shù)民族的異域風情一直為國人所樂道,也是中國吸引海外客源的重要招牌。河南地處中原,經(jīng)過幾十年的發(fā)展,如今的河南旅游業(yè)呈現(xiàn)出生機勃勃的勁頭和日新月異的面貌。按其特色,河南旅游大致有七個方面的特點:古、河、拳、根、花、紅、綠。 說到河南的古,想必誰都不會懷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同河南休戚相關,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直到今天,中國歷史上幾乎所有的歷史興衰都在中原大地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中國的八大古都河南占了四個,99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河南有七座,幾千年歷史的塵埃積淀成了我們腳下厚實的黃土地,里面埋藏著秦磚漢瓦和唐詩宋詞。地下一塊不起眼的小瓷片沒準是哪位皇上的御用品呢!河南的發(fā)展史就是中國歷史的一個縮影。中華民族燦爛的文明興起于中原并且從這里四散開來。河南的古老讓人肅然起敬。(代表景點:商城遺址、河南博物院)
河是指黃河。中國人習慣的把黃河比做是母親,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中華民族。她的浩浩蕩蕩、一往無前的性格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種象征和寄托。黃河全長5464公里,流經(jīng)中國九個省區(qū),九省中她惟獨鐘情于河南,給這里的人民留下了許多美好和不美好的回憶。許多統(tǒng)治者選擇位于中原、瀕臨黃河的開封或洛陽作為自己的都城,給這里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跡。由于黃河攜帶大量的泥沙使得河床抬高,在歷史上黃河有“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之說,豫東一帶常年受黃河水災之苦,人民生活流離失所。河水過后的地面上一無所有,黃沙湮滅了曾經(jīng)的繁榮,歷史上誕生了“黃泛區(qū)”這個名詞。如今的黃河經(jīng)過治理柔和了許多。在三門峽你可以看到“高峽出平湖”的壯景,在鄭州可以領略她“滾滾東逝水”的雄姿,到了開封又可欣賞到“地上懸河”的奇景,曾經(jīng)的“黃泛區(qū)”商丘也大做黃河故道的文章發(fā)展生態(tài)旅游。黃河猶如一條玉帶,把中原幾千年散落的歷史串了起來,結(jié)成一條光彩熠熠的項鏈。(代表景點:鄭州黃河游覽區(qū),開封鐵塔)
中原有兩拳:少林拳和太極拳。它們不但在國內(nèi)打出了聲勢,而且打到了國外。少林拳得名于少林寺,“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武功拳為先”。少林寺之所以蜚聲海內(nèi)外,在于少林功夫的博大精深。游客到少林寺不是沖著精美的寺廟建筑和虔誠念經(jīng)的和尚,吸引他們的是少林功夫,F(xiàn)在很多的外國人也來到少林門下拜師學藝,他們不但學到了少林功夫和少林文化,同時也宣傳了河南,吸引他們的同胞來河南觀光旅游。相比之下,太極拳則注重“內(nèi)銷”。這種發(fā)源于焦作陳家溝的拳種已經(jīng)在全國普及開來。在全國隨便哪一個城市,早上公園里你一定會看到太極拳愛好者的那柔美的身姿。現(xiàn)在陳家溝建了太極拳紀念館,越來越多的太極愛好者紛至沓來。世界首屆傳統(tǒng)武術節(jié)的舉辦使河南大賺一筆,名利雙收。河南雙拳出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代表景點:少林寺,陳家溝))
有位作家說過一句讓人聽起來有些囂張的話:河南人是中國人的娘。其實這話不無道理。中國人以炎黃子孫自稱,炎帝和黃帝就生活在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qū),其后代一脈繁衍,產(chǎn)生出許多姓氏。按人口多少排出的中國100個大姓中,有73個發(fā)源于河南,其中前五大姓氏(李王張劉陳)中李、張、陳均出自河南,王姓和劉姓最早的一支也在河南產(chǎn)生。每年有許多海內(nèi)外人士來河南尋根拜祖?吹綕M頭華發(fā)的華僑不遠萬里來到自己家族的祠堂,對著祖宗的神位三叩九拜、泣不成聲,那虔誠的神態(tài)著實讓人感到“根”在中國人心中的分量。(代表景點:新鄭軒轅故里)
“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兩句詩吟頌了河南兩大名花---牡丹和菊花。牡丹雍容華貴,國色天香,歷來為人們所稱頌。雖然牡丹遍及全國,但是提到她,人們首先還是會想到洛陽。傳說武則天一日興起,讓百花在寒冬臘月開放,百花畏懼她的權(quán)勢,次日紛紛破例開放,惟獨牡丹拒不開花,武則天一怒之下把牡丹從京城貶到洛陽。牡丹到洛陽后昂首怒放,香溢八方,故牡丹又被稱為“洛陽花”。洛陽氣候溫和,土壤適宜,適合栽培牡丹。每年4月15日舉行的牡丹花會吸引許多愛美之人來一睹她的風姿。開封菊花的歷史也很悠久,在1000多年前的北宋就馳名全國。菊花姿色優(yōu)美,色彩艷麗,不但有很強的觀賞性,也有很強的民族性。尤其當萬木蕭疏、群芳凋謝的時候,惟獨她臨霜不懼,傲首獨放,顯示出其剛毅的性格。因此人們把她和梅、蘭、竹并稱為“四君子”。每到10月18日菊花會期間,漫步在古城開封的大街小巷,你仿佛臵身于花的海洋,紅的、黃的、白的菊花點綴了古城,也點綴了人們的心情。兩地以花為媒廣招賓客。難怪兩地百姓臉上的笑靨如鮮花般燦爛。(代表景點:牡丹花會、菊花會)
當前全國上下掀起了一場“踏尋革命遺跡、緬懷革命先烈”的紅色旅游活動的高潮。河南,這片承載著創(chuàng)建共和國歷史的紅土地,在締造新中國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中,曾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河南,追尋先輩足跡、踏訪革命圣地的“紅色旅游”內(nèi)容極為豐富,其中有革命老區(qū)、紅色根據(jù)地、偉人故居、著名戰(zhàn)爭遺址、革命事件故址、革命烈士陵園和有時代特征的建設項目與單位等。前一段時間“紅旗渠精神展”在全國各大城市巡回展出,所到之處引起極大轟動,人們爭相前去參觀、學習,無不驚嘆于林縣人民在艱苦環(huán)境中的那種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堅定信念和英雄氣概。坐落在省會鄭州市中心的二七紀念塔已不僅僅是一座建筑,更重要的是一種不屈不撓精神的象征。“人民的好書記”焦裕祿長眠于蘭考的黃河岸邊,守望著這塊他曾為之奮斗過的土地。這些紅色旅游景點更激起人們的愛國熱情,讓我們增加了信心,激勵我們?yōu)榱诵腋5拿魈於优ζ床#ù砭包c:紅旗渠、南街村)
河南不僅有著悠遠的人文旅游資源,還有著風光秀美、景色宜人的自然旅游資源。溫暖的氣候、豐沛的降水給各種植物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為河南發(fā)展綠色生態(tài)旅游奠定了基礎。河南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qū)的數(shù)量居全國前列,首批世界地質(zhì)公園河南占了兩家。在發(fā)展綠色旅游方面河南走在了全國的前面,并且創(chuàng)造了“焦作現(xiàn)象”“欒川模式”這些在旅游規(guī)劃、開發(fā)、營銷方面的奇跡,倍受業(yè)內(nèi)人士推崇。游客在蒼山綠樹間看飛虹直下,聽溪水淙淙,他們就是點綴在河南綠色景區(qū)中的一朵朵“紅花”。 (代表景點:云臺山、重渡溝、雞公山)
歷史上曾有“逐鹿中原”的說法,如今許多人開始逐“游”中原。他們要在蒼老的歷史古跡面前與前人進行一次心靈的對話,要在生機盎然的大自然中得到一次心境的升華。大批的包機、專列、車隊已經(jīng)并且還在繼續(xù)駛進河南,淳樸好客的河南人真誠歡迎四海賓朋的到來!
1云臺山
路講 焦作十大怪
各位朋友來到焦作,除了想游覽焦作夢幻般的山水景觀外,我想也很想了解焦作的風土人情,下邊小徐就給大家講講焦作別樣的風土人情,焦作的風土人情可以用“十大怪”來概括。
第一怪:萬年寶藏地下埋(烏地下埋)
指的是焦作的煤炭資源,焦作是河南省最早發(fā)現(xiàn)并開采煤炭的地區(qū),煤,又稱烏金,是重要的工業(yè)、生產(chǎn)原材料。焦作是河南省煤炭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市之一,焦作煤田東起修武,西至博愛,南接武陟,東西長65公里,南北寬20公里,保有儲量32.4億噸,為單一的優(yōu)質(zhì)無煙煤,是化工和鋼鐵工業(yè)的理想原料。焦作共有大小煤礦180余家,年產(chǎn)優(yōu)質(zhì)煤炭1000多萬噸,因焦作所產(chǎn)煤炭品質(zhì)好,被人稱之為“焦煤”。焦作也正是依托著煤炭資源興起的工業(yè)城市,在過去焦作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煤城,一種“黑色印象”。從20xx年前后,焦作政府,正確決策,大力發(fā)展旅游,實現(xiàn)了焦作工業(yè)的成功轉(zhuǎn)型,也洗去了焦作百年的“黑色印象”,換上了綠色新裝,F(xiàn)在人們再提起我們焦作,首先想到的不再是焦作的煤炭,而是山青水秀的云臺山。但是“焦煤”代表著焦作過去的輝煌,更為焦作創(chuàng)造過很多的財富,所以我們也要把這一“寶貝”記在心里。
第二怪:兩腳下面踩著海
指的是焦作的水資源,焦作的水資源不論是遠古還是現(xiàn)代,不管是地下還是地表,都相當豐富。今天我們坐著旅游車行馳在寬闊的云臺大道上,可是大家有誰知道,在十四億年前的焦作是個什么樣子?那時這里曾經(jīng)是一片汪洋。我們將要參觀的美麗的云臺山正是在那個時候形成的。所以在我們的腳下踏著的就是“曾經(jīng)滄!薄,F(xiàn)在的焦作有青天河、群英湖、龍源湖、白墻水庫、順澗水庫等幾個較大水庫,水量依然豐富。我市地下水資源充裕,是天然的地下水匯集盆地,已探明的地下水儲量35.4億立方米。我市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3條,黃河、沁河、丹河、還有引沁渠、廣利渠兩大人工渠,地表河流縱橫交織。建設中的南水北調(diào)中線工程也將從焦作通過?梢,我市豐富的水資源在中西部第地區(qū)是不可多得的。
第三怪:吃藥不用等病來(四大懷藥人人愛)
指的是焦作市特有的“四大懷藥”,懷藥是產(chǎn)于焦作的名貴特產(chǎn),焦作地區(qū)種植懷山藥、懷地黃、懷菊花、懷牛膝已有近3000年的歷史,因焦作古稱懷慶府管轄,所以史稱“四大懷藥”。1962年,國家從《本草綱目》中記載的1892種中藥材中優(yōu)選出44種作為“國寶之藥“,四大懷藥具列其中,懷藥以其無可辯駁的滋補作用而號稱“懷參”在國際市場上十分走俏,受到廣泛贊譽!耙环剿辽环讲菟帲环剿琉B(yǎng)一方人”,生為懷川人,難免地方病,惟有食懷藥,可以保安康。聰明的焦作人,很早就把四大懷藥做為養(yǎng)生極品擺事實上了飯桌。這些東西平時我們在飯桌上也常吃。所以我們不一定生病了才吃藥,平時都可以保養(yǎng)。還有一種說法是“焦作把藥當菜賣”,我市的“四大懷藥”通過東南亞市場行銷世界各地,久負盛名,國外稱之為“懷參”,和人參相提并論,可見其被珍視的程度。特別是懷山藥,日本、歐美各國稱為“華藥”,以高級滋補品和饋贈品譽滿全球。
第四怪:太極功夫人人愛(太極功夫驚世界)
河南是中國功夫的發(fā)祥地,少林功夫、太極拳齊名天下!少林武術盡展陽剛之氣、王者風范,一直是人們心目中的英雄形相。與之相比太極拳則是全現(xiàn)陰柔之美、養(yǎng)生保健,深受世人的喜愛。如今世界上練太極拳的人已超過1億5千萬。世人都知道陳式太極拳的發(fā)祥地在焦作溫縣陳家溝,焦作市許多商場的營業(yè)員每天早晨都在商場門前練太極拳,各機關廠礦學校甚至普通老百姓,每天打太極拳的也不在少數(shù)。而且焦
作市經(jīng)常舉行太極拳國際大賽,可見太極功夫在焦作是很普及的。近年來,我市已有100多名太極拳名師和新秀先后到美國、德國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通過開辦武館、太極拳分會等方式傳授太極拳,每年發(fā)展太極拳學員達7萬多人。目前,我市已成功開辦連鎖加盟店及各類武館340個,形成了以國內(nèi)為核心,以日本、韓國、東南亞各國、澳大利亞、美國、英國為中心,向非洲、南美洲、中東、中亞等國家輻射的太極拳傳輸網(wǎng)絡。
第五怪:騎車往南比北快(騎車沒有走路快)
這個主要是由于焦作受北依太行、南臨黃河地理條件的影響,市區(qū)地勢北高南低,越往北上下坡就越多,騎自行車外出無形當中增加了難度;又因為我市道路比較窄,城市交通不是很順暢,特別在上下班高峰時期,堵車是經(jīng)常的事。目前我市的公交也比較發(fā)達,估計這也是我市人們很少騎車的原因之一。 第六怪:小伙兒沒有姑娘“帥”
這個主要說的是焦作在體育事業(yè)上取得的成績。焦作市跆拳道運動員——陳中獲得20xx年、20xx年世界跆拳道冠軍,一句“陳中真中”,
向世界喊出了焦作姑娘的最強音!而焦作的小伙子在這個方面則稍遜一籌。另外焦作每年還舉辦全國U—17少兒乒乓球大賽等多項國家級重要賽事。
第七怪:鬧湯驢肉送老外(驢肉推著小車賣)
鬧湯驢肉也是焦作市的特產(chǎn),我們曾當做禮品贈送給外賓。所謂“鬧湯”,就是取多年熬制的高湯加入驢蛋白、椒鹽和香料以及少許淀粉,隨著一個方向不停地攪拌之后變成一碗香濃的汁料,食用時取薄片驢肉蘸汁,入口芳香四溢,唇齒留香。聽說過“天上龍肉,地上驢肉”這句話么?據(jù)說:懷府鬧湯驢肉最早起源于沁陽城內(nèi)一條很不出名的小巷,相傳在明清時期就已出名,至清末達到鼎盛。傳說,該胡同內(nèi)一董姓人家將自家種完地后閑下來的一頭驢殺掉,精心制成小車驢肉上街出售,沒想到立時兜售一空,從此就干起了賣驢肉的營生。久而久之,驢肉越做越香,賣驢肉的戶也越來越多,相繼出現(xiàn)了胡、靳、王、徐等各家。因沁陽古為懷慶府治,商業(yè)發(fā)達,商賈云集,每天都有各州縣的客商云集這里批肉販往各地。從此,懷府驢肉遠近聞名,這條小巷也因此得名“殺驢胡同”,一直流傳至今,名聲越傳越廣。
關于鬧湯驢肉的制做過程還有一個故事,:“大家聽過卸磨殺驢這個成語嗎?那就起源于焦作,據(jù)說開始做的驢肉肉老味道也不好。于是一位師傅想了個辦法就是讓驢喝我們這里的四大懷藥。可這中藥熬好了驢根本不喝!于是他想出了個辦法,讓驢不吃不喝一直拉磨,直到這驢大汗淋漓體力不知又餓又渴的時候,將熬好的一大桶中藥給它,這時它便連喘氣都故不上,大口大口地喝下。喝完后等一會兒再殺。呵!這回做出的驢肉是鮮嫩可口。于是便有了“卸磨殺驢”這個成語!哎!無論真假聽起來還是挺有意思的,可就是可憐了那無辜的驢兒。
第八怪:炒面糊糊吃得快
這說的是我市的另一特產(chǎn)小吃武陟油茶。武陟油茶是我市傳統(tǒng)風味食品、上貢珍品,已有兩千余年的悠久歷史,秦時稱甘醪膏湯,漢末稱膏湯枳殼茶,唐代始稱油茶,沿用至今。油茶為武陟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特產(chǎn),土貢珍品。從秦至今,已有20xx多年。
史載:公元前206年,楚漢相爭,劉邦戰(zhàn)敗負傷,避居武德縣老城(今武陟縣大城村)呂氏家中,呂氏以麥粉為糊,加入花生米、胡麻、牛骨髓油等,佐以調(diào)料和20多種中藥香料,精制膏湯,為劉邦調(diào)養(yǎng)。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后,封呂氏為五品油御師,封油茶為西漢王朝宮廷御膳。清雍正元年(1723年)六月,黃河潰決武陟馬營,清世宗胤禎御駕親臨武陟堵口筑壩,品武陟油茶后,稱贊“懷慶油茶如酥,山珍海味難比美”。
據(jù)傳,清朝雍正元年,皇帝胤禛為治黃河水患,曾親臨武陟監(jiān)工筑壩。地方上的達官顯貴為了攀龍附風,討得主子歡心,差人四處奔走,為皇帝采集山珍海味。當時,武陟縣令吳世祿為了討好皇上,特差一個最有名的廚師,煞費苦心做了一種精制稀食,名曰“油茶”;噬嫌煤蟠髳偂鞘赖撌軐櫲趔@,隨命開設油茶館,除御用外還招待來往百官。自此,武陟油茶名聲大振。一些從事街畔攤售的小販,也都紛紛改行,學做油茶。有的肩挑叫賣,有的設鋪開店,有的云游四方。各州府縣館驛碼頭競相設點,互相競爭,生意興隆。相傳,當時以姓王的一家做的油茶最佳。
武陟油茶吃起來香而不膩,美味可口,是用炒面做成,內(nèi)有香油、花生米、芝麻、核桃仁等。因是一種乳狀稀汁,狀似濃茶,所以得名“油茶”。后幾經(jīng)演變,油茶由稀變稠成為“粥”狀,以茶代飯了。一些大、中城市還設了“武陟油茶小吃部”。國家還專門選派兩個油茶師傅到人民大會堂做油茶,為首長和外賓服務。
武陟油茶不僅在國內(nèi)享有盛名,而且傳至西歐、東南亞等地。三十年代的留英留法學生,為了勤工儉學,身背油茶壺(一種流動賣油茶的器具,比一般茶壺大若干倍,周身圍裹棉被以防散熱),在倫敦、巴黎街頭叫賣,受到當?shù)厝嗣竦臍g迎。至今僑居巴黎的華人辦的領館,有的仍以油茶為上等湯食。
1980年3月,武陟縣在傳統(tǒng)油茶配方的基礎上,研制成功開水沖食快餐油茶。快餐油茶精選多種原料制成,有益肝健胃,提神生津的獨特功效。1981年以來,連年獲得國家銀質(zhì)獎,如今,又開發(fā)出“甜油茶”、“馓子油茶”等新品種,年產(chǎn)近千噸,行銷全國各地,并打入日本、香港、中國臺灣等地市場。 第九怪:家家都把藥王拜
中國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和喜好,不管是佛教、道教還是天主教、伊斯蘭教都不乏信徒。焦作也不例外,但是不管信什么,在老白姓家里的正屋中,大都敬奉一尊藥王像,每月的初一、十五,都會虔誠為藥王上香,參拜藥王。大家一定都很奇怪了,這個藥王到底是何方神圣,是神是佛?為何這么受人尊敬。大家且聽小徐慢慢道來。藥王者乃唐代大醫(yī)學家孫思邈。不是佛也并非神,但在焦作人的心目中,他比佛靈,比神圣。因為他為焦作做了太多太多的好事,孫思邈(約581~682)中國唐代醫(yī)學家。京兆華原(今陜西耀縣)人。孫思邈從小多病,為籌湯藥費用幾乎蕩盡家財,但他又非常聰明
,堅持攻讀經(jīng)史百家和醫(yī)學等科學知識。孫思邈一生淡于名利,他的志向是做一名濟世活人的醫(yī)學家。在學醫(yī)過程中,孫思邈除手不釋卷地學習醫(yī)學著作外,還特別注意向民間尋求經(jīng)驗,廣泛搜集單、驗方。在醫(yī)療活動中他非常注重醫(yī)生的道德修養(yǎng),他強調(diào)醫(yī)生要把病人的痛苦當成自己的痛苦,病人來請出診,不管晝夜寒暑,也不要怕路途險阻,不顧饑渴疲勞,要一心赴救。孫思邈對醫(yī)學的巨大貢獻,使他受到了歷代人民群眾的愛戴,被人們奉為“藥王”,中國不少地方都有孫思邈的祠廟,以感受他的高貴品德和不朽業(yè)績。孫思邈活了102歲,一生當中走遍了祖國的名山,采藥練丹,濟世救人。在他人生的最后二十八個年頭,他選擇了山陽這片依山傍水之地,因為這里近臨太行山,山中名貴草藥眾多。山青水秀,景色優(yōu)美,適合修身閑居。孫思邈時常奔走在云臺山中采藥練丹,晚上就秉燭夜書,著書立說。云臺山由于山高林密,過去道路不通,醫(yī)療條件又落后,所以人們生病常常得不到及時的治療而病逝。孫思邈來了之后常常奔走為大家治病,取藥,卻分文不收。后來考慮到地方太廣,一個人奔走實在太不方便,于是他便教大家采草藥和醫(yī)學常識,造福了焦作一方百姓。四大懷藥就是孫思邈從深山之中引種到山下教百姓們種植的。在明清兩代,焦作人做起了懷藥生意,懷藥因其獨特藥效享譽四方。焦作商人被外地人稱為“懷幫”。因為做藥材生意,所以“懷幫”商人就把“藥王”請出不做祖師爺,同時也是希望“藥王爺”能夠保佑他們生意興隆,全家老小莫生病!皯褞汀鄙倘嗽谕獾亟ǖ臅^也通通以“藥王廟”命名,像天津、武漢、北京、廣州,這些城市都有懷幫會館——藥王廟。而焦作的藥王廟則是天下所有藥王廟的祖庭。
河南3分鐘導游詞 篇2
河南位于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簡稱“豫”,因其大部分位于黃河以南而得名,省會鄭州,東與江蘇、山東、安徽相鄰,南連湖北,西接陜西,北與山西、河北結(jié)合,承東啟西、聯(lián)南望北。河南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的發(fā)源地,中原河洛、三商文化源遠流長,漢字文化、姓氏文化、根親文化、詩詞文化、功夫文化等博大精深;省內(nèi)文物古跡、風景名勝眾多,少林寺、龍門石窟、殷墟、清明上河園、黃帝故里、商丘古城、嵩山、云臺山、白云山、伏牛山、石人山、雞公山、丹江口水庫、武侯祠等聞名海內(nèi)外。
河南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fā)祥地之一,是我們的先民生活和創(chuàng)業(yè)的地方。從夏代到北宋,先后有20個朝代建都或遷都于此,不過因此河南也是中國歷史上戰(zhàn)爭和災難最集中的一個地區(qū)。中國八大古都中,河南一省就占了四個,分別為夏商古都鄭州、商都安陽、十三朝古都洛陽和七朝古都開封。此外還有商丘、南陽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遠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原人民就創(chuàng)造了著名的“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河南是我國姓氏的重要發(fā)源地,中國300個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個,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之稱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
河南旅游資源豐富,名勝古跡眾多。河南全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9處,地下文物和館藏文物均居全國首位。河南省共包括有15個城市,每座城市都有其獨特的旅游資源。
河南3分鐘導游詞 篇3
河南,位于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區(qū)位于黃河以南,故稱河南。遠古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河流縱橫,森林茂密,野象眾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為人牽象之地,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與河南簡稱“豫”的由來!渡袝·禹貢》將天下分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故有中原、中州之稱。
河南有世界文化遺產(chǎn)3處:龍門石窟、殷墟、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8項11處:少林寺、龍門石窟、云臺山-青天河-神農(nóng)山、清明上河園、殷墟、白云山、堯山-中原大佛、老君山-雞冠洞。世界地質(zhì)公園4處:中岳嵩山、云臺山、王屋山—黛眉山、伏牛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15處:嵩山、洛陽龍門、雞公山、王屋山、云臺山、堯山、林慮山、青天河、神農(nóng)山、桐柏山-淮源、鄭州黃河風景區(qū)。
河南屬暖溫帶-亞熱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一般特點是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風沙多,夏季炎熱雨豐沛,秋季晴和日照足。最佳旅游時間是秋季.
河南省轄18個省轄市,其中地級市17個、省直管市1個,50個市轄區(qū)、20個縣級市、88個縣。
河南,古稱中原,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發(fā)源地。是元代以前中國歷史的核心區(qū)域。洛陽(十五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商丘(六朝古都)、鄭州(五朝古都)、安陽(二朝古都)都是著名的千年古都。夏代先后在夏邑(今商丘)、偃師二里頭(今洛陽)、陽城(今鄭州)等附近建都。商代在亳(今商丘)建都,后來遷到“殷”(今安陽),自夏而金的4020xx年間,有10多個朝代,2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于河南,長達3200余年。每當中國內(nèi)亂時期,群雄“逐鹿中原”,河南是必爭之地,“中國”的名稱就來源于中心位于中原地帶的國家。
河南3分鐘導游詞 篇4
河南省位于祖國中東部的中原腹地,因大部分地區(qū)在黃河以南,故名"河南",簡稱"豫",又有"中原"、"中州"之稱。全省總面積約16.7萬平方公里,人口9700萬。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和自然條件的河南,以其特殊的戰(zhàn)略地位、豐富的農(nóng)副產(chǎn)品資源、品種繁多的礦藏物產(chǎn)、四通八達的陸路交通、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快速發(fā)展的經(jīng)濟成為中國重要的省份之一。
河南是一個旅游資源大省,以擁有豐富的古文化旅游資源而著稱。對于廣大海內(nèi)外旅游者,特別是對那些醉心探尋東方文化和華夏文明源流的旅游者來說,河南就如同一座浩瀚的天然歷史博物館,一本看得見、摸得著、進得去的中國歷史文化教科書。蘊藏在這里的東方文化內(nèi)涵豐富精深,風貌珍貴獨特。
河南在中華民族文化乃至東方文化的形成與發(fā)展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大量的史書記載和多年的考古發(fā)掘證明,至少在8000 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里開創(chuàng)了人類文明的先河,從公元前21世紀中國第一個王朝--夏代到公元13世紀的金代,這3500年間,先后有20 多個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于此,留下了難以盡數(shù)的名勝古跡?胺Q"國寶"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就有96處,地下文物居全國第一,館藏文物130萬件,約占全國的八分之一。中國七大古都中的洛陽、開封、安陽三大古都都在河南,還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鄭州、南陽、商丘、浚縣等。
鄭州新鄭黃帝故里、登封少林寺、鞏義宋皇陵、洛陽龍門石窟、白馬寺、偃師玄奘故里、開封宋都御街、包公祠、安陽殷墟、羑里城(《周易》發(fā)源地)、三門峽虢國墓地車馬坑、函谷關、南陽武侯祠、張衡墓、醫(yī)圣祠、商丘閼伯臺(火的發(fā)源地)、燧人氏墓、花木蘭祠、淮陽太昊陵等大量名勝古跡,都是既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又有觀賞價值的著名旅游景觀。省會鄭州和洛陽、開封等古都,現(xiàn)在都有新的景點出現(xiàn)。河南博物院是1998年5月才建成啟用的,不僅館藏豐富,而且建筑宏偉獨特,許多稀世文物珍品都在這里向旅游者展示。已經(jīng)進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行列的洛陽龍門石窟的周圍環(huán)境也得到很大改善。開封清明上河園是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的立體再現(xiàn),旅游者置身其間,能夠一覽千年古都的繁華街市和風俗民情。
河南是中國姓氏的重要發(fā)源地,在中國《百家姓》的姓氏中,至少有一百多個姓氏源于河南。其中,包括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 之稱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近些年來,隨著尋根旅游的興起,到河南尋根謁祖的海外友人絡繹不絕。河南還堪稱是中國功夫的故鄉(xiāng),嵩山少林寺是博大精深的少林武術的發(fā)源地,溫縣陳家溝是中華太極拳之根--陳氏太極拳的故鄉(xiāng)。因此我們說,探文化源,尋姓氏根,已成為近年來河南旅游活動中的"重頭戲"。
河南不僅擁有豐富的人文旅游資源,還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黃河流經(jīng)河南700多公里,其間從中游到下游,既有三門峽水庫的碧波蕩漾,又有鄭州黃河游覽區(qū)的波瀾壯闊,更有開封高出地面14米的"懸河"奇觀。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已成為長江以北最大的水面,寬3公里,長132公里,出現(xiàn)高峽平湖的壯麗景觀。 近年來開辟的"大黃河游"和"黃河漂流",被游客譽為"充滿野趣和史詩般的輝煌。"鄭州嵩山、洛陽龍門、信陽雞公山、焦作云臺山、濟源王屋山、魯山石人山、林州林慮山都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加之近幾年陸續(xù)開辟、推出的新鄉(xiāng)八里溝、嵩縣白云山、焦作青龍峽等名山秀水,更吸引著大批國內(nèi)外游客。
二十多年來,河南省旅游業(yè)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20xx年,全省共接待入境旅游者45萬人次,旅游創(chuàng)匯1.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38.7%和152%;累計接待國內(nèi)旅游者8012萬人次,國內(nèi)旅游收入56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8.6%和63.8%;實現(xiàn)旅游總收入573億元,同比增長65.2%,相當于全省GDP的7.2%。目前,河南省有鄭州、洛陽、開封、濮陽、濟源、登封等12個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有少林寺、關林、白馬寺、龍門石窟、清明上河園、包公祠等26個國家AAAA級景區(qū)。全省有星級酒店和旅游涉外飯店338家。
其中,五星級酒店5家,四星級酒店15家,三星級酒店113家。河南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鄭州、洛陽、南陽三個民航機場每周有800多個航班往返全國各主要城市,其中包括香港、澳門和臺北。鄭州新鄭機場的飛行區(qū)等級為4E級,是內(nèi)陸地區(qū)的一流航空港,已批準為國際機場。河南公路交通四通八達,高速公路網(wǎng)把省會鄭州與九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四朝古都安陽、曹魏古都許昌緊密相連,形成了以鄭州為中心的"十"字型高速公路架構(gòu),鄭州至以上各城市之間的行車時間大都在50~100分鐘之間。以鄭州、洛陽、商丘為樞紐的鐵路交通網(wǎng)連接京廣、隴海、焦柳、京九四大鐵路干線,鄭州火車站每天有218趟旅客列車通向全國各地。
近幾年,河南省政府對發(fā)展旅游業(yè)十分重視,已把旅游業(yè)作為全省國民經(jīng)濟新的增長點和支柱產(chǎn)業(yè)優(yōu)先發(fā)展。鄭州、開封、洛陽、三門峽沿黃旅游線位于我國東西部旅游發(fā)展的結(jié)合部,交通便利,旅游資源豐富,產(chǎn)業(yè)體系協(xié)調(diào)配套,作為旅游重點發(fā)展區(qū)域的優(yōu)勢十分明顯。河南省政府決定將其建成國際知名國內(nèi)著名的、輻射帶動全省旅游業(yè)發(fā)展的黃金旅游線,以"三點一線"豐富的古文化資源為依托,突出古都、名寺、祖根、功夫特色,重點開發(fā)文化觀光、尋根朝敬、休閑度假和生態(tài)旅游項目。同時,要以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大別山為重點和主體,大力發(fā)展休閑度假、生態(tài)觀光以及特種旅游項目,加速全省旅游產(chǎn)品結(jié)構(gòu)的調(diào)整。
河南3分鐘導游詞 篇5
河南省位于祖國中東部的中原腹地,因大部分地區(qū)在黃河以南,故名"河南",簡稱"豫",又有"中原"、"中州"之稱。全省總面積約16.7萬平方公里,人口9700萬。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和自然條件的河南,以其特殊的戰(zhàn)略地位、豐富的農(nóng)副產(chǎn)品資源、品種繁多的礦藏物產(chǎn)、四通八達的陸路交通、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快速發(fā)展的經(jīng)濟成為中國重要的省份之一。
河南是一個旅游資源大省,以擁有豐富的古文化旅游資源而著稱。對于廣大海內(nèi)外旅游者,特別是對那些醉心探尋東方文化和華夏文明源流的旅游者來說,河南就如同一座浩瀚的天然歷史博物館,一本看得見、摸得著、進得去的中國歷史文化教科書。蘊藏在這里的東方文化內(nèi)涵豐富精深,風貌珍貴獨特。
河南在中華民族文化乃至東方文化的形成與發(fā)展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大量的史書記載和多年的考古發(fā)掘證明,至少在8000 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里開創(chuàng)了人類文明的先河,從公元前21世紀中國第一個王朝--夏代到公元13世紀的金代,這3520xx年間,先后有20 多個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于此,留下了難以盡數(shù)的名勝古跡?胺Q"國寶"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就有96處,地下文物居全國第一,館藏文物130萬件,約占全國的八分之一。中國七大古都中的洛陽、開封、安陽三大古都都在河南,還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鄭州、南陽、商丘、?h等。
鄭州新鄭黃帝故里、登封少林寺、鞏義宋皇陵、洛陽龍門石窟、白馬寺、偃師玄奘故里、開封宋都御街、包公祠、安陽殷墟、羑里城(《周易》發(fā)源地)、三門峽虢國墓地車馬坑、函谷關、南陽武侯祠、張衡墓、醫(yī)圣祠、商丘閼伯臺(火的發(fā)源地)、燧人氏墓、花木蘭祠、淮陽太昊陵等大量名勝古跡,都是既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又有觀賞價值的著名旅游景觀。省會鄭州和洛陽、開封等古都,現(xiàn)在都有新的景點出現(xiàn)。河南博物院是1998年5月才建成啟用的,不僅館藏豐富,而且建筑宏偉獨特,許多稀世文物珍品都在這里向旅游者展示。已經(jīng)進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行列的洛陽龍門石窟的周圍環(huán)境也得到很大改善。開封清明上河園是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的立體再現(xiàn),旅游者置身其間,能夠一覽千年古都的繁華街市和風俗民情。
河南是中國姓氏的重要發(fā)源地,在中國《百家姓》的姓氏中,至少有一百多個姓氏源于河南。其中,包括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 之稱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近些年來,隨著尋根旅游的興起,到河南尋根謁祖的海外友人絡繹不絕。河南還堪稱是中國功夫的故鄉(xiāng),嵩山少林寺是博大精深的少林武術的發(fā)源地,溫縣陳家溝是中華太極拳之根--陳氏太極拳的故鄉(xiāng)。因此我們說,探文化源,尋姓氏根,已成為近年來河南旅游活動中的"重頭戲"。
河南不僅擁有豐富的人文旅游資源,還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黃河流經(jīng)河南700多公里,其間從中游到下游,既有三門峽水庫的碧波蕩漾,又有鄭州黃河游覽區(qū)的波瀾壯闊,更有開封高出地面14米的"懸河"奇觀。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已成為長江以北最大的水面,寬3公里,長132公里,出現(xiàn)高峽平湖的壯麗景觀。 近年來開辟的"大黃河游"和"黃河漂流",被游客譽為"充滿野趣和史詩般的輝煌。"鄭州嵩山、洛陽龍門、信陽雞公山、焦作云臺山、濟源王屋山、魯山石人山、林州林慮山都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加之近幾年陸續(xù)開辟、推出的新鄉(xiāng)八里溝、嵩縣白云山、焦作青龍峽等名山秀水,更吸引著大批國內(nèi)外游客。
二十多年來,河南省旅游業(yè)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20xx年,全省共接待入境旅游者45萬人次,旅游創(chuàng)匯1.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38.7%和152%;累計接待國內(nèi)旅游者8012萬人次,國內(nèi)旅游收入56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8.6%和63.8%;實現(xiàn)旅游總收入573億元,同比增長65.2%,相當于全省GDP的7.2%。目前,河南省有鄭州、洛陽、開封、濮陽、濟源、登封等12個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有少林寺、關林、白馬寺、龍門石窟、清明上河園、包公祠等26個國家AAAA級景區(qū)。全省有星級酒店和旅游涉外飯店338家。
其中,五星級酒店5家,四星級酒店15家,三星級酒店113家。河南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鄭州、洛陽、南陽三個民航機場每周有800多個航班往返全國各主要城市,其中包括香港、澳門和臺北。鄭州新鄭機場的飛行區(qū)等級為4E級,是內(nèi)陸地區(qū)的一流航空港,已批準為國際機場。河南公路交通四通八達,高速公路網(wǎng)把省會鄭州與九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四朝古都安陽、曹魏古都許昌緊密相連,形成了以鄭州為中心的"十"字型高速公路架構(gòu),鄭州至以上各城市之間的行車時間大都在50~100分鐘之間。以鄭州、洛陽、商丘為樞紐的鐵路交通網(wǎng)連接京廣、隴海、焦柳、京九四大鐵路干線,鄭州火車站每天有218趟旅客列車通向全國各地。
近幾年,河南省政府對發(fā)展旅游業(yè)十分重視,已把旅游業(yè)作為全省國民經(jīng)濟新的增長點和支柱產(chǎn)業(yè)優(yōu)先發(fā)展。鄭州、開封、洛陽、三門峽沿黃旅游線位于我國東西部旅游發(fā)展的結(jié)合部,交通便利,旅游資源豐富,產(chǎn)業(yè)體系協(xié)調(diào)配套,作為旅游重點發(fā)展區(qū)域的優(yōu)勢十分明顯。河南省政府決定將其建成國際知名國內(nèi)著名的、輻射帶動全省旅游業(yè)發(fā)展的黃金旅游線,以"三點一線"豐富的古文化資源為依托,突出古都、名寺、祖根、功夫特色,重點開發(fā)文化觀光、尋根朝敬、休閑度假和生態(tài)旅游項目。同時,要以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大別山為重點和主體,大力發(fā)展休閑度假、生態(tài)觀光以及特種旅游項目,加速全省旅游產(chǎn)品結(jié)構(gòu)的調(diào)整。
河南3分鐘導游詞 篇6
河南,位于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區(qū)位于黃河以南,故稱河南。遠古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河流縱橫,森林茂密,野象眾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為人牽象之地,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與河南簡稱“豫”的由來!渡袝び碡暋穼⑻煜路譃椤熬胖荨保ブ菸痪犹煜戮胖葜,故有中原、中州之稱。
河南有世界文化遺產(chǎn)3處:龍門石窟、殷墟、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8項11處:少林寺、龍門石窟、云臺山-青天河-神農(nóng)山、清明上河園、殷墟、白云山、堯山-中原大佛、老君山-雞冠洞。世界地質(zhì)公園4處:中岳嵩山、云臺山、王屋山—黛眉山、伏牛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15處:嵩山、洛陽龍門、雞公山、王屋山、云臺山、堯山、林慮山、青天河、神農(nóng)山、桐柏山-淮源、鄭州黃河風景區(qū)。
河南屬暖溫帶-亞熱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一般特點是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風沙多,夏季炎熱雨豐沛,秋季晴和日照足。最佳旅游時間是秋季.
河南省轄18個省轄市,其中地級市17個、省直管市1個,50個市轄區(qū)、20個縣級市、88個縣。
河南,古稱中原,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發(fā)源地。是元代以前中國歷史的核心區(qū)域。洛陽(十五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商丘(六朝古都)、鄭州(五朝古都)、安陽(二朝古都)都是著名的千年古都。夏代先后在夏邑(今商丘)、偃師二里頭(今洛陽)、陽城(今鄭州)等附近建都。商代在亳(今商丘)建都,后來遷到“殷”(今安陽),自夏而金的4000年間,有10多個朝代,2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于河南,長達3200余年。每當中國內(nèi)亂時期,群雄“逐鹿中原”,河南是必爭之地,“中國”的名稱就來源于中心位于中原地帶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