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完整版高清,宅男宅女精品国产av天堂,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二区,最新色国产精品精品视频,中文字幕日韩欧美就去鲁

首頁 > 國學(xué) > 史部 > 隋書 > 卷三十二 志第二十七

《隋書》卷三十二 志第二十七

卷三十二 志第二十七



  《論語講疏文句義》五卷(徐孝克撰,殘缺。)

  《論語義疏》二卷(張沖撰。梁有《論語義注圖》十二卷,亡。)

  《孔叢》七卷(陳勝博士孔鮒撰。梁有《孔志》十卷,梁太尉參軍劉被撰,亡。)

  《孔子家語》二十一卷王肅解。梁有《當(dāng)家語》二卷,魏博士張融撰,亡。)

  《孔子正言》二十卷(梁武帝撰。)

  《爾雅》三卷(漢中散大夫樊光注。梁有漢劉歆,犍為文學(xué)、中黃門李巡《爾雅》各三卷,亡。)

  《爾雅》七卷(孫炎注。)

  《爾雅》五卷(郭璞注。)

  《集注爾雅》十卷(梁黃門郎沈注。)

  《爾雅音》八卷(秘書學(xué)士江氵崔撰。梁有《爾雅音》二卷,孫炎、郭璞撰。)

  《爾雅圖》十卷(郭璞撰。梁有《爾雅圖贊》二卷,郭璞撰,亡。)

  《廣雅》三卷(魏博士張揖撰。梁有四卷。)

  《廣雅音》四卷(秘書學(xué)士曹憲撰。)

  《小爾雅》一卷(李軌略解。)

  《方言》十三卷(漢揚(yáng)雄撰,郭璞注。)

  《釋名》八卷(劉熙撰。)

  《辯釋名》一卷(韋昭撰。)

  《五經(jīng)音》十卷(徐邈撰。)

  《五經(jīng)正名》十二卷(劉炫撰。)

  《白虎通》六卷

  《五經(jīng)異義》十卷(后漢太尉祭酒許慎撰。)

  《五經(jīng)然否論》五卷(晉散騎常侍譙周撰。)

  《五經(jīng)拘沈》十卷(晉高涼太守楊方撰。)

  《五經(jīng)大義》三卷(戴逵撰。梁有《通五經(jīng)》五卷,王氏撰;《五經(jīng)咨疑》八卷,周楊撰;《五經(jīng)異同評(píng)》一卷,賀緌撰;《五經(jīng)秘表要》三卷。亡。)

  《五經(jīng)大義》十卷(后周縣伯中大夫樊文深撰。)

  《經(jīng)典大義》十二卷(沈文阿撰。)

  《五經(jīng)大義》五卷(何妥撰。)

  《五經(jīng)通義》八卷(梁九卷。)

  《五經(jīng)義》六卷(梁七卷。梁又有《五經(jīng)義略》一卷,亡。)

  《五經(jīng)要義》五卷(梁十七卷,雷氏撰。)

  《五經(jīng)析疑》二十八卷(邯鄲綽撰。)

  《五經(jīng)宗略》二十三卷(元延明撰。)

  《五經(jīng)雜義》六卷(孫暢之撰。)

  《長春義記》一百卷(梁簡文帝撰。)

  《大義》九卷

  《游玄桂林》九卷(張譏撰。)

  《六經(jīng)通數(shù)》十卷(梁舍人鮑泉撰。)

  《七經(jīng)義綱》二十九卷(樊文深撰。)

  《七經(jīng)論》三卷(樊文深撰。)

  《質(zhì)疑》五卷(樊文深撰。)

  《經(jīng)典玄儒大義序錄》二卷(沈文阿撰。)

  《玄義問答》二卷

  《六藝論》一卷(鄭玄撰。)

  《圣證論》十二卷(王肅撰。)

  《鄭志》十一卷(魏侍中鄭小同撰。)

  《鄭記》六卷(鄭玄弟子撰。)

  《謚法》三卷(劉熙撰。)

  《謚法》十卷(特進(jìn)、中軍將軍沈約撰。)

  《謚法》五卷(梁太府卿賀緌撰。)

  《江都集禮》一百二十六卷

  右七十三部,七百八十一卷。(通計(jì)亡書,合一百一十六部,一千二十七卷。)

  《論語》者,孔子弟子所錄?鬃蛹葦⒘(jīng),講于洙、泗之上,門徒三千,達(dá)者七十。其與夫子應(yīng)答,及私相講肄,言合于道,或書之于紳,或事之無厭。仲尼既沒,遂緝而論之,謂之《論語》。漢初,有齊、魯之說。其齊人傳者二十二篇,魯人傳者二十篇。齊則昌邑中尉王吉、少府宗畸、御史大夫貢禹、尚書令五鹿充宗、膠東庸生。魯則常山都尉龔?qiáng)^、長信少府夏侯勝、韋丞相節(jié)侯父子、魯扶卿、前將軍蕭望之、安昌侯張禹,并名其學(xué)。張禹本授《魯論》,晚講《齊論》,后遂合而考之,刪其煩惑。除去《齊論·問王》、《知道》二篇,從《魯論》二十篇為定,號(hào)《張侯論》,當(dāng)世重之。周氏、包氏為之章句,馬融又為之訓(xùn)。又有古《論語》,與《古文尚書》同出,章句煩省,與《魯論》不異,唯分《子張》為二篇,故有二十一篇?装矅鵀橹畟。漢末,鄭玄以《張侯論》為本,參考《齊論》、古《論》而為之注。魏司空陳群、太常王肅、博士周生烈,皆為義說。吏部尚書何晏又為集解。是后諸儒多為之注,《齊論》遂亡。古《論》先無師說,梁、陳之時(shí),唯鄭玄、何晏立于國學(xué),而鄭氏甚微。周、齊,鄭學(xué)獨(dú)立。至隋,何、鄭并行,鄭氏盛于人間。其《孔叢》、《家語》,并孔氏所傳仲尼之旨。《爾雅》諸書,解古今之意,并五經(jīng)總義,附于此篇。
16頁,當(dāng)前第1312345678910111213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