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四 志第六
危十五九十五 室十八三十二 壁九三十四
右北方七宿,九十四度一十分太。
奎十七八十七 婁十二三十六 胃十五八十一 昴十一0八
畢十六五十 觜初零五 參十二十八
右西方七宿,八十三度九十五分。
井三十一0三 鬼二一十一 柳十三 星六三十一
張十七七十九 翼二十零九 軫十八七十五
右南方七宿,一百九度八分。
右黃道宿度,依今歷所測赤道準(zhǔn)冬至歲差所在算定,以憑推步。若上下考驗,據(jù)歲差每移一度,依術(shù)推變,各得當(dāng)時宿度。
推冬至加時黃道日度
置天正冬至加時赤道日度,以其赤道積度減之,余以黃道率乘之,如赤道率而一;所得,以加黃道積度,即所求年天正冬至加時黃道日度及分秒。
求四正加時黃道日度
置所求年冬至日躔黃赤道差,與次年黃赤道差相減,余四而一,所得,加象限,為四正定象度。置冬至加時黃道日度,以四正定象度累加之,滿黃道宿次,去之,各得四正定氣加時黃道度及分。
求四正晨前夜半日度
置四正恒氣日及分秒,(冬夏二至,盈縮之端,以恒為定。)以盈縮差命為日分,盈減縮加之,即為四正定氣日及分。置日下分,以其日行度乘之,如日周而一;所得,以減四正加時黃道日度,各得四正定氣晨前夜半日度及分秒。
求四正后每日晨前夜半黃道日度
以四正定氣日距后正定氣日為相距日,以四正定氣晨前夜半日度距后正定氣晨前夜半日度為相距度,累計相距日之行定度,與相距度相減;余如相距日而一,為日差;(相距度多為加,相距度少為減。)以加減四正每日行度率,為每日行定度;累加四正晨前夜半黃道日度,滿宿次,去之,為每日晨前夜半黃道日度及分秒。
求每日午中黃道日度
置其日行定度,半之,以加其日晨前夜半黃道日度,得午中黃道日度及分秒。
求每日午中黃道積度
以二至加時黃道日度距所求日午中黃道日度,為二至后黃道積度及分秒。
求每日午中赤道日度
置所求日午中黃道積度,滿象限,去之,余為分后;內(nèi)減黃道積度,以赤道率乘之,如黃道率而一;所得,以加赤道積度及所去象限,為所求赤道積度及分秒;以二至赤道日度加而命之,即每日午中赤道日度及分秒。
黃道十二次宿度
危,十二度六十四分九十一秒。 入娵訾之次,辰在亥。
奎,一度七十三分六十三秒。 入降婁之次,辰在戌。
胃,三度七十四分五十六秒。 入大梁之次,辰在酉。
畢,六度八十八分五秒。 入實沈之次,辰在申。
井,八度三十四分九十四秒。 入鶉首之次,辰在未。
柳,三度八十六分八十秒。 入鶉火之次,辰在午。
張,十五度二十六分六秒。 入鶉尾之次,辰在巳。
軫,十度七分九十七秒。 入壽星之次,辰在辰。
氐,一度一十四分五十二秒。 入大火之次,辰在卯。
尾,三度一分一十五秒。 入析木之次,辰在寅。
斗,三度七十六分八十五秒。 入星紀(jì)之次,辰在丑。
女,二度六分三十八秒。 入玄枵之次,辰在子。
求入十二次時刻
各置入次宿度及分秒,以其日晨前夜半日度減之,余以日周乘之,為實;以其日行定度為法;實如法而一,所得,依發(fā)斂加時求之,即入次時刻。
步月離第四
轉(zhuǎn)終分,二十七萬五千五百四十六分。
轉(zhuǎn)終,二十七日五千五百四十六分。
轉(zhuǎn)中,十三日七千七百七十三分。
初限,八十四。
中限,一百六十八。
周限,三百三十六。
月平行,十三度三十六分八十七秒半。
轉(zhuǎn)差,一日九千七百五十九分九十三秒。
弦策,七日三千八百二十六分四十八秒少。
上弦,九十一度三十一分四十三秒太。
望,一百八十二度六十二分八十七秒半。
下弦,二百七十三度九十四分三十一秒少。
轉(zhuǎn)應(yīng),一十三萬一千九百四分。
推天正經(jīng)朔入轉(zhu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