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讀中,不再因測試分數(shù)的高低而慌亂
2002年高考,周小軍以608分落選北大,他選擇復讀。對有些人來說,復讀是痛苦的,可周小軍認為:那是人生的另一種風景。
周小軍回憶說,所在的復讀班,被挫敗與郁悶的空氣籠罩。“其實,同學都挺可愛的。特別是身邊那些高分復讀的同學,每個人都胸懷理想,且個個韌勁十足,非常具有挑戰(zhàn)性。”周小軍這樣評價復讀生:他們更善于調(diào)整應考心態(tài),勞逸結(jié)合,專心專意做好計劃中的每一件事。
“復讀的日子里,我學得很清醒,不會因平時測試分數(shù)的高低而慌亂。”周小軍說,“不因分數(shù)而迷惑很重要”。
父母變嚴管為寬慰
復讀過程中,周小軍發(fā)現(xiàn)父母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有趣的變化。
“前一次高考,他們對我特別緊張,飲食、起居、學習樣樣都管。可在第二次高考之前,媽媽一直在寬慰我,告訴我做人要平淡、坦然,對得起自己就行。”
做題重在變通
做題應該循序漸進,先易后難,幾乎所有人都這樣認為,也會這樣做。周小軍認為不管是簡單題還是難題,學會分析題目,具有一種“隨機應變”的能力至關重要。
第一次高考最大的教訓就是:攻的難題太多,對待簡單題十分粗心。遇到簡單題時,不是去分析它,而是在記憶中搜索曾經(jīng)做過的同樣的題目,往往就忽視了題目細節(jié)的變化,造成失誤。
他提醒即將參加高考的學弟學妹們:在考場上千萬不要拿到題目后首先不是去看題目給出的條件,而是在記憶中搜索是否做過同類的題目。實際上,高考是在考一個考生的應變能力,題目大多似曾相識,但它會在某個地方加以小小的變動,這時就需要耐心的讀題,多做對比分析,盡可能減少因?qū)忣}不清帶來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