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腸
【制作過程】
1、面粉500克(選面筋較多的面粉)加鹽水325克(其中食鹽8克、味精5)調(diào)制成面團,揉勻揉透后, 蓋上濕布靜置醒面2小時。
2、面板上抹上少許食油,將醒好的面團放在面板上壓扁切成若干長條,再將長條在油面板上搓成直徑約1厘米的長圓條,并象蛇狀一樣盤卷成堆(因面條外表沾油不至成粘團),面上再蓋濕布繼續(xù)醒面1小時。
3、大火燒開鍋內(nèi)足量沸水(2000毫升左右),將醒好的面拉長成為筷子般粗細(不要太細,否則便失去了應(yīng)有的特色)下鍋,煮熟,撈起。
若做熱拌九腸面,此時趁熱裝盆,調(diào)入醬油10克、精鹽5克、味精15克、蒜頭醋(50克蒜泥加500克香醋混合浸漬)30克、蔥頭油(500克豬油加蔥白50克炸香)25克、好湯25克、蔥花10克等與面拌均勻即成。
若是煮九腸面,可將面撈起加冷水淋涼待用。煮九腸面的花樣較多,例如有三鮮(香菇絲、筍絲、肉絲等)九腸面、牛肉九腸面等等。煮的方法都是將這些配料加湯調(diào)味煮好后再將九腸面加入煮開即成。
【特點】 面的質(zhì)地有韌性,有嚼勁。有特有的面香味。但食客要注意的是,因傳統(tǒng)做法費時費力,而有的店家就采用機制或半手工的做法來取代,這些都將影響它原有的風(fēng)味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