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菜餌塊粑[圖]
原料:
餌塊粑100克,酸菜50克,火腿20克。
調(diào)料:
豬油、鹽、味精、姜沫、蔥花。
制作方法:
煮。酸菜切成細節(jié),餌塊粑切成0.5厘米寬、5厘米長的條,鍋內(nèi)燒沸水,將酸菜放入水中煮2--3分鐘,加入豬油、鹽、味精、姜沫,然后放入餌塊粑煮熟,加入熟火腿攪勻稍煮,撒上蔥花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湯酸味鮮,清香綿軟。
技術(shù)要領(lǐng):
最好選用興仁餌塊粑。
酸菜餌塊粑[圖]
調(diào)料:
豬油、鹽、味精、姜沫、蔥花。
制作方法:
煮。酸菜切成細節(jié),餌塊粑切成0.5厘米寬、5厘米長的條,鍋內(nèi)燒沸水,將酸菜放入水中煮2--3分鐘,加入豬油、鹽、味精、姜沫,然后放入餌塊粑煮熟,加入熟火腿攪勻稍煮,撒上蔥花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湯酸味鮮,清香綿軟。
技術(shù)要領(lǐng):
最好選用興仁餌塊粑。
獨山鹽酸菜是貴州獨山縣的傳統(tǒng)名特產(chǎn),產(chǎn)銷歷史悠久。鹽酸菜的生產(chǎn)始于明代。多為家庭自制自食,或作為特產(chǎn)饋贈親友。大規(guī)模生產(chǎn),是清代后期的事。 制法:(1)選菜每年的2月底至3月初采摘粗壯鮮嫩的菜苔,經(jīng)日曬、清洗后,再曬1-2天。
將糯米、黃豆分開用水浸泡。先用磨子將白米磨成面粉,將糯米煮熟,將豆磨成漿,然后將三樣?xùn)|西經(jīng)上百次揉成團,均勻的分為三起,打成長方形,用筍殼葉包緊,放在瓦內(nèi)蒸熟,再退火,燜一夜。
用綠豆、糯米、大米制粉皮,切成面條;沸水燙熱,放調(diào)、佐料而食。綿韌爽滑,辣香鮮美,暑天食后清爽,有解熱消暑之功效。
原料:新鮮糯包谷米(玉米)500克,白糖50克,包谷葉10張。 制作方法:蒸。包谷米磨成茸泥,加入白糖拌勻,捏成10個三角形狀包谷粑,每個約重50克,用新鮮的包谷葉包上蒸熟即可。 風(fēng)味特色:糯軟香甜,色澤淡黃,營養(yǎng)豐富。
米豆腐是貴陽傳統(tǒng)的夏令清涼小吃,是用當(dāng)年的新米經(jīng)水浸泡后打磨成漿,在文火上加熱煮沸用鹵水點制而成。食用時切成2--3寸的長條,放上蔥花、姜末、蒜泥水、黃豆、云南黑大頭菜、醬油、食醋,最后淋上紅油香辣,一碗消暑解饞的食品令你欲...
折耳根又叫魚腥草,氣味特異,是貴州一大野菜,婦幼老弱特別愛吃,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折耳根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除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外,還含有甲基正王酮、羊脂酸和月桂油烯等,入藥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開胃理氣等功能...
原料:面條90克,軟哨、泡哨適量。 調(diào)料:紅油、鹽、醬油、醋、味精、香油、蔥花、骨頭湯等適量。 制作方法:煮。用五花肉去皮、洗凈,切成小方丁、用鹽、料酒、甜酒釀汁腌漬入味后,下入炒鍋中用油炸成軟哨;然后用白鐵豆腐切成1.5厘米見...
苗族的食品多種多樣,但有一種特殊的食品“辣椒骨”,到了苗鄉(xiāng)的朋友可不得不嘗。“辣椒骨”是將所殺的豬、牛、或其他野獸的骨頭舂爛,拌上干辣椒粉、生姜、花椒、五香粉、酒、鹽等,置于壇內(nèi)密封,經(jīng)半月以后(封存時間越久越好)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