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物詩四首 課文解讀
第一句寫小松幼時生長在野草叢中,不為人注意。第二句,寫小松逐漸長大后,人們才發(fā)覺其已高出周圍的蓬蒿了。
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眼光短淺的人啊,并不認(rèn)識小松將為棟梁之材,等到大松“凌云”,方嘆道:啊,它真高。凌云木:指必將凌駕云端的松樹。后一 “凌云”指高高凌駕云端的狀態(tài)。凌云,直上云霄,這里指高大。始:剛、方。]
時人對小松忽略了,等到它高聳入云后才來稱贊。這種稱贊又有多大意義呢?只有世上有識材之人,對小松這樣將來能“凌云”之木多加愛護(hù)、培育,這樣才有意義。故詩人感嘆:“時人”目光短淺,不會將小松看作棟梁之材,有多少小松由于“時人”的“不識”被忽視掉啊!
名家賞評 杜荀鶴近體直攄胸臆,有一唱三嘆之妙。(清•胡壽芝《東目館詩見》,清嘉慶刻本)
晚唐詩人有佳句而多俗言者,杜彥之荀鶴是也。 (清•余成教《石園詩話》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清詩話續(xù)編》本)
結(jié)構(gòu)巧解
《子規(guī)》
前兩句,寫杜宇化鳥。后二句以反詰語,由鳥及人,寫出了人世不平,表達(dá)了詩人憤世嫉俗的感情。
《葡萄》
前兩句,寫旅舍中的葡萄樹經(jīng)過人們的照顧后正待逢時生長之狀。后兩句,寫詩人希望種葡萄之人能對這株葡萄多加培育,讓它結(jié)出豐碩的果實(shí)。
《賞牡丹》
前兩句先評賞芍藥和芙蕖。后兩句正面寫牡丹。
《小松》
該詩分兩層,分別用記敘、描寫和議論的表達(dá)方式,從小松和時人兩個角度言志。
寫作特色
《子規(guī)》
托物言志
這首詩主題鮮明,托物言情,借寫子規(guī)表達(dá)自己的憤世之情。俗中見奇,翻出新意。開篇寫杜宇化鳥,不過是相當(dāng)俗見的題材。但后二句以反詰語氣發(fā)問,由鳥及人,暗示之意深刻。
《葡萄》
詠物言志
此詩詠物與言志融為一體,托物言志。表面寫葡萄,實(shí)際是表達(dá)自己謫后的希冀。葡萄在生長過程中和最后要獲得“滿盤堆馬乳”,需要“倒復(fù)扶”和“添竹引龍須”,就是人的幫助。這首詩其實(shí)表達(dá)了詩人仕途困頓,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
《賞牡丹》
烘托手法的運(yùn)用
這首詩寫了三種名花,褒貶得都極有分寸。寫芍藥“妖”,是寫其艷麗、嫵媚之態(tài),并非貶意;寫荷花“凈”,是潔凈之意。這些都是對這兩種名花的贊譽(yù)之詞,詩人并沒有因?yàn)橥怀瞿档ざ鴮⑦@兩種花寫得一無是處。但為了突出牡丹,詩人還是將這兩種花不如牡丹之處(無格、少情)寫出以烘托牡丹的高貴富麗、令人喜愛,這是側(cè)面烘托的手法。比喻、擬人手法的運(yùn)用,使物性的花具有了人情味,全詩也就有了較強(qiáng)的藝術(shù)感染力。詩人用對比手法來稱頌?zāi)档。芍藥美麗嬌艷,但缺乏品格;荷花靜潔高雅,但缺少真情。唯有牡丹,雍容華貴,典雅端莊,稱得上國色天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