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云南野象谷的導(dǎo)游詞范文(通用17篇)
介紹云南野象谷的導(dǎo)游詞范文 篇1
景區(qū)內(nèi)溝河縱橫,森林茂密,一片熱帶雨林風光,亞洲野象、野牛、綠孔雀、獼猴等保護動物都在此棲息。由于景區(qū)處于勐養(yǎng)自然保護區(qū)東西兩片區(qū)的結(jié)合部,自然成為各種動物的通道。到這里活動的野象比較頻繁,成為西雙版納少數(shù)可以觀賞到野象的地方。1990年開始,以此地為中心修建了這座以觀賞野象和游賞熱帶雨林為主要內(nèi)容的森林公園。1996年對外開放至今,后又建有觀象架走廊、樹上旅館、高空索道、步行游道等設(shè)施以及人工蝴蝶養(yǎng)殖園、網(wǎng)籠百鳥園等,是西雙版納旅游景點的佼佼者。野象谷有我國第一所馴象學(xué)校,游人可觀看大象表演節(jié)目。另外,這里野象大約有50群,300-350只左右。平均4.4天有一群野象出沒、漫步、洗澡、嬉戲。游客還可以通過紅外線夜視鏡在晚上觀察象群的出沒。觀看野象的最佳時間是傍晚、夜間和清晨。
在中國要看亞洲野象,必須到西雙版納,到西雙版納看野象,又必須到野象谷。從激流到靜水,從土壤到地表,從草叢到灌林,從林下到林冠,都是動物們棲息地所在,這片土地就是他們的家園。古有“乘象國”之稱的西雙版納,如今依舊能見到大象的身影:象樹、象牙樹、象鼻樹,還有象織錦、象工藝品、象壁畫、象雕塑,甚至神象“掌月郎宛”、關(guān)于象的神話、象的傳說……
介紹云南野象谷的導(dǎo)游詞范文 篇2
野象谷野象谷坐落在景洪市勐養(yǎng)鎮(zhèn)以北一個叫三岔河的地方.位于勐養(yǎng)自然保護區(qū)南部,距州府景洪城區(qū)約5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野象谷,是因野象經(jīng)常出沒而得名,既然有野象出沒,此處的自然森源林資就不需作過多贅述了.
1990年開始投資興建以觀賞野象和游賞熱帶雨林為主要內(nèi)容的森林公園.1996年正式開放接待國內(nèi)外游客.區(qū)內(nèi)河谷縱橫,森林茂密,一片熱帶雨林風光,生長著亞洲野象、野牛、綠孔雀、獼猴等珍奇動物.由于景區(qū)處于勐養(yǎng)自然保護東西兩片區(qū)的結(jié)合部,森林茂密,鳥獸眾多,為各種動物游行的通道.到這帶活動的野象較為頻繁,成為西雙版納唯一可賞到野象的地方.
在這個森林公園內(nèi),建有動物觀賞區(qū),原始森林探險區(qū)和接待中心,總面積約占370萬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2800余平方米,水面8000平方米.目前正在實施續(xù)建工程,將續(xù)建觀象高架走廊2936米;修建高空索道1886米,新建步行游道3380米.
游客到野象谷,白天可觀賞訓(xùn)練過的大象表演節(jié)目,夜晚可一睹從森林走到此地覓食的真正野象風姿.有時天還沒黑便有野象從高架長廊旁大搖大擺地走動,看到游人還駐足片刻,打量這些“不速之客”幾眼.有時幾群野象會同時出現(xiàn)于溝谷中,象群相互驅(qū)趕的吼叫聲此起彼伏,令初來剛到的遠方來客膽顫心驚.有些大象群并不驚慌,當著游人照樣悠閑地覓食.除此之外,在這里還可到蛇園觀賞各種各樣的蛇,品嘗用蛇與烏雞烹制的“龍鳳湯”.同時還可以到蝴蝶養(yǎng)殖園觀賞絢麗多彩的彩蝶,購買用蝴蝶制作的工藝品,但您千萬別被這些人造景觀所迷惑.真正的自然風光在原始森林之中隱藏著呢,走進林間,只見清澈的溪水緩緩而流,溪邊樹木茂密生長.在這里可觀賞到植物絞殺、植物板根及老莖生花等觀象和許多的珍稀植物,使你賞盡熱帶雨林風貌.
野象谷充滿神秘、奇異,它那優(yōu)美的自然景色,驚心動魂的探險活動,一定會讓你賞心悅目,終生難忘,讓你了卻回歸自然的夙愿.
介紹云南野象谷的導(dǎo)游詞范文 篇3
野象谷是版納一座充滿神秘、奇異、驚險而又令人陶醉的森林公園,位于景洪市轄區(qū)內(nèi)勐養(yǎng)自然保護區(qū)內(nèi),坐落在昆洛公路684~685千米路段西側(cè)三岔河河口之內(nèi),距景洪城48Km,面積約370公頃。
園內(nèi)有動物觀賞區(qū)、原始森林探險旅游區(qū)和接待中心。大象表演場可觀賞大象的精彩表演。茂密的原始森林中,有一條用水泥塊鋪設(shè)的步行游覽道,長4880米。沿途可觀賞雨林中的板根現(xiàn)象、植物絞殺現(xiàn)象、老莖生花等奇異景觀,處處可見野象出沒的路徑和野象覓食而扭斷的毛竹、棕樹和芭蕉樹殘根。
在公園中心區(qū),一條沿河架設(shè)的丁字形空中走廊,長達248米。長廊與古樹相銜之處,建有空中觀象旅館;河邊高大喬木上建有高空觀象屋。幸運的旅客可以看到森林中漫游的象群。公園內(nèi)還有蛇園、蝴蝶養(yǎng)殖場。
介紹云南野象谷的導(dǎo)游詞范文 篇4
各位游客,大家下午好!歡迎來到西雙版納中有著“熱帶雨林神奇秘境”之稱的“野象谷”。我是你們的地陪,我叫,大家可以叫我覃導(dǎo),也可以叫我小萍,今天我將會盡我全力帶領(lǐng)大家玩盡“野象谷”,希望大家今天能夠玩得盡興!野象谷充滿神秘、奇異,它那優(yōu)美的自然景色,驚心動魂的探險活動,一定會讓你賞心悅目,終生難忘,讓你了卻回歸自然的夙愿。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在“野象谷”的大門了,大家就緊跟著我的步伐一起走進“熱帶雨林神奇秘境”吧!…
各位游客,我們沿途都可以看到奇花異果。野象谷有許多熱帶雨林特有的奇花異果,比如:綠珊瑚樹,一年四季只有枝干,沒有樹葉,西雙版納人稱“光棍樹”。據(jù)說男的摸了會打一輩子光棍,女人摸了卻會走桃花運哦。我們以前所看到的無花果都只有乒乓球那么大,是吧?可是,在野象谷看到的,卻比我們的拳頭還要大。當?shù)厝税堰@種紅果子稱為“假檳榔”,實際是一種棕櫚樹的果實。這里,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竹子會開花嗎?嗯,其實,竹子開花很少見,內(nèi)地人說竹子開花就要枯萎了。可是在西雙版納會經(jīng)?匆娭褡娱_花。這個叫一品紅,這里的一品紅通常都長到房子那么高,要仰起頭才能看見。也許是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這里的睡蓮特別清新。“一束艷光出幽谷,數(shù)瓣清香送人間”就是對睡蓮的完美寫照。這個是芭蕉花!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來到了“百鳥園”。百鳥園中飼養(yǎng)著云南特有的珍稀鳥類和一些美麗的觀賞鳥類。這個是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白鷴。據(jù)鳥類專家考證,它很可能起源于云南。白鷴由于體態(tài)嫻雅、外觀美麗,自古就是著名的觀賞鳥。我國很早就飼養(yǎng)白鷴,古詩、詞及其他文學(xué)作品中常有記載。18世紀傳入歐洲。各國動物園大多都有飼養(yǎng)。這個是頑皮可愛的虎皮鸚鵡。虎皮鸚鵡與人非常親近,只要你靠近,它們就會成群地飛到你的身上,發(fā)出動聽的鳴叫,讓你盡情地拍照。園內(nèi)馴養(yǎng)的大型鸚鵡和其他鳥類還會進行許多生動有趣的表演。
好了,各位游客,為了滿足游客觀看亞洲象的心愿,20xx年,野象谷建立了我國唯一的一所大象訓(xùn)練學(xué)校。大家看這幅圖,它是經(jīng)過訓(xùn)練的大象在表演踢足球。瞧,它準確地將“點球”救出了!這個呢?它是高難度的“疊羅漢”,必須三頭大象經(jīng)常在一起配合才能默契。一頭大象成功地表演了走獨木橋,另一頭大象給她獻上鮮花鼓勵。這個是大象與人拔河。十個男子漢被大象輕輕一拉,前仰后合,差點摔倒!當?shù)氐纳贁?shù)民族非常喜愛大象表演。游客更是人人必看,大象每天表演好幾場,還經(jīng)常座無虛席。亞洲象長長的鼻子頂端有一個手指一樣的突出物,非常靈巧,可以從地上撿起一片樹葉,可以從人們手中接過各種東西。它們的智力也常常讓人們吃驚:經(jīng)過訓(xùn)練的大象居然能夠辨認面值不同的人民幣!經(jīng)過訓(xùn)練的大象可以用鼻子把人高高舉起,也可以讓游人蕩“秋千”。它們對人類非常友善,是人類的好朋友!可是現(xiàn)在,亞洲野象已經(jīng)是嚴重瀕危的物種了,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對象。所以,我想在這里呼吁,讓我們共同來保護它們吧!
說到這里呢,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有誰曾經(jīng)見過野象嗎?這里是亞洲唯一能夠看到野象的地方——野象谷的原始森林。整個野象谷森林公園占地數(shù)萬畝,F(xiàn)在我們就乘坐國內(nèi)最長的觀光纜車觀察野象活動的情景和觀賞比較完整的熱帶雨林景觀。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哈!大家可以看到,這里的森林與溝谷雨林一樣,都是原始森林,不同的是,它地勢開闊,氣勢宏大,一望無際。野象谷原始森林內(nèi)保存有完整的熱帶雨林和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是大象喜食的豐富植物。據(jù)統(tǒng)計,有250多頭亞洲野象常年在這一帶活動。由于野象大都在晚上或凌晨活動,您可以在野象谷森林公園的樹上旅館住宿,靜候野象的出現(xiàn)。野象最喜歡出沒的林中小溪,據(jù)統(tǒng)計,幾乎每2.7天就有一群野象來到這里活動。西雙版納的原始森林是一個動植物資源的天然寶庫,種類繁多而復(fù)雜。高等植物居全國首位,約有4000多種,占全國植物種類的七分之一。這是原始森林中的老藤纏樹。這個渾身是刺的叫荊棘樹,據(jù)說野象對它都要避讓三分呢!
好了,我們的旅程馬上要結(jié)束了,覃導(dǎo)也要跟大家說再見了。那臨別之際,我想給大家獻上我的才藝表演,可是呢,因為我是我唱歌屬于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中間還走調(diào)。講冷笑話的話,又怕打擾到了大家的心情。所以呢,我就不在大家面前獻丑了。我就跟大家一起來做猜字謎的游戲作為我們今天最后的回憶吧!
1. 2110 ,猜一個字。 答案是:言
2. 一人一張口,口下長只手,猜一字。 答案是:拿
3. 一家有七口,種田種一畝,自己吃不夠,還養(yǎng)一條狗 ,猜一個字。 答案是:獸 4. 一邊是紅,一邊是綠,一邊喜風,一邊喜雨,猜一個字。 答案是:秋
5. 七個人有八只眼,十人亦有八只眼,西洋人也眼八只,家母同樣眼八只,猜四個字 答案是:貨真價實
各位游客,今天大家玩得開心嗎?大家的熱情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也希望我的服務(wù)能夠給大家留下一絲美好的回憶。在這里呢,我想送大家四個字吧。首先第一個字是緣,緣分的緣,俗話說“百年休的同船度,千年修的共枕眠”那么今天和大家的共處,算算也有千年的緣分了!接下來這個字是原諒的原,在這一天中,覃導(dǎo)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在這里跟大家說聲對不起了!再一個字就是圓滿的圓,此次行程圓滿的結(jié)束,多虧了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小覃在這里說聲謝謝了!最后一個字還是源字,財源的源,祝大家的財源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也祝大家工作好,身體好,今天好,明天好,現(xiàn)在好,將來好,不好也好,好上加好,給點掌聲好不好!好!謝謝!張學(xué)友有首歌叫做《祝福》,里面有一句歌詞:"若有緣,有緣就能期待明天,你和我重逢在燦爛的季節(jié)" 。我期盼著,再見各位。謝謝大家!
介紹云南野象谷的導(dǎo)游詞范文 篇5
西雙版納野象谷地處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勐養(yǎng)子保護區(q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保護區(qū)”之內(nèi),距景洪市22公里,是中國首家以動物保護和環(huán)境保護為主題的國家公園。
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證明,亞洲象曾廣泛地分布在長江流域、兩廣及貴州地區(qū),甚至北至黃河流域。隨著氣候和地理環(huán)境的惡劣,亞洲象被迫一路南遷。目前,西雙版納是亞洲象在中國唯一的棲息地。位于勐養(yǎng)子自然保護區(qū)東、西兩片區(qū)結(jié)合部的野象谷,是生活在兩片區(qū)的野生亞洲象交流匯聚的中心通道。野象谷通過高空觀象棧道、雨林觀光索道、亞洲象博物館、亞洲象種源繁育基地、亞洲象表演學(xué)校等多個游覽項目,讓游客得以在不干擾亞洲象生活的條件下安全地觀察亞洲野象及其生存環(huán)境,成為中國唯一一處可以與亞洲野象近距離交流的地方,被譽為“人類與亞洲野象溝通的橋梁”。
野象谷內(nèi)自然資源豐富,匯集了熱帶雨林、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及眾多珍稀動植物種群等,是集生態(tài)旅游、科普科考教學(xué)、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性生態(tài)旅游景區(qū)。獲評中國首批“國家生態(tài)旅游示范區(qū)”、“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金獎等多項榮譽稱號。同時,野象谷還承擔著“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中國云南亞洲象種源繁育基地”(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合作項目)、西雙版納野生蝴蝶飼養(yǎng)繁殖研究基地等多項生態(tài)保護科研項目。
介紹云南野象谷的導(dǎo)游詞范文 篇6
在云南麗江市,有個旅游景點叫玉水寨。在前年的夏天暑假,我和媽媽,妹妹第二次去云南麗江看望在那里工作的爸爸,第一次去的時候我們沒有去玉水寨游玩。麗江的風景十分美麗,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麗江的“玉水寨”。
在玉龍雪山邊有個小寨,大家說麗江四季如春?稍谀莻小寨子里卻不是這樣,不管那個季節(jié)都有可能下雪,這次我叫爸爸帶我去了好幾次“玉水寨”,有次去的時候還下了小冰雹。 那里很美,猶如“植物王國”好多好多我從來沒有見過的植物,在我的想象里,那里的植物可以和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相比。那里的水是從玉龍雪山流下來的雪水,水很清,清的像那嫩嫩的剛剛發(fā)芽的綠葉一樣;水很涼,涼得整個宇宙都在顫抖…… 啊!這雪山邊美麗的玉水寨,我多想再次去看看你呀!
介紹云南野象谷的導(dǎo)游詞范文 篇7
親愛的朋友們,大家好!溫暖濕潤、四季如春的春城-昆明歡迎您的到來!在這里您會觀賞到天然的秀水青山,您會領(lǐng)略到真正的民族風情。在這里,古老和時尚交融同存,昨天和今天相互交織,您會被最真實、最原生態(tài)的云南感動,被這里的山山水水感染,您一定會深深喜歡上這個地方的。以下請允許我向你們介紹波光瀲滟滇池。
滇池位于昆明市區(qū)西南面,是個煙波浩渺風姿秀逸的高原湖泊。它是受第三紀喜馬拉雅山運動的影響而形成的高原石灰?guī)r斷層陷落湖。湖面海拔高度為1886米,湖面南北長39公里,東西間最大寬度為13.5公里,平均寬度約8公里,湖岸線長約為200公里,湖面積約為318平方公里,湖水最大深度為8米,平均深度為5.5米,蓄水量約為15.7億立方米。在云南所有湖泊中,它的面積最大,在全國眾多淡水湖泊中,位于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之后居第六位。滇池四面群山連綿,東有金馬山,西有碧雞山,北有蛇山(又名長蟲山),南有白鶴山,這些連綿起伏的山巒形成了昆明壩子的天然屏障。在長約十百公里的湖岸線上,分布著昆明、呈貢、晉城、昆陽、?诘却笮〕擎(zhèn)以及大觀樓、海埂、西山、觀音山、白魚口、鄭和公園、牛戀鄉(xiāng)、石寨山滇王墓、盤龍寺、柳林、官渡金塔等風景名勝。滇池屬長江水系湖泊,沿岸有20多條河流注入滇池,其中最大的為盤龍江,其他還有金汁河、白沙河、寶象河等大小河流。滇池水出?诹鞒龊蠼(jīng)螳螂川、普渡河北注金沙江,奔騰東流,最終歸入大海。
滇池水域,群山環(huán)抱,河流縱橫,良田萬頃,人稱“高原江南”。在池的周圍,有漁村和風帆點綴的觀音山風景區(qū);有花光樹影的白魚口空谷園;有綿亙數(shù)里,水凈沙明的海埂湖濱浴場和秀美雋逸的大觀樓公園等等,都是十分愜意的游覽之地,特別是在綠波蕩漾的彼岸,巍峨雄壯的西山之巔,水浮云掩。那湖泊的秀麗與大海般玄境便呈現(xiàn)在你的眼前。滇池既有湖泊的秀麗,亦有大海的氣魄。
關(guān)于滇池名稱的由來,從來說法各異。第一種是從滇池的地理形勢看,據(jù)《華陽國志•南中志》之說:“滇池縣,郡治,故滇國也;有澤,水周圍二百里,所出深廣,下流淺狹,如倒流,故曰滇池”,從此文中,我們得知,滇者,顛也;第二種說法認為“滇,顛也,言最高之頂”,滇池地處高原,故名;第三種則認為,“滇”是古代這一地區(qū)眾多民族部落中最大的一個,楚將莊入滇后,變其服,從其俗,而后建立滇國,稱滇王,因此滇池的名稱也因這一部族的名稱而來。滇池的名稱由來盡管有種種說法,但卻絲毫不影響它巨大的經(jīng)濟效用,千百年來它養(yǎng)育著這里的人民,灌溉著這里的土地。為人們提供舟楫之便,向人們提供豐富的水產(chǎn)品,現(xiàn)在又以它秀麗的風光,迷人的景色迎來許許多多旅游客人,確實不愧為云貴高原上的一顆“明珠”。
現(xiàn)在的滇池,已是全國首批批準建立的十二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qū)之一,也是唯一設(shè)在內(nèi)陸省的國家級度假區(qū)。海埂公園緊靠滇池湖畔,整個公園沿滇池湖岸而建。垂柳綠荔枝、白浪沙灘,一派多姿多彩的南疆風光,是理想的天然游泳場。在公園眺望湖對面高山上的西山森林公園,更覺賞心悅目。若是想登上西山游玩,公園里的大壩碼頭上,有漁民駕駛的漁船可渡過水面到達西山腳下;也可到海埂民族村坐纜車上西山,從纜車上俯視滇池,千重波濤,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滇池又是昆明風景名勝的中心,游客既可乘船環(huán)湖游覽觀賞湖光山色,又能上岸一覽鄭和故里、觀音山等風景名勝。滇池四周,東西有金馬、碧雞二峰夾峙,南北有長蟲、白鶴兩山遙望,風光名勝較多。湖上煙波浩渺,景色迷人。每當春日櫻花爛漫時節(jié),緋紅一片,如云似霞,景色更加綺麗迷人。
今天的滇池,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著廣大中外游客,成為舉世聞名的旅游勝地。隨著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滇池這一生態(tài)美的象征,會煥發(fā)出新的生機。我們將會以更優(yōu)質(zhì)的旅游服務(wù)、更優(yōu)美的旅游環(huán)境迎接著大家的再次到來!
介紹云南野象谷的導(dǎo)游詞范文 篇8
落水村--分為上落水和下落水,公路西側(cè)、房屋較矮小的一片屋群叫上落水,這里的民居較古老;公路東側(cè)緊依湖畔且房屋高大的一片屋群叫下落水,這里因旅游業(yè)的發(fā)展,都已是幾層樓的現(xiàn)代民居了。而無論上落水的老民居,還是下落水的新民居,它們都是全木結(jié)構(gòu)的房屋,四壁用削皮后的圓木,兩端砍上卡口銜楔壘摞而成,屋頂則用木板鋪蓋,上壓石塊,整幢房屋不用一顆釘子,也不用磚瓦,它不僅冬暖夏涼,而且用銜楔整架結(jié)構(gòu)而特別防震。這就是摩梭人的木楞房。
下落水湖邊有條彎曲的礫石小路,路邊的摩梭人都把自己家改建成旅社,隨小路一溜排開的木楞子房一幢比一幢漂亮而有特色,有酒吧、百貨店和土產(chǎn)店等設(shè)施,加之小路旁有湖畔垂柳、木舟細浪等迷人風光,這里自然成為旅游者的大本營,小路也被冠以“摩梭風情路”的雅稱。住在“風情路”上的摩梭家庭旅社,是好旅游的一個好開始。置身湖光山色中,你能清晰感覺到,純凈的空氣慢慢沁入每一根血管的過程。你可以細細觀賞木楞子房;可以走進神秘的母房看一看;或到酒吧里聽聽古老的“阿夏婚”故事;
介紹云南野象谷的導(dǎo)游詞范文 篇9
在暑假的時候,我們?nèi)チ嗽颇系拇罄砺糜巍?/p>
那兒的蝴蝶泉可美了,我們首先來到了蝴蝶泉中的泉,那泉水晶瑩透徹,里面的小魚快活地游淶游去,真是一派美麗的景象。
然后我們又來到了蝴蝶泉中的五個泉孔,我們聽導(dǎo)游說,只要在五個泉孔前每洗一下手,就可以把所有的霉運都驅(qū)走了,同時帶來好運。第一洗是學(xué)運;第二洗是財運;第三洗是官運;第四洗是健康運;第五洗是桃花運。我共在五個泉孔中洗了五下,我想這樣我的運氣就會越來越好了!
接著,我們要觀的是溫室里養(yǎng)的蝴蝶。我們走進溫室,看見各種各樣,五顏六色的蝴蝶: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葉子上休息,有的飛來飛去,好象在展現(xiàn)它的美麗,有的是“變色龍”,看見什么東西就變成什么東西。還有一只飛到我手心哩!
觀完蝴蝶泉后,我覺得這是天下最好的泉,我愛蝴蝶泉!
介紹云南野象谷的導(dǎo)游詞范文 篇10
大理州地處云貴高源與橫斷山脈結(jié)合部位,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貌復(fù)雜多樣,點蒼山以西為高山峽谷區(qū)。點蒼山以東、祥云以西為中山陡坡地形。境內(nèi)的山脈主要屬云嶺山脈及怒山山脈,點蒼山位于州境中部,如拱似屏,巍峨挺拔。北部劍川與怒江州蘭坪白族自治縣交界處的雪斑山是州內(nèi)群山的最高峰,海拔4295米。最低點是云龍縣怒江邊的紅旗壩,海拔730米。州內(nèi)湖盆眾多,面積在1.5平方公里以上的盆地有18個,面積共71.49平方公里。占全州總面積的6.6%。盆地多為線形盆地,呈帶狀分布,從西向東排列為6個帶。第四紀山岳冰川遺址分布于洱海以西,永平以北的高山區(qū),大理點蒼山是我國最后一次冰期“大理冰期”的命名地。主要河流屬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紅河(元江)四大水系,有大小河流160多條,呈羽狀遍布全州。州境內(nèi)分布有洱海、天池、茈碧湖、西湖、東湖、劍湖、海西海、青海湖8個湖泊。洱海位于大理市境東部,是云南省第二大內(nèi)陸淡水湖泊,風光明媚,素有“高原明珠”之稱,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
大理主要自然風光旅游景點/景區(qū):雞足山 ·南詔風情島 ·劍川石寶山 ·大理云景 ·鳥道雄關(guān) ·洱源 ·劍川滿賢林·彌渡縣東山國家森林公園·天龍洞·百鳥朝鳳 ·云龍?zhí)斐亍ぬ斐?·云弄峰
大理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眾多,在大理古城及周圍分布甚廣,它們以古城為中心,沿蒼山之麓、洱海之濱呈線狀分布。大理市現(xiàn)已確定不同級別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0處。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修建并完整保留至今的大理古城,屏山鏡水環(huán)境優(yōu)美,古樸典雅生意盎然,并成為當?shù)貧v史文化的主要載體,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崇圣寺三塔、太和城遺址(含南詔德化碑),省級元世祖平云南碑、蒼山神祠、佛圖寺塔、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等文物古跡,縱貫了唐(南詔)、宋(大理國)、元、明、清及民國等各個歷史時期。
大理主要人文古跡旅游景點:崇圣寺三塔 ·云南驛古鎮(zhèn) ·巍山古城 ·白族村寨周城(扎染之鄉(xiāng)) ·嚴家院 ·劍川木雕 ·千年白族村 ·云龍?zhí)珮O圖·大慈寺火葬墓群·虎頭山古建筑群規(guī)范化富貴花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一個以白族為主的多民族地區(qū)。境內(nèi)居住有彝、回、傈僳、苗、漢等民族。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獨特的風俗民情,絢麗多姿多彩的民族婚禮,風趣的掐新娘活動,意味無窮的取乳名和搶名習俗,一馱谷子換一馱梨的古樸交易,簡樸的回族葬禮,組成了特有的民族風俗“大觀園”。云南白族有140多萬人,80%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繼電影《五朵金花》蟄聲中外之后,白族姑娘個個被中外友人統(tǒng)稱為“金花”,白族小伙則被稱作“阿鵬”。金花、阿鵬們流傳著自己獨特的文化藝術(shù),從白文“山花碑”到現(xiàn)在還在演唱的三七一五句式的白族調(diào)和大本曲;有著各種豐富多彩的民族節(jié)日和集市,如:繞三靈、栽秧會、三月街等。
大理地方文化燦爛,民族風情濃郁。大理作為數(shù)百年云南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作為滇西大城的地位,文人名流薈集,史籍文獻甚豐。加之,在當?shù)卣贾饕匚坏陌鬃迦嗣瘢幕仞B(yǎng)歷來較高。因此,明、清以來大理素有“文獻名邦”之稱。歷代以來人才輩出。
大理文化是中原文化、藏傳文化、東南亞文化及當?shù)孛褡逦幕诤系漠a(chǎn)物;是我國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悠久歷史燦爛的古代文化;是中華文化鏈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白族人民從服飾、住居、婚嫁、信仰、習俗以及慶典節(jié)日,都充滿著獨特的民族情趣,這些濃郁的民族風情,增添了古城的歷史文化氣氛,亦更加增添了大理歷史文化名城的迷人色彩。
大理歷史文化名城同時榮戴國家級大理風景名勝區(qū)雙重桂冠。大理風景名勝區(qū)主要含蒼山、洱海、白族風情以及大理、巍山歷史文化名城。
介紹云南野象谷的導(dǎo)游詞范文 篇11
路南石林距昆明86公里,有昆石高速公路通達,乘車需要近2個小時。是1984年國務(wù)院批準的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石林在地質(zhì)學(xué)上稱為巖溶地貌,又稱喀斯特地貌。據(jù)科學(xué)鑒定,這里是距今2.7億年前大海海底石灰石沉淀區(qū),由于地殼的運動,海底上升露出海面,經(jīng)海水、雨水的溶融、沖刷和風化,約在二百萬年前即已形成千百萬座拔地而立的石峰,與眾多的石柱、石筍、石芽連為石林。石林分布面積達三萬公頃(四十余萬畝),向游人開放面積八十公傾(約一千二百畝)。路南石林以其"幽、奇"在世界自然景觀中堪稱一絕,被譽為"天下第一奇觀",是世界上最壯觀的石林景區(qū)之一。國內(nèi)外旅游者有“不到石林,等于未到過云南”的說法。
各位朋友,云南石林的發(fā)育與其它同類地貌地區(qū)相比具有多種形態(tài)并存、高大石林(最高者超過40米)集中發(fā)育、保留了高原期和湖盆原始古地形。世界各地的劍狀喀斯特地貌,論面積之廣大,保存之完好,發(fā)育之典型,年代之古老,造型之獨特,類型之齊全,云南石林首屈一指。更有勝者,它與民族文化緊密相連,它以獨一無二的雄姿、神韻、意境和無法抗拒的魅力,當之無愧地贏得了“天下第一奇觀”的美稱
介紹云南野象谷的導(dǎo)游詞范文 篇12
大家好,石林位于昆明市東,是世界罕風的風景名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杰作。在路南廣達400平方公里的區(qū)域內(nèi),遍布著上百個黑色大森林一般的巨石群。有的獨立成景,有的縱橫交錯,連成一片,占地數(shù)十畝,上百畝不等。只見奇石拔地而起,參差崢嶸,千姿百態(tài),巧奪天工,被人們譽為“天下第一奇觀”。
石林的主要游覽區(qū)李子箐石林,面積約12平方公里,游覽面積約1200畝。主要由石林湖、大石林、小石林和李子園幾個部分組成,游路5000多米,是石林景區(qū)內(nèi)單體最大,也是最集中、最美的一處。每年農(nóng)歷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jié),石林四周的彝、漢等各族群眾都要從四面八方匯集到石林歡慶佳節(jié)。人們在白天舉行摔跤、爬桿、斗牛等比賽活動,夜晚則燃起熊熊篝火,耍龍、舞獅、表演民族歌舞。阿細跳月、大三弦舞則是最受歡迎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外石林主要指位于大小石林之外的周圍風景區(qū)。這片風景區(qū)方圓數(shù)十里。在野嶺荒山,鮮花綠樹叢中,又有許多奇峰怪石點綴其間。這些異石個體龐大,形象生動,加上周圍環(huán)境生機勃勃,視野也較為開闊,游覽又別有一種情趣和感受。
介紹云南野象谷的導(dǎo)游詞范文 篇13
木府是麗江木氏土司衙門的俗稱,位于麗江古城獅子山下,是麗江古城文化之"大觀園"。木府景區(qū)占地46畝,中軸線長369米,整個建筑群坐西向東,是一座輝煌的建筑藝術(shù)之苑,F(xiàn)在看到的木府,充分反映了明代中原建筑的風采,同時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中,古樸粗獷的流風余韻,府內(nèi)玉溝縱橫,活水長流的布局,又可看見白族和納西族傳統(tǒng)的民族特色。
木府是麗江古城之“大觀園”。“北有故宮,南有木府”。
木府,我們將翻閱到一個在西南地區(qū)曾經(jīng)輝煌一時的大土司家族的興衰史 木府占地46畝,中軸線長369米,整個建筑群體座西朝東,“迎旭日而得木氣”。
木牌坊上大書“天雨流芳”四字,乃納西語“讀書去”的諧音,體現(xiàn)了納西人推崇知識的靈心惠性;古牌坊通體皆石,結(jié)構(gòu)三層,是國內(nèi)石建筑的精品;議事廳端莊寬敞,氣勢恢宏,是土司議政之殿;萬卷樓集兩千年文化遺產(chǎn)之精萃,千卷東巴經(jīng),百卷在藏經(jīng),六公土司詩集、眾多名士書畫,皆是翰林珍奇,學(xué)苑瑰寶;護法殿又稱后議事廳,是土司議家事之殿;光碧樓乃后花園門樓,史稱其建筑“稱甲滇西”;玉音樓是接圣旨之所在歌舞宴樂之地;三清殿是木氏土司推崇道家精神的產(chǎn)物,而獅山古柏深處,還有木氏土司祭天、祭祖、祭大自然神“署”的本土宗教活動場所。木府充分體現(xiàn)了納西人廣采博納多元文化的開放精神。 忠義”石牌坊木氏土司在建造自己的宮殿式木府時,座向未按“坐北朝南”為佳的中原風水理論,而是朝向太陽和東方。東方屬木,太陽和木為納西東巴教中的崇拜物,亦為皇帝所賜納西族之姓。 因此,欲得“木”之氣而盛的想法使木府的建筑采取了坐西朝東的方向。木土司的府第雖有王者氣度,卻一反中原王城“居中為尊”的傳統(tǒng),將府第建于城西南一隅。而作為全城中心的則是商賈云集的四方街,縱橫交錯的街道從四方街這一商貿(mào)中心向四面八方輻射。從中可看出古城最初形成于鄉(xiāng)村集市,最終也因商業(yè)貿(mào)易而繁榮。這與古城千百年來作為“茶馬古道”重鎮(zhèn)的歷史密切相關(guān)。
走進木府,迎面而來的是議事廳。議事廳端莊寬敞,氣勢恢弘,是土司議政之殿;萬卷樓集兩千年文化遺產(chǎn)之精粹,千卷東巴經(jīng),百卷大藏經(jīng),六公土司詩集,眾多名士書畫,皆是翰林珍奇,學(xué)苑瑰寶;護法殿又稱后議事廳,是土司議家事之殿;光碧樓乃后花園門樓,史稱其建筑“稱甲滇西”;玉音樓是接圣旨之所和歌舞宴樂之地;三清殿是木氏土司推崇道家精神的產(chǎn)物。
介紹云南野象谷的導(dǎo)游詞范文 篇14
在路上電動車因沒電拋錨了,天快黑了,老爸情急之下打電話給“安達”出租公司求助,出租公司接到電話后也相當緊張,畢竟這里走的全部是山路,而且是雨天,天又快黑了。他們回復(fù)會派人過來接,要求我們原地等待。過了好久,終于看到有兩部車向我們駛來,一部摩托車,一部電動車。我們失望了,難道這么黑的天還是要讓我們騎回去。不久,他們的安排驗證了我們的想法,他們讓我們3人騎開過來的電動車,沒電的車由他們拉回去。老爸打開電動車,發(fā)現(xiàn)更糟糕的情況是電動車燈壞了,沒燈晚上如何開車。要知道這里是山路,一邊是懸崖,一邊是深不見底湖,路上還有很多從山上滾下來的碎石。那兩位叔叔倒是給我們出了一個“好主意”,要我們沿著馬路中間的白線行駛,整條馬路也就是中間那條白線隱隱可見,但對于我們平時沒有經(jīng)驗的我們,還是寸步難行。怎么辦?這時老爸說:“道鴻,把我的手機拿出來,打開手機上的手電筒。”哦,真行,就這樣,我們艱難、危險的出發(fā)了,戴著近視眼鏡的媽媽在后面總是發(fā)出不安的提示聲,慢慢行了一段路后,天竟然下起了雨,媽媽在后面撐起了一把傘。就這樣我們一路慢慢前行,一個小時后我們終于到了溫暖的酒店。嗯,今天大家都太累了。
第二天早上,我們伴著小鳥的歌聲起床了,湖離酒店很近,我們一起到湖邊支散步。在湖邊我們看到一位漁夫,他已經(jīng)捕完魚了。媽媽問那個漁夫,能否載我們?nèi)ズ。那位漁夫回答說:“行,上來吧”。原來漁船也是豬槽船,有點像獨木舟。兩頭并不翹起,中間低一點,是坐人的,整個船是半圓形,它到底是怎么保持平衡胡,我不得而知。到了湖中央,我看到了一種植物,它叫水性楊花,只有在這里才有的,能作為食物吃的,不過,我更喜歡它頭頂上開胡那朵小白花啊,美麗極。此處胡湖深6米,但一眼望去,仍能看見底部的石頭,名副其實胡清澈見底。
介紹云南野象谷的導(dǎo)游詞范文 篇15
各位朋友,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進入了高原明珠拉市海,從這里渡海到對岸的觀鶴山莊,估計需要90分鐘的時間。我們山里人喜歡把湖泊也稱作海。拉市海的海拔是2434米,現(xiàn)在的面積是10平方公里左右,擴容后將達18平方公里。這拉市海水質(zhì)優(yōu)良,盛產(chǎn)拉市鯽魚和海菜花,是麗江的一個聚寶盆。跟別的湖泊有所不同的是,這拉市海在歷史上還有過滄海桑田三部曲。下面就請大家一面觀賞湖光山色,一面聽我給大家講一講這拉市海的滄海桑田三部曲。
到了三十多年前,為了解決這馬鞍山以東幾個農(nóng)業(yè)區(qū)的灌溉用水,政府開始建設(shè)通海工程。一是打穿馬鞍山修建通海隧道,二是筑壩蓄水,把拉市海水引入麗江盆地。1994年,通海工程竣工,從此,拉市海結(jié)束了一年一度滄海桑田的歷史,變成了常年有水的湖泊。海水通過通海隧道,以平均5.62立方米/秒的流量,源源不斷地向東奔流,去灌溉萬畝農(nóng)田,也使麗江古城的小橋流水美景更加迷人。1998年,這里成為云南省第一個高原濕地自然保護區(qū),還成立了管理所。隨著人們環(huán)保意識的增強,管理力度的加大,拉市海的生態(tài)逐步改善,水鳥逐年增多。到20xx年,已記錄到高原濕地植物24科36屬44種,鳥類12目42科165種共約10萬只,其中有水禽59種。有國家I、Ⅱ級保.護鳥類23種,如黑鸛、灰鶴、黑頸鶴、白頭鶴、大天鵝、中華秋沙鴨等等,成為云南省省重要的水禽越冬地之一和生物多樣性的典型地區(qū)之一。每年的十月到次年的四月,這拉市海就成了水鳥的樂園。水鳥們有的在水中覓食嬉戲,有的在岸邊的濕地上散步休閑,有的在空中作隊列訓(xùn)練,是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景。一般來說,鶴類和鸛類如灰鶴、黑鸛、黑頸鶴等等,腿長,嘴長而尖,喜歡在水邊濕地上活動;而秧雞、鴛鴦、中華秋沙鴨等腿短、嘴短而平的,喜歡在水中活動;而斑頭雁、赤麻鴨、大天鵝等等則是水陸兩棲。鳥類是人類的朋友,你不傷害它,它就會跟你親近,讓你就近觀賞它們。大家有帶相機的,也不妨作好準備,把這些難得一見的美景攝人鏡頭,以后打開相冊,您會油然地回憶起難忘的拉市海之行。同時也請大家注意保護環(huán)境,別亂扔垃圾(隨機介紹水禽及搶拍時機)。
拉市海所在的拉市盆地是一個封閉型盆地,集水區(qū)域和集水量都很大,這不是有水淹之虞嗎?您不必擔心,也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在山莊的南側(cè),沿山腳分布著一條數(shù)千米長的落水走廊。在這條喀斯特地貌長廊上,分布著大大小小的落水洞,拉市海水就是從這些落水洞中下泄的。這樣的喀斯特地貌甚至一直延伸到等一會咱們要游覽的喇嘛古寺指云寺前,所以清代納西族詩人楊竹廬有“古洞吞來千疊浪,飛云帶出一聲鐘”的詩句,F(xiàn)在請大家猜一猜這些落水洞會是什么樣子,它們又是怎樣形成的?……請大家跟我游覽落水走廊。民間傳說,這拉市盆地原來沒有落水洞,經(jīng)常遭水災(zāi)。有一次,住在老君山九十九龍?zhí)兜耐跄改锬飸?yīng)觀音菩薩的邀請前往普陀山做客,路過拉市時,只見海水淹沒了田地,淹沒了村莊,于是動了憐憫之心,她解下寶石項鏈往海里一丟,一顆顆寶石打穿了海底的巖石,出現(xiàn)了一個個落水洞,海水就從這些落水洞里落了下去,從此,人們安居樂業(yè),再也不怕水淹了。那么,這些落水洞到底是怎樣形成的,拉市海水下泄后又到哪兒去了呢?為了解開這自然之謎,有關(guān)部門曾于1980年在落水洞中放人幾噸的紅色泡沫塑料顆粒。幾個月過去了,,幾年過去了,到現(xiàn)在二十幾年過去了,仍然是“泥牛人海無消息”,這自然之謎仍未解開,所以我也期待著我的客人中有人能解開這不解之謎,“能解的有獎啊”。下面咱們前往指云寺。
這指云寺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是云南省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于雍正五年(1720xx年),是一個叫羅僧的納西族喇嘛募建的。關(guān)于這個寺院,還有不少的傳說。相傳羅僧喇嘛先在福國寺,后來決定自己募捐集資建一寺院,但苦于找不到一個理想的寺址,恰逢藏傳佛教噶舉派的四寶法王前往雞足山路過麗江,羅僧喇嘛求定寺址。他跟著四寶法王經(jīng)過拉市,四寶法王指著這祥云繚繞的秣度山說:“祥云下有蓮花生祖師的腳印,是一個吉祥的地方,可以建寺。”所以寺院建成后就叫指云寺,并由當時的流官知府元展成題寫寺名,寺名匾就掛在山門上(匾后來遺失,現(xiàn)在的寺名匾是原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題寫的)。后來指云寺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地位越來越高,一度成為滇西北噶舉派十三大寺的主寺,這個寺的東寶活佛也成為這十三大寺中地位最高的活佛。(必要時講解藏傳佛教及其活佛轉(zhuǎn)世制度)指云寺到了,大家愿意進去參觀--Tn-.q.'?(進寺后隨機講解,主要講解大殿、佛像、木雕蓮花柱礎(chǔ)及其傳說)。
這指云寺可看的和可講的都很多,如果要問這指云寺有什么特別的地方,那就是寺有“三奇”:一是這指云寺來歷的神奇;二是大殿的木雕蓮花柱礎(chǔ)的傳奇;而第三奇便是寺旁有佛教上稱為伏藏石的“天書奇石”。剛才說到寺名的來歷算是有點神奇,這里還有一個傳說,說是四寶法王確定寺址后,羅僧喇嘛募捐到的錢還是不夠建寺,卻有劍川膝下無子的老兩口給他捐了一筆數(shù)目不小的錢,寺院得以順利落成。幾年后,有了一些寺產(chǎn),寺里也有了一點銀兩。羅僧喇嘛沒有忘記兩位施主,他趕著馬幫馱上金銀,前往劍川答謝?梢贿M人劍川壩,騾馬就再也不肯往前走,趕也不走打也不走,另選一條路也不行。羅僧喇嘛好生奇怪,于是住了下來,到處打聽施主的下落,卻無一人得知,他只得快快而歸。后來他就用這些資金廣置田產(chǎn),使指云寺富甲一方,香火日益旺盛。這第二奇是指云寺大殿的山柱和后檐柱下的木雕蓮花柱礎(chǔ),它的來歷也有一個傳奇。指云寺建成一百多年后,大殿在戰(zhàn)亂中被毀。直到光緒五年(1879年)才請了九河的師徒數(shù)人重修(九河是麗江的木匠之鄉(xiāng))。下料期間,大師傅有急事回家,于是讓二師傅繼續(xù)下料。等到大師傅歸來,才發(fā)現(xiàn)整整十棵柱子被鋸短了。他急中生智,就讓二師傅把鋸下的木頭雕成蓮花柱礎(chǔ)安了上去。真是“有心栽花花不發(fā),無意插柳柳成蔭”,這木雕蓮花柱礎(chǔ)今天卻成了難得一見的景觀。這第三奇就是“天書奇石”。大家看這兩尊巖石上的這些紋路,可以說是活脫脫一篇藏文(也可以說是梵文)寫就的經(jīng)書。巖石上怎么會有天書經(jīng)文呢?據(jù)說,藏傳佛教的祖師蓮花生曾說,他的佛經(jīng),有的藏在森林里,有的藏在山洞里,有的藏在巖石中,只有太平盛世或了悟佛法的人才能見到它們。這么說來,如今恰逢太平盛世,所以我們才有緣見到這些藏在巖石中的經(jīng)文。這些經(jīng)文經(jīng)喇嘛辨識,可讀的有吉祥咒、觀音大悲咒、金剛亥母咒等等。也許有人會問,納西族地區(qū)怎么會有藏傳佛教的寺院呢?這與歷史文化地理諸方面都有關(guān)系,其中就跟茶馬古道有關(guān)系。在過去,茶馬古道是藏族文化和納西文化最主要的交流通道,可以說藏族文化就是沿著茶馬古道進入麗江的。因此也可以說,這指云寺是在騾馬背上馱過來的。好啦,我們已經(jīng)拜了佛,讀了經(jīng),可算是六根清凈啦,下一步就可以進入世外桃源——我們的吉冷當生態(tài)農(nóng)莊啦。大家上路吧。
在吉冷當生態(tài)農(nóng)莊,可結(jié)合體驗活動隨機講解:(1)農(nóng)莊概述;(2)生態(tài)農(nóng)業(yè)和AA級食品;(3)茶馬古道(紅軍道);(4)體驗旅游。
吉冷當是納西語,是“橫流之水”的意思。拉市海周圍的其它河流基本上都是直沖拉市海,而這里的水因受地形限制,先向南流幾公里后再北折流向拉市海,所以叫做吉冷當。在觀鶴山莊,大家已經(jīng)聽過落水走廊的傳說,這個傳說中還說,王母娘娘丟下的寶石項鏈,一顆顆寶石打出了一個個落水洞,而項鏈則變成了這吉冷當山谷。在這吉冷當山谷中,公司所轄的范圍有400畝左右。河谷中分為農(nóng)田、果園、魚塘三部分,山坡上有飛來宮、雞舍、花果山、羊廄、格故魯、生態(tài)餐廳等。這里松林青翠、鳥語花香、空氣濕潤、幽靜宜人,是休閑度假的好地方。同時,這里又是生態(tài)農(nóng)業(yè)體驗旅游的好地方。因為這里的農(nóng)業(yè)是生態(tài)農(nóng)業(yè),所生產(chǎn)的是AA級食品,如瓜、豆、洋芋、白菜、蔓菁(可隨機介紹蔓菁的多種吃法、蔓菁的藥用價值、蔓菁與納西族等)、拉市魚等等,水果類有蟠桃、中華壽桃、中華福桃、欽州蜜桃、桃王九九、圣桃短枝、安農(nóng)水蜜桃等等,光憑這些,這里即可稱為桃花源,何況果園里還有大果水晶梨、韓國水晶梨、早熟黃金梨、萊陽黃金梨、黑珍珠櫻桃、美國布萊李、煙臺蘋果、晚杏等等,名目繁多、品質(zhì)優(yōu)良的水果。就以果園來說,就可春賞花、夏除草、秋摘果、冬整枝。在我們農(nóng)莊,魚塘里養(yǎng)著拉市魚,山上有放養(yǎng)的雞和羊,茶馬古道和紅軍長征路從農(nóng)莊旁經(jīng)過。下榻在農(nóng)莊,可以在魚塘中垂釣、草甸上牧羊、古道上走馬、上山揀蘑菇,還可以跟農(nóng)莊員工一起下地干活、下廚掌勺、宰雞烹羊等等,在這兒享受一番參與生態(tài)農(nóng)業(yè)的快樂和品嘗AA級食品的滿足。這是不是已經(jīng)有一點世外桃源的意境了呢!如果要重走長征路(1936年4月25日,賀龍、任弼時、肖克等率領(lǐng)的紅軍二、六軍團就是沿著農(nóng)莊旁的茶馬古道前往石鼓渡口的),那又是另一種體驗旅游。走在這長征路上,既能重溫紅軍長征的艱難困苦,實地接受一回革命傳統(tǒng)教育,還能觀賞到沿途的綺麗風光。
各位朋友,蒙古哨到了。大家聽了“蒙古”這個名字,可別以為它跟蒙古有啥關(guān)系,“蒙古”是一句納西語,是坡頭的意思。這里視野開闊,是一個很好的觀景臺,曾有人把這里看到的風景稱作是一幅巨型的山水畫,稱作是夢中的香格里拉。所以請大家先觀賞一下風景,再由我把這蒙古哨的妙處慢慢道來。
我們面前的山谷就是香格里拉山谷,滾滾東來的是長江,再往西是被人們稱為萬里長江第一灣的石鼓鎮(zhèn)。石鼓鎮(zhèn)西邊那獨立的山峰叫望江山,也叫禹王峰。再往西,那莽莽群山便是老君山嘍,那可是三江并流這個世界自然遺產(chǎn)中最美的景區(qū)之一。北邊這兩座雪山,左邊是哈巴,海拔5396米,右邊是玉龍雪山,海拔5596米,因為它們離我們有30多公里,所以在視覺上,兩山似乎已經(jīng)連為一體,實際上,它們之間還隔著著名的虎跳峽。生活在這富饒而壯麗的山川之中的納西族是一個富于想象、追求美好生活的民族,民間的傳說故事豐富多彩,其中就有有關(guān)禹王峰、老君山、三江并流、雪山和虎跳峽等等壯麗山川的眾多動人的傳說。現(xiàn)在我就給大家講一個。據(jù)說古時候金沙江沒有出口,我們腳下是一片汪洋大海。大禹治水來到這里。經(jīng)過勘察論證,決定打通玉龍山和哈巴山泄水,他的指揮船就停泊在禹王峰上。大禹派了一位將軍去執(zhí)行打通水道的任務(wù),可是這位將軍因過度勞累,競在半路上睡著了。大禹等了好久也不見江水下泄,于是一路找來,才發(fā)現(xiàn)將軍沉睡未醒。大禹喊醒了他,并要把他斬首,以示懲罰。將軍知罪認罰,但請求用自己的頭顱打通水道,大禹準其所請,揮淚舉劍。只見寒光一閃,將軍的頭顱頓時變成了一個火球,沿著水面向玉龍和哈巴滾去。但見火球越滾越大越滾越快,最后撞在了雪山上。只聽見天崩地裂的一聲巨響,將軍的頭顱硬是把雪山撞開了一個口子,江水就從這個口子嘩嘩嘩地流了出去,這個口子就是虎跳峽,但因為江水下泄得太快,大禹的船就永遠地留在了望江山上。這望江山頂有一個巨大的石槽,據(jù)說就是大禹的指揮船變成的,所以人們也把這望江山稱作禹王峰,F(xiàn)在請大家回望,近處是平緩起伏的松林,往東是九初村,一個伴隨茶馬古道而形成的小山村。據(jù)說這兒原來沒有人家,但因為有好幾條茶馬大道在這兒交匯,于是就有三家人落腳在這兒接待過往的馬幫客商。這樣,既方便了馬幫客商,主人也能有一點副業(yè)收人,慢慢地就發(fā)展成為今天的九初村。從地貌上來看,這里也是喀斯特地貌區(qū),有不少的溶洞和漏斗,九初村旁就有一個口子直徑達百來米而又相當規(guī)則的大漏斗。大家看,這里的高原面是不是還保存得比較完整?波狀起伏的緩坡上是一片片的松林和牧場。我覺得,如果說拔地而起、直插云天的玉龍山給人的是一種巍峨壯觀的氣勢的話,那么,眼前的松林、牧場和小山村則給人一種安寧祥和、世外桃源般的感覺,也許這就是香格里拉的感覺。請大家再往東看,那是拉市海,再遠處是馬鞍山和文筆峰,這就是當年讓金岳霖教授高興得發(fā)“瘋”的三山一湖之勝。馬鞍山的那一面便是,fltfl的出發(fā)地——茶馬重鎮(zhèn)麗江古城。馬鞍山下茶馬道、茶馬道上茶馬城,它們之間是不是有著某種內(nèi)在的聯(lián)系,這對我們來說,可以說是一個令人感興趣的話題。請大家轉(zhuǎn)過身來看看我們面前的山谷,這就是著名的香格里拉山谷。大家知道,“香格里拉”是一句英語:shangri—la,譯成漢語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世外桃源的意思。香格里拉是虛構(gòu)的,但是在今天,香格里拉卻已成為世人的一種向往、一種象征、一種境界。但有的人還不知道,香格里拉的生活原型就在麗江,就在我們的腳下。為什么這樣說呢?說來話長。從清朝中期到上個世紀中期,這里就屬于香格里。里是行政單位,相當于現(xiàn)在的鄉(xiāng)。在當時,如果有人跟這里的鄉(xiāng)民問這是什么地方,鄉(xiāng)民就會用納西話明明白白地告訴他“香格里拉”。“香格里”是地名,“拉”是“是”、“是的”的意思,把兩句話連起來,便是“這里是香格里”的意思。,美籍奧地利學(xué)者約瑟夫•洛克受美國農(nóng)業(yè)部的派遣,來麗江采集植物種子,后來被麗江的壯麗山川和民族文化所吸引,轉(zhuǎn)而研究納西文化,直到1949年才離開,在麗江一呆就是20xx年。從到1935年期間,他還應(yīng)約給美國的《國家地理》雜志撰稿,把深藏在中國西南的麗江這個“古納西王國”介紹給了西方,后來他還在這些介紹文章的基礎(chǔ)上寫成了一本書,書名就叫《中國西南的古納西王國》。他在介紹文章中寫道:“南山里以北就是香格里。以此名稱命名的有兩個里——東香格里和西香格里”。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讀了洛克在《國家地理》上發(fā)表的文章后激發(fā)了創(chuàng)作靈感,于1933年寫成了《消失的地平線》一書,書中描寫了云南省西北部一個深藏在高山峽谷中,充滿神秘色彩的田園式村鎮(zhèn)——香格里拉。他在書中暗示,“香格里拉就躺在一條長長的山谷之中,一座座庭院讓人陶醉,山谷兩邊是看似寂靜而又令人憂傷的小山,但它的最高處卻是世界上最美麗可愛的山峰。”1937年,美籍意大利電影導(dǎo)演弗蘭克•卡普把《消失的地平線》改編成了電影,電影中的歌曲《這美好的香格里拉》被人到處傳唱。由于小說和電影的宣傳作用,在西方逐漸形成了一股尋覓香格里拉的熱潮。說來也真是無獨有偶,有一個叫顧彼得的俄國人,1941年路過麗江,也是被麗江的奇山麗水和淳樸的民風所吸引,于是就留下來開辦工業(yè)合作社,也是1949年才離開麗江,后來也寫了一本書,書名叫《被遺忘的王國》,書中就已直截了當?shù)卣f麗江就是他心目中的香格里拉。他在書中寫道:我很早就夢想找到并生活在一個被大山與世隔絕的美麗的地方,也就是若干年后詹姆斯•希爾頓在他的小說《消失的地平線》中想象的“香格里拉”。小說的主人公偶然發(fā)現(xiàn)了他的“香格里拉”,而我在麗江,憑著我執(zhí)著的追求尋覓,也找到了我的“香格里拉”。幾年前,有人在我們西南方向的那個雄古村里發(fā)現(xiàn)了一塊石碑,上面刻著“香各里雄古”的字樣,那塊石碑現(xiàn)在保存在麗江東巴文化博物館里,我們面前的這塊石碑就是仿照它制成的。
現(xiàn)在我又回過頭來說說這蒙古哨。這蒙古哨是古代的一個重要哨卡,據(jù)說已有四百年左右的歷史,過去曾有專人看守。這蒙古哨的任務(wù)主要有兩個:一是為官方傳遞信息,二是為過往馬幫保駕護航。大家知道,麗江古城的特點之一是沒有城墻。千百年來,特別是木氏土司統(tǒng)治時期,沒有城墻的麗江古城為什么沒有太多的戰(zhàn)火呢!有時就是靠著這些哨卡起了作用。麗江四周山川雄壯,像這樣的天然屏障和關(guān)隘哨卡很多,如果有外敵人侵啦,這些哨卡利用視野開闊的優(yōu)勢,遠遠地看到敵人來了,這個哨卡一點燃狼煙,下一哨卡也跟著點燃狼煙,這樣,敵人入侵的消息就迅速地傳遞到麗江古城,木氏土司于是派出土兵,來一個“御敵于國門之外”,這樣就保住了麗江古城。那么,這哨卡又是怎樣給過往馬幫保駕護航的呢?我們這個哨卡的兩邊是兩條進入藏區(qū)的茶馬古道。南邊一條是通向石鼓的,從石鼓沿金沙江一直北上就進入藏區(qū),也可以沿金沙江北上到巨甸或塔城后,往西翻山到達瀾滄江,再沿著瀾滄江北上進入藏區(qū)。北邊一條是等一會兒咱們要走的鋪石古道,它在山谷中盤旋而下,直達金沙江邊,過江后進入藏區(qū)。在古代,這茶馬古道可以說是一條險象環(huán)生的道路。且不說路途的遙遠和艱險,光是土匪強盜的攔路搶劫就讓人防不勝防。于是,這哨卡成了向過往馬幫通報匪情的情報站,起到了為馬幫保駕護航的作用。正因為這哨卡十分重要,所以官府才安排專門的哨民看守,有的哨民后來干脆就在哨卡附近定居了下來,逐漸形成村落,據(jù)說東北邊的這個蒙古村就是這樣形成的。
賞夠了蒙古哨的美景,我們就該走上鋪石古道了。要留影的請抓緊時間。
在鋪石古道一線,隨機講解:(1)《茶馬古道與麗江》(見第一章第五節(jié));(2)從沿途海拔、氣候、植被等的垂直變化講解橫斷山區(qū)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介紹客人感興趣的植物(如報春、龍膽、馬先蒿、杜鵑等)和動物(雉、野兔、麂子、穿山甲等);(3)鋪石古道:上起海拔2750米的蒙古哨,下至海拔1900米的江人民的福氣和運氣,應(yīng)倍加愛護。沿途還可介紹:急彎處防止馬幫走岔的攔馬石;半道上老松橫陳與 “見木低頭”、茶馬古道上土匪的攔路搶劫;“嘎呢咕”與納西民俗;山棉與東巴紙。等等。
在大勝莊,可隨機講解:(1)大勝莊的得名;(2)柳林;(3)陽春白雪美景;(4)三股水。
大勝莊:明嘉靖年間,木公土司派兒子木高對藏區(qū)多次用兵,木高得勝歸來后,除了在石鼓立了石鼓碑,刻上《破虜歌》、《大功大勝克捷記》等詩詞以紀其功外,據(jù)說木公土司還把我們眼前的這片田莊賞給了木高,還給田莊取名為大勝莊。大勝莊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和要津。
陽春白雪:這里可西望從長江第一灣滾滾東來的江水,北眺白雪晶瑩的玉龍哈巴。到了三四月份,這里江水碧、柳林翠、麥苗青、菜花黃,一派江南春色,遠處卻是白雪皚皚的玉龍哈巴,形成一幅陽春白雪的美景。如果說羅平的萬畝油菜花潮給人的是一種整齊劃一、波瀾壯闊的美的話,那么,這里的田園風光則給人一種陽春和白雪這兩種大反差合二為一的美,是一幅大自然的絕美畫卷。
柳林:麗江三大柳林之一(另兩個是巨甸柳林和石鼓柳林),是大勝莊人民用了20xx年的時間(1969年~1989年)建設(shè)起來的一條綠色長龍。他們先在沙灘上用石頭砌筑了1200米長、4米寬、3.5米高的攔洪大堤,然后在堤內(nèi)的淤泥地上栽種了13萬棵柳樹,現(xiàn)已形成1200米長、50米寬的柳林帶,柳林帶內(nèi)是400多畝良田。這柳林是長江上游著名的防護林之一,已產(chǎn)生了良好的經(jīng)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為此,這個村的植樹模范和自寬老人在1989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
三股水:山谷中,在不到300平方米的范圍內(nèi),有多股泉水奔涌而出,總流量達1.85立方米/秒,它們有的清有的渾,有人說它們來自拉市海,有人說它們來自文海,也有人說都不是,成為又一不解之謎;三股水的流量和落差,現(xiàn)已用來發(fā)電,裝機容量達800千瓦
介紹云南野象谷的導(dǎo)游詞范文 篇16
落水村--分為上落水和下落水,公路西側(cè)、房屋較矮小的一片屋群叫上落水,這里的民居較古老;公路東側(cè)緊依湖畔且房屋高大的一片屋群叫下落水,這里因旅游業(yè)的發(fā)展,都已是幾層樓的現(xiàn)代民居了。而無論上落水的老民居,還是下落水的新民居,它們都是全木結(jié)構(gòu)的房屋,四壁用削皮后的圓木,兩端砍上卡口銜楔壘摞而成,屋頂則用木板鋪蓋,上壓石塊,整幢房屋不用一顆釘子,也不用磚瓦,它不僅冬暖夏涼,而且用銜楔整架結(jié)構(gòu)而特別防震。這就是摩梭人的木楞房。
下落水湖邊有條彎曲的礫石小路,路邊的摩梭人都把自己家改建成旅社,隨小路一溜排開的木楞子房一幢比一幢漂亮而有特色,有酒吧、百貨店和土產(chǎn)店等設(shè)施,加之小路旁有湖畔垂柳、木舟細浪等迷人風光,這里自然成為旅游者的大本營,小路也被冠以“摩梭風情路”的雅稱。住在“風情路”上的摩梭家庭旅社,是好旅游的一個好開始。置身湖光山色中,你能清晰感覺到,純凈的空氣慢慢沁入每一根血管的過程。你可以細細觀賞木楞子房;可以走進神秘的母房看一看;或到酒吧里聽聽古老的“阿夏婚”故事;
介紹云南野象谷的導(dǎo)游詞范文 篇17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拉市海位于麗江縣城西面10公里處的拉市壩中部,是云南省第一個以“濕地”命名的自然保護區(qū)。“拉市”為古納西語譯名,“拉”為荒壩,“市”為新,意為新的荒壩。到上新世末至更新世初,這個準平原又分割成三個相對高差在100米至200米的高原山間盆地 ,即拉市壩、麗江壩、七河壩。
這是一片神奇的樂土,由北往南的候鳥在經(jīng)歷了長途跋涉的艱辛、都市里高樓林立的迷惑和無知者獵槍彈弓的偷襲后,疲憊不堪但滿懷欣喜地降落這里。除了濕地里豐美水草、小魚小蝦的誘惑外,這里安全的自然環(huán)境,是吸引候鳥們南遷越冬的重要前提。這里,就是――拉市海。 拉市海的春天是姍姍來遲的。當麗江城內(nèi)的太陽正明媚當空時,這里的冷風還在嗖嗖作響。
三月的一個清晨,我站在了向往已久的拉市海邊:這是一面寬闊安靜的湖泊,清冷的天空下,湖面泛著盈盈的綠光。小塊小塊的濕地把湖面分隔成大大小小的灣。湖中稀疏站立的柳樹上,停著一群鸕鶿;淺灣里和岸邊,是一大群野鴨,或扎猛子尋魚蝦,或交頸而眠。偶爾有兩只雙宿雙棲的赤麻鴨撲棱棱飛起,帶起附近的水禽懶洋洋扇扇翅膀。遠處水氣氤氳,不時可見山林鳥游動飛舞的點點小影。這就是拉市海的初春,早遷的候鳥已北移,晚行的正在休養(yǎng)生息,準備踏上萬里歸途。陪我一起閑逛的拉市海高原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所的工程師彭貴鴻在拉市海呼呼作響的大風中很有些遺憾地叫著說:“你來晚了,越冬的候鳥很多都已北移了。一個多月以前,這里熱鬧得不得了:海子里,柳樹上,天空中,還有后面的山上,到處都是鳥。那壯觀,就別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