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紀七十六 起重光作噩正月,盡十二月,凡一年
丁未,大軍進攻米脂寨。
戊申,命集賢院學士蘇頌同詳定官制。
己酉,詔曾鞏充史館修撰,專典史事。
己酉,泰州言:“七月甲午,海風夜起,繼以大雨,浸州城,壞公私屋數(shù)千間!痹t淮南轉運副使李琮按視以聞。
癸丑,詔內(nèi)外官司舉官悉罷。令大理卿崔臺符同尚書吏部、審官東、西、三班院議選格。
于闐遣蕃部阿辛上表,赴闕朝見,館遇甚厚;回日,并賜敕書諭之。
八月,乙卯朔,罷中書堂選,悉歸有司。
丙辰,詔:“自南北通和以來,國信文字,差集賢院學士蘇頌編類。”頌因進對,帝曰:“朝廷與契丹通好歲久,故事、儀式,遺散者多,每使人生事,無以折正。朕欲集國朝以來至昨代州定地界文案,以類編次為書,使后來得以稽據(jù),非卿不可成!币蛄钪镁钟跇忻芎髲d,仍辟官檢閱文字。
丁巳,帝批:“諸路戰(zhàn)騎,所系甚大,況今軍興,尤為要急,可督提舉陜西買馬監(jiān)牧郭茂恂速措置招買,往來諸場督趣!庇衷t:“熙、秦、鳳買馬場,以馬價畫一付景青宜、黨支等,令使回人蕃告諭。
辛酉,夏人寇臨州堡,詔柜戩會兵伐之。
以金州刺史燕達為武康軍節(jié)度使。
壬戌,種諤遣諸將出界,遇賊,破之,斬首千級。
丙寅,涇原路經(jīng)略司言:“應副軍行戰(zhàn)守等事,乞權許便宜指揮!痹t:“本路措置事稍大奏候朝旨,如小事礙常法,許一面施行。鄜延、環(huán)慶、河東路經(jīng)略司、熙河路都大經(jīng)制司、措置麟府路兵馬司依此!毕仁窃t遣宿衛(wèi)七將之師戍鄜延,已再頒賜矣,而鎮(zhèn)兵未嘗有所賚。沈括以為禁兵雖重,而為國守邊,無歲不戰(zhàn)者,鎮(zhèn)兵也,賞賚不均,此召亂之道,乃矯詔賜鎮(zhèn)兵錢數(shù)萬緡,而封藏詔書以驛聞。不數(shù)日,有急遞詔括曰:“樞密院漏行頒書,賴卿察事機,不然,幾擾軍政。”自此事不獲聞者得以專制,蕃、漢將卒,自皇城使以降,皆得承制補受。
丁卯,遼主射鹿赤山,加圍場使尼嚕為靜江軍節(jié)度使。
己巳,復置滑州。
庚午,廣西經(jīng)略司言:“交踐入貢百五十六人,比舊制增五十六人!钡哿顡(jù)今已到人數(shù)赴闕,后準此。
丁丑,熙河經(jīng)制李憲敗夏人于西市新城,獲酋首三人,首領二十馀人。庚辰,又襲破于女遮谷,斬獲甚眾。
辛巳,司馬光、趙彥若上所修《百官公卿年表》十卷、《宗室世表》三卷。
壬午,詔升南京、青、登、鄧、鄆、曹、齊、洺、濮州有馬軍教閱廂軍及真定府北寨勁勇、環(huán)州下蕃落未排定指揮,并為禁軍。
佛泥國遣使入貢。佛泥不入貢者九百馀年矣。
九月,乙酉,棟戩遣使來貢,且言已遣首領將兵三萬會擊夏國。
李憲復蘭州古城。時五路出師討夏國,憲領熙、秦軍至西市新城,復蘭州,城之,請建為帥府。
戊子,蘭州新順首領巴令謁等三族率所部兵攻夏人撒逋宗城,敗之。
遼主次懷州,命皇后謁懷陵;辛卯,次祖州,皇后謁祖陵。
丙申,熙河路都大經(jīng)制司言:“蘭州古城,東西約六百馀步,南北約三百馀步。大兵自西市新城約百五十馀里,將至金城,有天澗五六重,僅通人馬。自夏賊敗衄之后,所至部族皆降附。今招納已多,若不筑城,無以固降羌之心。見筑蘭州城及通過堡,已遣前軍副將苗履、中軍副將王文郁都大管句修筑,前軍將李浩專提舉。其李浩以次須佐事之人,亦即軍前權選委句當!
乙亥,王珪上《國朝會要》。
種諤乞計置濟渡橋筏椽木,令轉運司發(fā)步乘運入西界。詔:“凡出兵深入賊境,其濟渡之備,軍中血有過索、渾脫之類,未聞千里運木隨軍。今諤計置材木萬數(shù)不少,如何令轉運司應副步乘?縱使可以應副,亦先自困。令種諤如將及河造筏,賊界屋并可毀拆,或斬林木相兼用之。如更不足,以至槍排皆可濟渡。”帝坐制兵間,利害細微,皆得其要,諸將奉行惟恐不及也。
壬寅,閱河北保甲于崇政殿,官其優(yōu)者三十六人。
甲辰,詳定郊廟奉祀禮儀。中書言:“前奏禘祫年數(shù)差互。昨元豐三年四月已行禘禮,今欲通計年數(shù),皆三十月而一祭,當至五年冬祫!痹t依前行典禮。又言禘祫不當廢時祭,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