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4-21】2000年1月1日a公司出資50萬元購買b公司10%的股份,另支付相關稅費5萬元,b公司2000年初所有者權益總量為400萬元,4月1日b公司宣告分紅10萬元,于4月15日實際發(fā)放,6月1日接受現(xiàn)金捐贈20萬元,當年b公司實現(xiàn)凈利潤60萬元,2001年1月5日,a追加購買股份10%,支付買價64萬元,另支付相關稅費1萬元,2001年5月15日分紅40萬元,01年b公司實現(xiàn)凈利潤30萬元。股權投資差額的分攤期為10年,a、b公司所得稅率為33%。
根據(jù)以上資料作出相應的會計處理。
解析如下:
①2001年追溯調(diào)整如下:
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投資成本)39(=55-15-1)
(股權投資差額)13.5(=15-15/10)
(損益調(diào)整)6(=60×10%)
(股權投資準備)1.34[=20×(1-33%)×10%]
貸: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54(=55-1)(只有此項為成本法的核算指標,其余均為權益法的核算口徑,此追溯調(diào)整的本質(zhì)就是將成本法的核算指標轉(zhuǎn)換成權益法口徑)
資本公積-----股權投資準備1.34[=20×(1-33%)×10%]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4.5(=60×10%-15/10)
此分錄基本包含了成本法轉(zhuǎn)權益法時的一般調(diào)賬內(nèi)容,所以在作題時,可以直接根據(jù)成本法下的業(yè)務算出每個明細賬的金額。
②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投資成本)7.34
貸: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損益調(diào)整)6
(股權投資準備)1.34
此筆業(yè)務的處理本質(zhì)是將追溯后的投資明細賬合并,以合并后的“投資成本”代表追溯后在被投資方所擁有的權益量。③2001年追加投資:
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投資成本)65
貸:銀行存款65
④確認第二次投資形成的股權投資差額
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股權投資差額)18.66
貸: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投資成本)18.66
⑤2001年5月15日宣告分紅時:
借:應收股利 8
貸: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投資成本)8
第一次投資持股所對應的分紅因成本法轉(zhuǎn)權益法時,已將追溯后的“損益調(diào)整”轉(zhuǎn)入了“投資成本”,再從中分發(fā)紅利,就應沖減“投資成本”。
第二次投資持股所對應的分紅顯然屬于投資當年的分紅,也應沖減“投資成本”。
最終全部分紅均沖減“投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