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的讀后感(精選6篇)
活著的讀后感 篇1
余華的《活著》這本書是通過同事介紹才知道的,當(dāng)時的同事對我說這本書是一本描寫死亡的書,催淚性很強烈,我一直不大相信,所以,我也就一直未看這本書,直到前天看到華商報連載余華的《兄弟》,而且當(dāng)天看到許多報紙都提到《活著》這本書,突然想要看看這個讓無數(shù)人或者嘆服或者痛斥的書到底有多大的魅力。
作者在此書中講述了,地主少爺徐富貴嗜賭成性,終于賭光了家業(yè)一貧如洗,父親氣恨而亡。窮困之中的富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y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等他再回到家,女兒已經(jīng)成了啞巴,母親也病了,家里一點吃的也沒有。命運就是這樣的作弄人,這樣的令人無法琢磨,令人尷尬的無奈著,痛苦著。一次又一次戰(zhàn)亂和動蕩,這個家庭在生存線上苦苦掙扎。新中國成立,在大躍進(jìn)運動中,饑荒餓得福貴的妻子家珍駝了背。鄰居們?yōu)闋帗屖S嗟陌l(fā)了霉的紅薯大打出手,福貴的兒子為救學(xué)校校長的老婆產(chǎn)后大出血,踴躍獻(xiàn)血,忙亂中被抽多了血,死了……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每看幾頁,都有我眼淚濕潤的感覺,壞運氣總接二連三地降臨到福貴的頭上,在小說的最后,悲劇和失敗越來越多,眼淚和痛哭幾乎成了家常便飯。
書中有幾個場景讓我覺得很感動,至今想起仍感悲涼。第一個場景是福貴為生活所迫把啞巴女兒鳳霞送人后,鳳霞自己跑回家的事情。福貴雖不忍,仍是堅持把鳳霞送回那戶人家那去。那一路走得不僅讓福貴難受,我心里也很難受。鳳霞是個啞巴,她心里怎么想我無法從他們的語言中得知,可是作者在這里描寫的父女之間的動作表現(xiàn)充分的表達(dá)了父親的不忍和女兒的不舍。其實很多時候文章催淚不一定要那種浩大的抱頭痛哭的場面,只需一個眼神,一個動作竟能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鳳霞是個好孩子,到了那時候也沒哭,只是睜大眼睛看我,我伸手去摸她的臉,她也伸過手來摸我的臉。她的手在我臉上一摸,我再也不愿意送她回到那戶人家去了。背起鳳霞就往回走,鳳霞的小胳膊勾住我的脖子,走了一段她突然緊緊抱住了我,她知道我是帶她回家了。"就是這樣一個摸臉的動作,徹底的打動了福貴的心,也打開了讀者心靈的缺口。這個場景在我腦海中深深的定格了。
當(dāng)然如果僅僅是這樣一個場景,《活著》還稱不上悲痛的故事。我覺得全書最感人的場景應(yīng)該是福貴的兒子有慶因縣長的老婆生孩子大量失血而獻(xiàn)血的時候抽血過多,最后結(jié)束了幼小的生命。我明白福貴看到有慶尸體的那一霎那所產(chǎn)生的殺人的念頭,也痛心當(dāng)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仇人就是曾經(jīng)的戰(zhàn)友春生的那種矛盾。在那么短的時間里,福貴從悲痛到無奈,經(jīng)歷了最孤立無援的日子。福貴強忍悲痛,每天善意的欺騙妻子家珍兒子病了。傍晚的時候騙家珍說去城里醫(yī)院看望兒子,其實是到兒子墓前陪伴兒子至半夜。妻子終于覺察到些什么了,那時候妻子的身體不好,福貴害怕妻子承受不了兒子有慶的死亡而過去了。可是妻子比福貴想象中堅強,她可能察覺到自己快不行了,叫福貴背她去看看兒子。福貴把妻子背到村頭,妻子說到村尾去,"福貴,你別騙我了,我知道有慶死了。"她這么一說,我站在那里動不了,腿也開始發(fā)軟。我的脖子上越來越濕,我知道那是家珍的眼淚,家珍說:"讓我去看看有慶吧。"我知道騙不下去,就背著家珍往村西走,家珍低聲告訴我:"我夜夜聽著你從村西走過來,我就知道有慶死了。"我驚嘆于這個女人的承受能力,要知道無論什么時候孩子都是父母的命根兒,是父母的全部生命,尤其是女人,女人是脆弱的,可是有時候女人比男人還要堅強,尤其是作為一個母親的時候,沒有人比女人更為勇敢,更為堅強偉大。
我始終沒有想到可憐的苦根竟然是活活的撐死?蓱z的苦根,剛出生就沒有母親,父親在他四歲那年被板車活活夾死,剩下一個苦命的外公。與外公相依為命的日子不長,每天被外公叫起來割草,苦根身上有著有慶的影子,填補了福貴生命中的遺憾。但是作者沒有讓幸福眷顧福貴:一次苦根病了在床上養(yǎng)病,福貴心疼苦根,煮了半鍋豆子給苦根。待富貴回到家發(fā)現(xiàn)苦根嘴半張著,能看到里面有兩顆還沒嚼爛的豆子。"苦根是吃豆子撐死的,這孩子不是嘴饞,是我家太窮,村里誰家的孩子都過得比苦根好,就是豆子,苦根也是難得能吃上。"其實我寧愿苦根是病死的,也不希望他是撐死的。是命運,是貧窮,是什么造成苦根的死亡?諷刺啊,這樣的一個命運的諷刺竟然從一個孩子的身上表現(xiàn)出來,在這個情節(jié)的安排上可以說作者對苦根是十分殘忍。既然苦根的出生已經(jīng)奪走或者說代替了鳳霞的位置,那么至少也應(yīng)該讓苦根完成他的使命——陪伴福貴這個可憐的命運的玩伴?喔鶕嗡肋@個悲劇讓福貴的生活以及情感的再次受到重創(chuàng),也是最后一次的重創(chuàng),從此以后福貴的生活的情感再也不會有致命的打擊了,因為所有的親人都已經(jīng)離他而去了,活著的福貴只是一種形式,一個例行公事了。
這本書,沒有轟轟烈烈的情節(jié),可是在那么多死里面,讓我們看到了活著的艱難,活著的困惑,面對那么多人的死亡,讓我們理解了活著的可貴,活著的必要,在眾多親人的死亡面前,讓我們堅持活著的毅力和信心。生命是如此的脆弱,隨時可能離開我們充滿生命力的世界;但是生命又是如此的剛強,隨時抵抗著命運的捉弄與嘲笑。死了就是死了,這的確是我們不能改變的事實。但是活著的終究是活著。余華在書中說"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叫喊,也不是來自于進(jìn)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zé)任。"忍受,忍受生活賦予的快樂和痛苦、幸福和不幸、悲傷和高興以及興奮和無奈等等……哪怕生命里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也要堅強的忍受。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務(wù)所活著".
……
活著的讀后感 篇2
一本好書是怎樣的?很簡單,凡是讓你動之以真情的書便是好書。那種書像擁有魔法,揮動仙棒,讓你心中充滿了激情,久久回蕩,而后留下一種感動,或喜或悲。這就是好書的魔力,他能賦予你力量,或影響人生路,或改變價值觀……而《活著》就是這幺一本好書……
——題記
一個人只有一次生命,所以,人們都珍惜著。生命是一個過程,譬如畫畫,如何用色彩將一張白紙變得美麗;譬如寫作,如何用字符將一個故事表達(dá);譬如唱歌,如何用音樂將文字吟唱……生命的意義,不是開始,也不是結(jié)果,而是過程。這個過程叫做活著,那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付出了什幺,又得到了什幺?我們不斷升華自我,又為了什幺?回答是我們付出了努力、汗水……得到了生命的延續(xù),我們升華自我,為了生命的精彩?偠灾,我們無論做什幺,都是為了活著。
那幺活著又是為了什幺?財富?知識?親人?都不是,我覺得,活著就是為了活著,很純粹,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
有人說:人類無法忍受太多的真實。似乎是對的,所以才有謊言,才有人不斷編寫結(jié)局完美的故事;蛟S那個放羊的孩子并沒有錯,或許牛郎一直挑著孩子在銀河的一端等待和織女相會。曾經(jīng),我是這幺認(rèn)為的。
但余華筆下的福貴告訴我,人是可以背負(fù)著殘酷的真實,活著。
覺得憂郁是個美麗的詞,絕望是個現(xiàn)實的詞。但,《活著》告訴我,人可以為活著而憂慮并思考著,而不是花費時間走到落葉堆里去憂郁;人可以將生命走到盡頭,但在盡頭等著的決不是絕望,也許是世外桃源也說不定。換言之,絕望在世上是個美麗的修飾詞,但并不是以一種真實存在的!
進(jìn)入福貴的世界,前半個世紀(jì)是光鮮亮麗的,漫天飄蕩著自由與不羈,是如此愜意,若是我,恐怕也難以逃脫沉溺的命運。世界本來就這么現(xiàn)實,這么殘酷,對與錯,不再單純,而是由社會背景決定。在決定命運的賭局時,龍二的狡詐,也許并沒有錯,只是為了在那個動蕩的社會生存,是為了活著。福貴的單純,反而是他致命的錯,世間的險惡,豈是他這個悠居深宅大院的少爺清楚的?
從賭博輸?shù)哪翘炱穑YF便成了一介草民,似乎有點天子被貶為庶民的感覺,反正,從前的房子是他人的,從前的田地是他人的,從前的好友也形同陌路了,仿佛全世界在一夜之間翻了個個。福貴年邁的爹,不知是否是受不了這個打擊,死了。我想他爹較后來的人來說應(yīng)該是幸運的,畢竟沒受那么多的苦。爹死了,可生活還得走下去,我不知道福貴是以怎樣的心情去向龍二借租原本是自己的田,但我想一定不會好受。從此,福貴拿起了陌生的鋤頭,開始農(nóng)作。
福貴他娘,一把年紀(jì),還必須開始學(xué)習(xí)如何過生活,禍不單行,最終還是病了。福貴進(jìn)城為她請大夫,卻被抓去當(dāng)兵。經(jīng)過許多波折,福貴終于回到家,他娘在他走后過了兩個多月,死了。女兒鳳霞也在一場大病中成了啞巴。兒子有慶也早已出生了,卻不認(rèn)識自己。心情或喜或悲,具體只有福貴自己清楚。然而在那個大動蕩的時代,磨難并不單單發(fā)生在福貴身上,詐騙福貴家產(chǎn)的龍二被認(rèn)定為大地主,被抓了,他在被抓時,不斷喊著,"福貴,我是替你死的!"
這也應(yīng)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句話。
不幸,還遠(yuǎn)遠(yuǎn)沒有停止。福貴說他的兩個孩子都是為生孩子死的,有慶是為了別人生孩子而死,而鳳霞則是自己生孩子,他倆都是苦命的孩子。接下來的是鳳霞的丈夫,在工作時出了意外。最后是鳳霞的孩子——苦根,吃豆子撐死的。
所有的親人都走了,只剩福貴一個。難以想象,他是怎樣用自己的雙手捧著一把一把的黃土,將親人掩埋。更難以想象的是這個人,居然還有勇氣,繼續(xù)走人生路,繼續(xù)活著。不可思議!
這是命,福貴的命,注定是要這樣的。福貴沒有背棄他的命運,而是決定和命運做朋友,和他同生死,共命運,哪怕是在如斯困苦田地。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著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背棄命運,即放棄生的希望,放棄好不容易才得來的生命。所謂"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既然你的父母將你帶到了這個世上,就肯定希望你能好好活下去。人,活著,不單單是為自己而活,還為別人的希望而活,活得出色,活得漂亮。
人只有一次生命,即使擁有第二次,那也不再是原先的自己了。生的寶貴在于他只有一次機會,不能反悔,如時間般,過去了,就無法挽回,我們只能興嘆一句,好好珍惜接下來的所有,珍惜活著時的每一分鐘,每一秒,直至死亡
有人說,生的價值,要在你死去時才看的到。當(dāng)你看見你的肉體,躺在冰冷的棺木之中,請不要害怕地立即離去,請你花費一些時間,數(shù)數(shù)別人為你而流的如珍珠般寶貴的淚水,那是你生的價值,是你所擁有的希望,很美好,很純凈,感覺上,像冬天里的雪花。
我并不否認(rèn)奧斯特洛夫斯基對生的看法,只是我認(rèn)為,活著就是活著,只求無愧于天地,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憑著一顆赤誠之心,或為國,或為民,或為自己;钪褪且菏淄π兀皇俏肥孜肺。不但,要靠別人的希望而活,也要讓自己成為值得別人依靠的希望!
活著的讀后感 篇3
在課余時間,我讀完了《活著》這本書,有諸多感觸!痘钪分v述的是一個老人福貴的一生經(jīng)歷,他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離他而去,最后只剩下他和一頭老牛為伴。享樂要有正確的方式。就福貴而言,他整日去青樓,賭博成癮,其目的就是為了享樂。如此享樂方式的結(jié)果就是不學(xué)無術(shù),整日不顧家,家產(chǎn)也給敗光了。享樂無可厚非,尤其是對我們這些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來說,享樂說的簡單點就是放松,放松能使我們減輕壓力,提高學(xué)習(xí)效率。不過,我們一定要采取正確的方式來放松,放松不是逃課去網(wǎng)吧通宵,也不是上課玩手機,這樣的方式不僅是我們失去了知識,還損害了身心健康。我們可以課后時間去運動、看課后書、跟同學(xué)談心聊天,運動可以提高我們的體質(zhì),看課后書可以增加我們的知識,同學(xué)之間的聊天可以增進(jìn)感情,我們還達(dá)到了放松的目的。相比玩游戲、看小說而言,這些放松方式更可取。
珍惜身邊的親人。福貴的一生可謂是悲慘的,他身邊的親人因為各種原因相繼去世,他承受了各種打擊依舊堅強的活著。這不僅告訴我們生命的可貴,還警醒我們要珍惜身邊的親人。世事無常,我們不知道身邊的親人何時會離去,珍惜現(xiàn)在,為身邊的親人做點什么。
不論遇到何種挫折,我們都要活著。人活著只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不是為了或者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這句話值得我們深思。生命是珍貴的,我們不要因為一點小事而輕生。
我合上《活著》這本書,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活著的讀后感 篇4
“活著是自己去感受活著的幸福和辛苦,無聊和平庸;幸存,不過是旁人的評價罷了”
——題記
余華的《活著》讓眾多讀者感慨,有人對主人公福貴產(chǎn)生了憐憫之情,我卻從中獲得了一份寧靜。
地主家的兒子福貴嗜賭成性,肆意揮霍家中的財產(chǎn),最后一貧如洗。然而禍不單行,接二連三的大災(zāi)難降臨到他的頭上。父親、母親、兒子、女兒、女婿、孫子相繼離世,命運多舛,最后只剩下他和一頭老牛相伴終老。
面對家人的離去,福貴卻沒有被悲慘的現(xiàn)實打敗,他仍懷著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氨幻\碾壓過,才懂時間的慈悲”,他把痛苦交給時間。沒有血淚地控訴,沒有撕心裂肺地尖叫,甚至都沒有憤怒。有的只是福貴在生活中磨練出來的無邊無際的包容著的一切。以致后來時間里再大的災(zāi)難來臨,福貴也能將它消解,堅強的活了下來,不鬧不爭。人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活著,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我被主人公福貴的平靜而堅韌所震撼,生命的意義即在于生命本身存在的價值,它來自活著,“活著”便是全部意義。
抽象的苦難是易于接受的,最不可接受的是,眼睜睜看著這些痛苦都加于那些最為善良美好的人物身上。福貴面對這些善良的人的離去,面對這些這些人生的無常,殘缺與痛苦以及人生歷程中無法避免的劫難,禍患之力的壓迫,沒有抱怨命運的不公,沒有頹唐消沉,沒有像春生那樣用一根繩子輕易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也沒有像路遙小說《人生》中的主人公初遭挫折時折磨自己,而是默默在角落里舔著傷口,超然而平靜。
無謂的抱怨不如平靜的接受,學(xué)會超然和平靜面對困難,困難就會迎刃而解。正如黑塞所言“有勇氣承擔(dān)命運這才是英雄好漢”,我們應(yīng)該要像福貴一樣把臉迎向陽光,鼓起勇氣去面對困難,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
苦難加上忍耐,塑造了他寬廣、堅韌、溫婉的性格,他活著,卻并不是?思{《喧鬧與騷動》的結(jié)尾所說的那樣“在苦熬”。對福貴而言,苦難已消失于無形,他的內(nèi)心有的只有道禪思想中那種面對生活時的超然和平靜。而能夠讓福貴如此超然和平靜的正是苦難本身。擁有過財富地位、女人,他沒有珍惜,最后失去了這一切,但他卻得到了愛。他擁有母親無私的愛,擁有妻子忠貞不二的愛,擁有孩子、女婿的孝順和尊敬,正因為他擁有并珍惜這些,在經(jīng)受如此巨大打擊后仍能樂觀面對。
然而小說中并非只有主人公一個人能夠面對苦難時表現(xiàn)出超然和平靜。福貴的母親臨死前對福貴說“活著就有可能,死了就什么都結(jié)束了。”沒有抱怨不公,只希望能夠平靜的活下去。家珍更是不想爭什么,對福貴說“福貴,我不想死,我想每天都能看到你們,我也不想要什么福分,只求每年都能給你做一雙新鞋”。只求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不追求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了。處于當(dāng)時底層社會中的勞動人民,面對不公和不幸卻學(xué)會了隱忍和平靜對待。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楊絳百歲時曾說“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rèn)可,到后來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一個人有限的生命里還是平常點好,無需去爭太多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學(xué)著珍惜我們所擁有的東西就夠了。并在生活中學(xué)會隱忍,學(xué)會承受苦難,承擔(dān)起自己的責(zé)任,從容平靜的面對生活,不要被小挫折、小困難打敗,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不因水的清淡而厭倦飲水,也不能因生活的平淡而掘棄生活,把臉迎向陽光,享受和珍惜每一天活著的生活,這便夠了。
活著的讀后感 篇5
活著!為誰而活著?為什么要活著?《活著》這是一本值得我們反復(fù)閱讀,反復(fù)去思考的一本書,一本小說。
這本書讓我讀后,難以忘記,至今記憶猶新。
這位中國最享譽世界的作家——余華,他通過這本書敘述了一個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tài)度!痘钪分v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我們中國人這幾十年是如何熬過來的,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明白了人是為活著本生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本書記述了一個名叫福貴的老人和“我”講述自己年輕時無所事事,然后賭錢輸光家產(chǎn),一夜之間從富人變?yōu)檗r(nóng)民,脫下綢衣?lián)Q上麻布衣服,從一個游手好閑的闊少爺變?yōu)橐粋親自耕種的苦丁,然后家人的死不斷的向他襲來,自己的父親,母親,兒子,女兒,家珍,萬二喜,孫子一一離他而去,可是他自己卻承受住了這些突如其來的打擊,最終買下一頭老牛,伴自己安度晚年,悠閑的回味自己的一生,看破這滾滾紅塵。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jìn)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zé)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在福貴身上,他被剝奪了許多東西,但唯一不能被剝奪的也只有活著的意志。這本書暗示著我們每個人無論受到怎樣的災(zāi)難,都要勇敢的活下去,學(xué)會放平心態(tài),看淡一切。《活著》確實被賦予太多的內(nèi)涵,無疑是一種享受,它讓我能更清晰地了解這個社會,了解人生的意義,也許是終生受益吧。
合上書,我似乎明白了許多,即使不能明白那些大人口中的哲理,但我知道不管發(fā)生什么,都要活著,即使不能看淡一切,也要活著,因為我是為自己而活著,即使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別人,也不能對自己失去信心。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活著的讀后感 篇6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生命是屬于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于任何別人的看法!边@些經(jīng)典語句都是出自于著名作家余華的著作—《活著》。
《活著》是一本對人生另一種透徹的解釋的書,源于生活歸于現(xiàn)實,直面而淋漓盡致的寫了人活著這一生為了什么,又為了什么而活著,整篇文章以直白的第以人稱來寫,讓故事更具真實性更直擊人心,故事里真摯樸實毫無掩飾的話語,讓人讀過之后不禁潸然淚下。
流年未亡,光陰荏苒,記憶是無法抹掉的,舊時代中國社會的種種現(xiàn)象,在這本書里被直觀的體現(xiàn)出來,當(dāng)時人性的多面性,暗藏在社會中的種種黑白兩面,作者的描述,又讓讀者產(chǎn)生怎樣的共鳴?歷史的真相又如此的殘忍,時間是沒有情感的,然而時間里所發(fā)生的所有事情,讓它有了生命。時間是最好的法官,卻也是活著的資本,它無需通知我們即可改變一切,如果因為苦難而駐足不前,時間它定不會等待你,因為它的宗旨就是不停的轉(zhuǎn)動,就像人一樣,有了生命就為了活著。人的一生就像一根竹節(jié),每段竹節(jié)都代表著不同的經(jīng)歷,我們不停的追趕不停的成長,只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余華對活著的方式對活著的感悟,沒有華麗的過度渲染,沒有用大量文字進(jìn)行鋪墊,它的直白直觀,正是靈魂與肉體之間的融合與注視。書里面的主人公福貴,經(jīng)歷了自己風(fēng)華雪月的青年,經(jīng)歷了家境由富裕跌落到谷底的殘酷,雖然也經(jīng)歷了短暫的幸福但卻也受到了命運無情的拍打,最終才讓他明白活著是為了什么,而什么又讓他活著。也許人生就是這樣吧,生命是一個個體,是心臟讓它有了跳動,活著何嘗不也是這樣只要還來得及那么恍然大悟永遠(yuǎn)不會晚。
有些人很早就知道活著是因為什么,而有些人到一輩子的盡頭才忽然感悟活著的本質(zhì),看了書里的故事,我會想一生這樣坎坷慘淡,為什么福貴還能這樣自我消淡,最后平淡的活著,楊絳先生說過這樣的話: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rèn)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人生最婀娜的舞姿竟是內(nèi)心的淡定與從容,古往今來又有幾個人可以做到,但福貴的內(nèi)心讓她真實地了解了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雖然身體會越來越硬,卻有一處地方如夏火般燦爛,如春雨般柔軟,也許活著只為了一件事活著,那是超脫物質(zhì)和人情之后的態(tài)度。生如夏花,死如秋葉想必也是這個道理吧。
高尚不是一些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對善和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這是余華所說的,就像福貴一樣雖然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善待自己。人對痛苦的承受能力遠(yuǎn)遠(yuǎn)超于自己所認(rèn)為的程度。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死去亦如此。無需要站在金字塔頂端,只愿可以做一棵在風(fēng)沙中無堅不摧的小草足矣。
中國有站在腥風(fēng)血雨中依然吶喊著保衛(wèi)中華的士兵,有著對復(fù)興中華的昂揚斗志,也許在路上會遍體鱗傷,也許會跌得頭破血流,但他們卻不停的向前沖,只為了在有限的時間里讓自己活的更有意義。人的一生不斷地隨時間在變動,只希望暴風(fēng)雨來臨的時候都能夠泰然接受。
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所。一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亦長,但只要還活著,那么那絢麗多彩的畫卷永遠(yuǎn)不會拒絕你的顏色。只要一切來的及,開始定不會晚。
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jìn)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zé)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一切只因,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