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篇讀書筆記(精選30篇)
十篇讀書筆記 篇1
中國的家長在給了孩子足夠的自由后,覺得那是自己的“授權”或“施予”,他們并不覺得那是孩子們本來就有的天生的權利!對,這就是他們的心態(tài)啊。也就是說,他們到今天都沒法明白:他們的兒女不是他們的兒女,而是一個完全獨立于他們的“別人”!――題記
讀了龍應臺的《親愛的安德烈》,我有一種找到了知音的感覺,更有一種振聾發(fā)聵的徹悟,書中那些關于父母與子女的關系的描寫,那些在我這樣的中國孩子看來新奇無比的教育且見解獨到的方式,令我耳目一新,那個既有成人的老道,又不乏孩子的偏激,既睿智幽默,又不失天真爛漫的安德烈更是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書中的安德烈的生活充滿了樂趣,他喝酒、聊天、聽歌、開party、旅行……,簡直是五光十色,豐富多彩,再來看看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早早地起床、匆匆忙忙地上學、沒完沒了地做作業(yè)、上不完的各種補習班……,即使偶爾也有短暫的放松和娛樂,也大多是來去匆匆,蜻蜓點水,從來無法盡興,比起安德烈的自由和愜意差得何止十萬八千里;安德烈遇到了挫折,媽媽龍應臺來安慰他,而當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時,卻往往收獲的是家長和老師的聯(lián)合斥責;安德烈成功時,媽媽、弟弟和朋友會為他送去衷心的祝賀,但我們取得的成功卻永遠是理所當然,不足為奇,甚至在老師和家長眼睛里永遠是那樣微不足道,與他們的期望相距甚遠。……這難道就是東西方教育理念的不同嗎?
菲力浦在第34封信《獨立宣言》中總結歸納出一個非常精辟的結論:歐洲人看人是看年齡的,只要滿十四歲了,連老師也要用“您”來稱呼學生。但是,中國的家長和老師卻往往忽略孩子的年齡,而是刻意的去強調輩分、尊卑,不管孩子是不是已經(jīng)長大了,只要站在爸爸、媽媽或是老師身邊,他的身份就永遠只能是“孩子”,永遠不能得到尊重,永遠只能選擇服從。難道在中國人眼里,孩子只能算一個成人們隨身攜帶的物件?中國人之所以不肯尊稱一個14歲以上的少年為 “您”,僅僅是為了保全那點少的可憐的面子嗎?順著菲力浦的遭遇探究下去,我又發(fā)現(xiàn)了一點,那就是中國的父母在夸贊孩子時總是對他的父母說:“你的兒子真厲害!”,“你的女兒真棒!”……諸如此類,真是可笑,這到底在夸誰呢?別以為對方是“小孩”就可以剝奪他的努力和成就!“小孩”也是人,也是有資格獲得尊重的人,也需要平等的對待,難道所謂的“人人平等”在孩子身上就不適用了嗎?!由此看來,在東西方在對待孩子的觀念真的有著巨大的反差。
多么希望我們的爸爸媽媽和老師們也能靜下心來好好地讀一讀這本《親愛的安德烈》,看看安德烈們快樂的生活,學學龍應臺那樣貼心的母親,把你們嚴肅的愛變得溫情一些,把你們古板的關懷變得更加親切一點,給我們一點柔美的微笑,給我們一點應有的尊重,那樣,你們的孩子,你們的學生一定會變得比現(xiàn)在燦爛很多,很多!
十篇讀書筆記 篇2
有家的人真幸福!沒家的人很可憐!有了家,我們就有了依靠,因為家有我們的父母,再大的困難,他們也用自己的身軀為我們擋著o在這充滿愛的家,我家是心靈的依存,喚著浪子回頭,載著游子思念家的赤紅的心。
友誼就像是一朵永不凋零的花,開放著我們青春奔放的熱情,它宣告著少年一切美好的感情,就像我與她一樣,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上開出了一朵無言的花。曾經(jīng)播下的中子,是否已經(jīng)結出了友誼的瓜果?在喧鬧中,我聆聽歲月靜好,與朋友一起度過的日子,就算是哭也是開心的。
十篇讀書筆記 篇3
魯濱遜是個英國人,出生于十七世紀中葉。從小他就喜歡和向往探險生活,長大后不顧親人的反對和阻攔,毅然決定去航海冒險,不幸輪為奴隸,飽受摧殘,他經(jīng)歷過千辛萬苦終于逃了出來,卻流落到一個沒有人煙的荒島上。魯濱遜靠著頑強的毅力和超人的智慧在荒島上生存。后來魯濱遜靠自己的聰明才智救下被歹徒劫持 的貨船船長,在船長的幫助下,在荒島上生活了二十八年的魯濱遜終于回到了故鄉(xiāng)。我不禁感嘆魯濱遜真的好偉大!那樣艱難的處境他都一一克服,創(chuàng)造出生存的奇跡。人生難免會遇到困難,永于向困難挑戰(zhàn),在逆境中求生存,面對困難永不低頭,才會走出困境,開辟新的天地!
從小到大,我的生活可以說是一帆風順,在長輩和同事的庇佑下成長、長大、成熟。我的人生也會隨著這本書而起航,在人生的航海中,勇敢前行,永步放棄。
十篇讀書筆記 篇4
《瑞恩的井》這一文,寫的是加拿大男孩瑞恩,為了能給處在饑渴、疾病中的非洲兒童打一口井,他靠自己的努力募集到6萬美元,獻出了自己的愛心,展現(xiàn)了瑞恩美好的心靈世界。
瑞恩是一個關心他人、有著超人的毅力和決心的6歲兒童!!!他有一個夢想,就是希望非洲每個人能夠喝上干凈的水,他用自己的行動來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
和瑞恩相比較,我卻十分懶惰!家務活一般是被人包辦,做飯,洗碗,掃地,拖地。。。。讀到這,我希望我不在那么無所事事,變得勤快起來,要知道父母做家務不是應當做的。也許人生之路中會有很多座坎坷的山,有些人總會半途而廢,只有一部分人堅持不懈,登上了頂峰~欣賞到了美景。我也要堅持不懈,登上巔峰!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但夢想是靠自己的行動實現(xiàn)的。不能依靠別人,自己的事自己做!
十篇讀書筆記 篇5
我看了很多課外書,對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童話故事《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里面講述了許許多多古老的故事。相傳,一個國王,他每天娶一個女子,第二天就殺掉。有位聰明又善良的姑娘要阻止他的這種做法,于是她愿嫁給國王。她每天都給國王講一個精彩的故事,每次國王準備要殺掉她的時候,故事剛好講到最精彩的部分,國王為了把故事聽完只好不殺她。就這樣她一直講了一千零一夜,終于使國王回心轉意。
《一千零一夜》中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故事,有的發(fā)揚勇敢冒險精神,有的機智善良、敢于和惡勢力作斗爭的人們。
每篇故事都是曲折生動、想象豐富,大多數(shù)令人感動。如《神燈》則述說了一個游手好閑的孩子在罪惡多端的巫師的幫助下得到了神燈。于是他運用神燈的法力和自己的智慧使家庭富裕,娶到了公主,殺死了偷走了神燈的巫師,還殺死了為巫師報仇的巫師弟弟,他最終當上了國王。
十篇讀書筆記 篇6
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感受到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于我們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是應當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十篇讀書筆記 篇7
書里講述著兩個小矮人和兩只小老鼠在一個擁有奶酪的迷宮里找奶酪的故事。它們通過勤奮認真地查找,發(fā)現(xiàn)了奶酪“c”站。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變化總是在發(fā)生的。我們要預見變化、追蹤變化、盡快適應變化,還要做好迅速變化的準備。
十篇讀書筆記 篇8
最近,我看了一本叫《父與子》的書,這本書讓我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這本書的主角是一個胖胖的、很有父愛的爸爸和一個調皮可愛的兒子,他們之間有許許多多有趣的故事。爸爸和兒子很有愛心,把一只野鴨“送”給了一戶貧苦人家。爸爸和兒子運氣很好,碰巧打中了靶心,贏走了一輛摩托車。爸爸和兒子流落荒島,很孤單,遇到了一只會講故事的鸚鵡,終于不再孤單了。兒子很調皮,把爆竹“化妝”成雪茄讓爸爸抽。兒子很會耍小聰明,讓爸爸閉著眼簽字在練習本上。
爸爸和兒子的故事還有很多,如果你也想看,不妨買一本《父與子》回家和爸爸一起看看吧!
十篇讀書筆記 篇9
最近,我讀了明代作家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在作者羅貫中的筆下,無論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還是驍勇善戰(zhàn)的關云長,都描寫的栩栩如生,有血有肉。
面對這些歷史人物,我在認真的思考,自己的一生該如何度過,也像他們那樣干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yè)。
《三國演義》以宏偉的結構和同攬全局的眼界,將近百年錯綜復雜、支離破碎的眾多人物和事件組織得結構清晰、邏輯嚴謹,在中國文學史上顯得魅力四射,永放光芒。
十篇讀書筆記 篇10
第一次這么認真讀這么長的一本書,初次接觸,就已經(jīng)激發(fā)我對這本書的興趣,帶著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終于看完這本浩浩湯湯的著作,也讓我感受了文明古國的心靈歷史,體會了美的歷程。
徜徉于書本,不僅是一次文化藝術的旅行,更多的是讓我們心里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觸,是一次心靈的洗禮,“震撼”這厚重的文字也不足以表現(xiàn)這其中的分量了。在這個和平,快速發(fā)展的時代,有幾個人的思想還可以回到過去,認認真真地品味“美”,在《美的歷程》一書中,從美所產(chǎn)生的源頭,沿著時代的順序,分析了各個時代美學的基本特征。從盤古開天辟地開始,美就已經(jīng)貫穿整個歷程,從原始遠古藝術的“龍飛鳳舞”殷周青銅藝術的“擰厲的美”,走到今天科技“高技術的美”,人們的生活似乎也變的愈加的沉重神秘了;六朝。唐。宋佛雕像,宋元山水繪畫以及詩。詞。曲各具審美三品類,明清時期小說。西區(qū)由浪漫而感傷而現(xiàn)實之遷等等重要觀念,也證明了美學的不同時代的特征,從宏觀鳥瞰角度對中國數(shù)千年的藝術。文學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學把握。
作為藝術生,或許在一般人眼里,我們是與生俱來的稀有動物,我們具有非一般人的審美能力,可說到底,我們似乎也不曾懂得“美”是一個怎樣的名詞,該怎樣去理解它?正如李澤厚先生的《美的歷程》所提到,藝術趣味和審美理想的轉變,并非藝術本身所能決定,決定它們的歸根到底仍然是現(xiàn)實生活,人類只是美學欣賞的被動者罷了。這一句話似乎也讓我懂得:美--并非藝術本身決定,也不能只靠一種單純的藝術眼光去看待的,遠不是任何猙獰神秘的東西都能成為美的。學藝術的人也并非是稀有動物,他們也是具有常人的眼光。像李澤厚一書中提到:美是需要歷史。美術。文學等全面的知識積累,震撼中國藝術的同時,在文明古國面前,每一個人都無奈自己才疏學淺,深感不足,因此,思索,把握和追求也可以造就出一代文藝,一種美。
作為中國當代大學生,中國源遠流長的五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們又可以了解多少,是不是紅燈綠酒的生活早已埋沒我們想要向后追溯的熱情?就更談不上如何去發(fā)現(xiàn)美,如何延續(xù)美。。。文末,李先生在美學層面上,給人性的定義也說明了我們應該以怎樣一種姿態(tài)去對待過去博大精深的美,對待藝術,對待生活中和意識中的美,對待發(fā)展中的美,正像李澤厚先生在最后說的,“美的歷程是指向未來的"。
十篇讀書筆記 篇11
《守住帶》這個故事講的是,從前有個種田的人,意外地得到一只兔子。以后他就不干活了,天天坐在大樹下等兔子。結果,莊稼都死了,兔子也沒等到。我從這個故事中懂得了,不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而光想得到意外的收獲,這種僥幸的心理是要不得的。
十篇讀書筆記 篇12
學完《懷念母親》這篇季羨林老先生的課文,讓我知道了季老雖然在異國他鄉(xiāng)但卻不忘記生母和祖國母親的孝順母親和愛國的優(yōu)秀品質。
《懷念母親》主要講的是:作者季羨林讀大二時,年僅四十多歲的母親就過世了,這對作者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他很懷念生身母親。后來去外國留學,他進一步感受到了自己的孤寂與傷感,又一遍遍懷念著自己的祖國母親,從未斷過。這種懷念之情,一直伴隨著作者在國外留學的十一年。
《懷念母親》這篇課文中讓我學到了應孝敬父母,不忘祖國。教會了我要敬重祖國母親,善待生身母親。否則,就會后悔一輩子,成為靈魂不全的單翼天使。
十篇讀書筆記 篇13
今天我讀了《昆蟲記》真是太有趣了。
這本書里記載了很多昆蟲的知識,那里面還有我沒聽過的昆蟲名字。但最讓我癡迷的只有蝴蝶了。
蝴蝶有很多的品種,但在生活中我只喜歡最平常的蝴蝶,它全身都是白的沒有什么吸引力,但在生活中它是最多的,那些好看的蝴蝶卻既將滅絕,不是被做成標本就是死光了,由此看來沒有吸引力的才是最好的。
這本《昆蟲記》交給我了很多知識。
十篇讀書筆記 篇14
讀《永別了武器》
一個告別了武器的人,不是敵人的俘虜,就是愛的俘虜.我不是不善于自我保護,實在是一個放棄自我保護的人.就如同生命的數(shù)據(jù)庫,已經(jīng)不需要進入的密碼,隨時都可以打開全部程序,可以讀出全部的文件.我說的俘虜,就是這個意義上的俘虜.當我把自我放到陽光下的時侯,我明白從此不能有所偽裝,隱蔽的日子一想起就令人不安.當我意識到抗拒的無奈,有多少時間無可挽回,有多少記憶漸漸從內心淡出.說到底,俘虜就是一個不能抵擋傷害的人,就是要有足夠的勇氣放棄希望,必須承受生存的全部壓力.本來,在屬于個人的空間,可以沉浸于獨自的幻想,可以從塵埃里開出虛擬的花朵.而一個放棄自我保護的人是連欺騙自己都不能,只有不斷地凈化內心世界.
十篇讀書筆記 篇15
在苦惱中成長,一切悲哀,如加以詩情和智慧去涂染,將都成為深深沉沉激動的美麗。那些關于成長的美好片段風串成一曲歡快的旋律,懸掛在心里,在悵忙的回憶中輕輕地吟唱著……
有時候,無所事事的時候,凝望遠方,看著那參差不齊的屋頂,紅磚黑瓦,看著那電線桿上站著的幾只麻雀,看著那在冬日里依舊挺立的青松,突然發(fā)現(xiàn),生活亦是這般美好,也只有在靜靜凝望的時候才能品味出這種意境吧。
十篇讀書筆記 篇16
現(xiàn)在我來品味一篇小故事,叫《命運》!睹\》講的是連個孩子的命運,一個被高僧占卜為“狀元”,另一個為“乞丐”。二十年后,當初的“狀元”成了乞丐,而“乞丐”卻成了“狀元”。上帝說:“我賦予每個人的天分之占他命運的三分之一,其余的在于他如何去把握。”
看了這段話,我很受觸動。把握,把握命運,多簡單的字眼,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把握住了自己的命運呢?不必埋怨自己的天分,更不必埋怨自己的命運,因為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你隨時都可以改變它的!只要你愿意
十篇讀書筆記 篇17
楊志盤纏用盡,只得將寶刀賣去,賺些錢投奔他鄉(xiāng)謀生。誰知賣刀時,當?shù)貪娖づ6侔懔枞,楊志忍無可忍便殺死牛二,再去報館。最后被判充軍大名府。
最有趣的莫過于楊志賣刀時的情景。先是問誰買刀,牛二來后,讓他試刀,牛二百般阻撓和凌辱,最后被殺。這告訴了我們當時的一些地痞流氓是什么樣的。而牛二被殺不僅為書中的老百姓們出氣,而且另讀者看完也出了口氣,這也許就是作者抓住了讀者的心理來寫的吧。
十篇讀書筆記 篇18
《滋潤》 這篇文章寫的內容是:生命是很脆弱的,綠芽綻放成的花朵的夢想沒有燦爛的陽光就會無奈地埋在地下,還有沒有和煦的春風,柳樹的枝條想揮舞成綠陰的愿望寂寞的等待中落空。等等的,人的每一步行進每一次收獲乃至每一次激情的澎湃,何嘗離開過營養(yǎng)滋潤。付出愛,同時也接納愛,我們在滋潤別人。我在這篇文章上知道了,人生走的每一步的路都會有滋潤。滋潤著我們,生命有了寄托,有了激情,也有了渴望和放飛渴望的信心,而所有的滋潤都有源于一個字——愛。愛是一切生命最終的滋潤,愛也是可以拯救一切的最深厚、最博大的滋潤。只要有愛,生命便不會孤獨;只要有愛,生活就有理由壯大和豐饒。讓我們在這世界得到最大的快樂與幸福。
十篇讀書筆記 篇19
愛是無形的,它需要用心靈去感受;愛是永恒的,它使人終身難忘;愛是偉大的,它給人無窮的力量。這個單元的課文把我們帶入愛的世界。
我喜歡《永遠的歌聲》這篇課文。同學問為了治好老師的病,私自到大人告誡的東山去為老師采藥、捉魚,我感到很感動。我想,作者在描寫這個情景時,心中一定充滿了對老師的感激。課文中有一句話“老師一下樓主我們臟乎乎的身子,哭了,淚水一滴一滴掉在我們臉上”這句話中的“摟”字,把老師對同學們的感謝表現(xiàn)了出來。
豐富的故事情節(jié)使我浮想聯(lián)翩?粗粗@些蟲子們好像都跳出了書本。以前,我是不怎么喜歡大自然中的昆蟲,覺得所有的昆蟲都是壞東西,自從我讀了這本《昆蟲記》之后,我發(fā)現(xiàn)喜歡上了昆蟲,不像以前一樣厭惡昆蟲了,有時候還會仔細的端詳昆蟲,由于掌握了很多關于昆蟲的知識,現(xiàn)在大部分昆蟲名字我差不多都叫得上了,我真感謝這位感情細膩、思想深刻的天才,用哲學家一般的思考,美術家一般的觀察,文學家一般的敘述為我開啟了一扇通向昆蟲世界,更是通向科學大門的鑰匙,讓我又一次接觸了大自然,了解了大自然中昆蟲的奧秘。
十篇讀書筆記 篇20
今天我看了一本安武林寫的童話《掛在月亮上的秋千》,里面的故事非常吸引我,情節(jié)很有趣搞笑。如熊爸爸買了100副眼鏡,送給了100個人,最后弄得自己沒有眼鏡戴了……第一次看這個作者寫的書,看得我都入迷了!
一口氣把這個故事看完,很開心!因為我覺得掌握了寫童話的方法。我也想寫童話故事了,相信我一定行!
十篇讀書筆記 篇21
最近,我認真拜讀了孟繁華教授的《賞識你的學生》一書,這本書從家長、學生、教師等角度,選擇了一個個典型的案例,來詮釋成功教育的奧妙所在,每個故事的后面還附有家長留言,專家評析,生動而又引人入勝,故事情節(jié)又往往出人意料,處處閃耀著智慧的火花。故事的主人公往往是一些被人們認為智力低下的學生,這些學生,在教育者的啟發(fā)、贊賞、激勵下,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走上成功之路。
我想:這應該是我們學習的優(yōu)秀典范。他們的事跡給予我許許多多寶貴的啟示。作為一名教師,每天面對幾十名孩子,面對幾十雙充滿渴望和期待的眼睛,我們的言行舉止,我們的情感態(tài)度,無不深深影響著每一個孩子。當孩子犯錯誤或表現(xiàn)不佳的時候,嚴厲的批評,大聲的斥責,換來的是孩子暫時的服從,表面的聽話,但同時也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了叛逆和怨恨。老師不僅沒有轉變孩子,實現(xiàn)自己的工作目標,反而傷害了孩子的心靈,傷害了師生感情,給今后的工作帶來更大的麻煩。所以,全新的時代需要擁有全新觀念的老師,全新的時代賦予“敬業(yè)”和“專業(yè)”全新的含義。教師是跟人打交道的工作,我們的工作對象是雖然年幼無知,但是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有獨特個性的孩子。這就更加要求我們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需求,激發(fā)他們對知識的熱愛和渴求,培養(yǎng)他們積極進取奮發(fā)向上的意志品質遠比傳授知識更重要。我們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時時刻刻歷練自己,用我們無限的愛心、耐心、細心和關心,盡可能使用鼓勵或激勵的的語言,為孩子也為自己創(chuàng)造美好的教育境界。
十篇讀書筆記 篇22
海明威為什么沒有讓老人最終勝利呢?用小說中老人的話來說:“一個人并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人盡可以被毀滅,但卻不能被打敗。”這就是《老人與!废虢沂镜恼芾怼2豢煞裾J,只要是人就都會有缺陷。當一個人承認了這個缺陷并努力去戰(zhàn)勝它而不是去屈從它的時候,無論最后是捕到一條完整的馬林魚還是一副空骨架,這都已經(jīng)無所謂了,因為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已在那追捕馬林魚的過程中充分地體現(xiàn)了。曾經(jīng)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過、奮斗過,難道他不是一個勝利者嗎?
十篇讀書筆記 篇23
今天,我看了《神奇校車追恐龍》的故事。主人公是弗瑞絲小姐,她是一位科學老師,在她的科學課上,同學們就坐著那輛奇怪的校車去冒險,這次校車去了侏羅紀看大恐龍。好神奇的校車呀!竟然能返回一千多萬年前呢?這次冒險的路上,他們遇到了雷龍、翼龍、三角龍、慈母龍、腔骨龍、梁龍、暴龍、劍龍、巨齒龍……這些恐龍中有的很兇狠、有的很溫順。
侏羅紀的植物都很高大,而且很密集,在樹林里陽光都不易看到。熱點雨林天氣變化很快,雨總是來的又快又猛。突然間就下起了傾盆大雨。我真是喜歡侏羅紀的恐龍和植物!
十篇讀書筆記 篇24
我是懷著激動的心情讀完《三毛流浪記》這本書的。
三毛是孤兒,他沒有真正的家,只能四處流浪,以乞討生,晚上只能睡在街上。如果討不到東西,那只能整天餓著肚子了。不權這樣,他還經(jīng)常受到別人的欺凌,身上到處都是傷疤。
而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卻不一樣了。就說我把,我從小就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我的家人把我照顧得很好,什么都為我考慮到了,可以說我要什么就有什么。就是這樣,有時候我還對媽媽發(fā)脾氣,弄得大家都不高興。現(xiàn)在想來,我是多么不應該呀,我應該珍惜我擁有的一切。
十篇讀書筆記 篇25
今天,我看完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
令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希望與信心”中的“潔白的世界”。主要講的是海倫·凱勒經(jīng)過了波士頓之行后每年冬天都在北方過。有一次,天上下起了大雪。雪后,大家都出去玩雪橇。大家在湖岸上玩著,從這一頭滑到那一頭。他們玩得不亦樂乎?粗冶闵砼R其境,自己如同坐在雪橇上,飛速的滑行著,伴隨著我們的笑聲我忽然醒來。
海倫·凱勒雖然痛苦但是只要大家?guī)椭,她就會快樂?/p>
十篇讀書筆記 篇26
文章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我坐著汽車回家,望著窗外的景色,不由得感到有些單調。這時,看到遠處有幾棵白楊樹。望著這挺拔的白楊樹,想到了那些在邊境的軍人。
是的,在我們眼里,那僅僅只是幾棵白楊樹,幾棵普普通通的白楊樹。但如果你仔細觀察他那緊湊的葉,那挺拔的桿,在仔細品味一下,你會發(fā)現(xiàn),白楊樹身上有一種特別的精神。它那緊挨的葉,如同我們團結一心的精神;它那挺拔而筆直的桿,如同我們堅強不屈的精神。團結,堅強,這是一個人不可缺少的品格。
讀者這篇文章,想著白楊樹身上的精神,讓我想到了那一個個的軍人。是的,一位軍人和白楊樹一樣普通,也和白楊樹一樣有團結一心不屈不撓的精神。軍人們默默奉獻,卻不要一點回報。如同白楊樹一樣。
十篇讀書筆記 篇27
進入大學后,就想多讀幾部名著,但往往都是一本書開個頭,或看看內容介紹,知道點大概就算是讀完了。學校讀書節(jié)一開始,我就決心讀一本名著。之所以選擇《紅與黑》,是因為看萌芽上的《瑪格麗特》的作者對這部書非常之欣賞。
文章主要寫的是下層平民一個木匠的兒子于連,在那個動蕩的年代,他的野心膨脹和破滅的悲劇。書名《紅與黑》,有人說紅是代表拿破侖時代的軍服。黑是代表王政復古年代的僧侶的黑夜。在我看來紅是于連那顆不甘寂寞的心,黑則是那個時代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最終黑夜熄滅了人們的熱血。書的副標題“1830年記事”,透露出它是以1815-1830法國七月革命前夕的社會生活為背景。
全文的骨架是以于連從一個立志當大主教的外省平民,陰錯陽差的成了當?shù)厥虚L的家庭教師,卻在這期間和女主人德·雷納兒夫人發(fā)生了戀情,當他沉浸在“占有的歡樂”的時候,卻被無恥和粗魯?shù)耐呃罩Z給告發(fā),不得不遠走他鄉(xiāng),來到了修道院,在貝桑松他把身邊每一個人都當做敵人而最大的敵人就是比拉爾神父,當比拉爾神父離職的時候把他介紹給德·拉莫爾候爵做秘書。候爵府中和瑪?shù)贍柕滦〗惝a(chǎn)生了感情,隨后戀情被候爵知曉,在馬蒂爾德小姐的苦苦哀求之下,候爵終于松口承認他們愛情?墒沁@是于連的初戀情人德·雷納爾夫人在有心人的唆使下誹謗了于連。眼看著愛情即將破滅,野心也隨之破滅,于連回到韋里埃,一怒之下朝德·雷納爾開了兩槍,被判死刑。在監(jiān)獄中大徹大悟光榮的死去。
看后對我感觸最深的就是于連的兩場愛情:一個是與德·雷納爾夫人的“心靈的愛情”;另一個是與馬蒂爾德小姐的“頭腦的愛情”。
第一段愛情開始于連對德·雷納爾夫人的誘惑,而于連僅僅是想完成一個對貴族老爺們的報復,和滿足他的虛榮心,所以他決定要在這個女人身上“取得成功”?墒呛髞肀坏·雷納爾夫人那顆善良,溫柔,單純心所打動,他瘋狂的愛上了德·雷納爾夫人,可是這顆心不久后被野心所占據(jù),他幾乎忘記了他,直到最后才爆發(fā)。他才猛然醒悟他說到;“從前我們在韋爾吉樹林里散步的時候,我本來可以獲得無窮的快樂,但我卻讓強烈的野心把我的靈魂帶到幻想之國里去了。你那迷人的胳膊就在我的唇邊,我沒有把它緊緊抱在我的懷里,我對未來的幻想,把我從你那里奪走了。是的,要是你不到這監(jiān)獄里來看我,我到死也不知道什么叫幸福。”
另一個和馬蒂爾德小姐的戀情,則是開始于彼此的不屈服,驕傲。可以說一場征服與被征服的愛情。馬蒂爾德小姐是一個出身高貴的,聰明的,高傲的,美麗的,如王后一般的女子。她是一個活在自己想象中的愛情的女人。于連就被她所有的一切給吸引住了。同時,由于于連在馬蒂爾德小姐面前的驕傲,自尊心和對她的不屑一顧,也有于連的才情。得不到就是最好的。當雙方某一個屈服了,那這個人就會受到折磨。最為好玩的是科拉索夫親王給于連設計的一連串計劃,使我們看這個建立在嫉妒上的愛情。
在最后雖然媽蒂爾德小姐放棄了地位,為于連四處奔波,可我還是覺得那不是愛情的原因,那是她由于“被一種并不缺乏英雄注意的熱情所燃燒著”,她甚至還想到“巴黎客廳里的人士,看見我這樣身份的姑娘,崇拜一個行將被判死刑的情人到了這一地步,他們將怎樣議論呢?象這樣的感情,必須回到英雄的時代才找得到”,這說明我們可愛的小姐還沒走出她那幻想,直到最后她抱著于連的頭顱把它安葬,我覺得那只是對瑪格麗特王后的模仿,那是印在她腦海里的東西無法忘記,她把她哥哥叫做阿尼巴爾,自己則叫馬蒂爾德·瑪格麗特。
在獄中的于連還是選擇了德·雷納爾夫人,我才覺得于連并不是一個沒有人性的野心家,他也有一顆善良的心,當他在瓦勒諾家中吃飯的時候可以看出?墒枪鈶{善良是無法在那個社會生存的,所以他學會了偽裝,他在貝桑松的時候學會了這一切。他有野心,那是因為他有學識,他有一顆強烈的自尊心,他不甘屈尊人下,有人說過不愿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一個有能力的人就非得很平庸的過一輩子嗎?他要追求幸福,當他在木材場的時候他的愿望就是看喜歡的書,當他踏入市長家中的時候,他就開始被那個骯臟的社會給染色了,他那時才快滿十九歲。他不知道什么叫幸福,只有他在征服德·雷納爾夫人的時候,當他完成一個又一個計劃的時候,當他看到馬蒂爾德小姐在他面前屈服的時候,當他當上輕騎兵中尉的時候,他才感到幸福。可是隨后又會自責。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去責怪于連,我們要痛恨的是那個社會。
當于連被德。雷納爾的一封信給毀掉幸福,他要報復,他入獄了,入獄讓他遠離了社會,使他卸下了偽裝,這時我們才看到真正的于連,他才會找到真正的幸福。
在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尋找象于連和德·雷納爾夫人那樣心靈的愛情已經(jīng)很難了。我從書中只學會了要珍惜愛情。我也沒有那么偉大的報復去控訴這個社會,只是希望大家還能報有一些幻想。
作為一部優(yōu)秀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小說,《紅與黑》并沒有從概念出發(fā),將主人公于連圖解成一個追求功利的符號。相反,作者卻給予了他深切的同情,通過人對欲念的執(zhí)著追求與追求不到的痛苦來批判那個時代特定的社會現(xiàn)實,這也是《紅與黑》流傳至今魅力長存的原因。
十篇讀書筆記 篇28
《傷仲永》這篇文章主要講:有一個叫方仲永的小孩,天資聰明,五歲就能作詩?伤隽嗣,他的爸爸就不再讓他學習了,帶他去全縣各處題詩掙錢。由于方仲永沒有再學習,最后一事無成。這件事告訴我們: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愛迪生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一分精神,一分事業(yè);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有我們努力學習,才能不斷進步。這件事使我聯(lián)想到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他小時候數(shù)學成績并不好,老師和同學都看不起他,可他并沒有灰心,發(fā)奮努力,刻苦學習,終于成了一位偉大的數(shù)學家?梢钥闯,像方仲永這樣有天資的人,如果不努力學習,會成為一般的人;像華羅庚這樣沒有天資的人,如果努力學習,會成為一個偉大的人,可見學習是多么重要!
十篇讀書筆記 篇29
我看了一本好書,其實我已經(jīng)看了三遍了,這本書是《孔融讓梨》對我影響深刻。
我喜歡孔融,他把最大的梨讓給了自己的父母親,卻把最小的梨吃了。我覺得孔融尊敬長輩又很懂事,值得我們贊揚和夸獎,這本書是我看過的最好的書中的幾分之一,我看過的最好的書還有很多很多呢!
我知道了這本書中給了我一個很重要的到理,就是:要尊敬長輩、懂禮貌。我喜歡這本書,它是讓我懂得道理的大寶庫。
讀書筆記200字30篇(23)
前幾天我學了《懷念母親》這一課。作者是季羨林老爺爺寫的,這是一個吹人淚下的文章。讓人覺得好像有和作者一樣讓人同情。
這個文章主要寫了作者六歲就離開了母親到城里去住中,間只回故鄉(xiāng)幾回,還都是奔喪,只在母親身邊待了幾天。更不幸的是,在作者讀大學時候,他的母親棄養(yǎng)了,只活了四十多歲。“母親”的離去給作者留下了萬分悔恨,應為作者認為他沒有照顧好母親,沒能讓母親享受論天之樂。于是作者就傷心地每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后來作者出國留學,又增加了一個祖國母親------
讀完這個文章讓人們都感到季老那萬分悲痛之情。
十篇讀書筆記 篇30
基督山伯爵 這本書寫的是一個復仇的故事,情節(jié)曲折,感人至深;缴綄橙顺錆M了切身的痛恨,復仇的手段殘忍刻毒,但是對自己的恩人卻又充滿了感激之情,不惜傾自己的全部解救恩人。這種對人的兩面態(tài)度讓我看到了一個快意恩仇,俠肝義膽,恩怨分明的基督山。這本書最讓我感動的還是結尾他對一對年輕人的滿腔祝愿,體現(xiàn)了他內心中的關懷和一種人與人之間偉大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