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詩——《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是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寫給張籍的兩首七言絕句,是作者的經(jīng)典作品之一,其中第一首廣為流傳。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原文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作者簡介
此詩作于公元823年(長慶三年)早春。當時韓愈已經(jīng)56歲,任吏部侍郎。這是他一生所做最大的官。雖然時間不長(他57歲就病逝了),但此時心情很好。此前不久,鎮(zhèn)州(今河北正定)藩鎮(zhèn)叛亂,韓愈奉命前往宣撫,說服叛軍,平息了一場叛亂。穆宗皇帝非常高興,把他從兵部侍郎任上調(diào)為吏部侍郎。在文學方面,他早已聲名大振。同時在復興儒學的事業(yè)中,他也卓有建樹。因此,雖然年近花甲,卻不因歲月如流而悲傷,而是興味盎然地迎接春天。 此詩是寫給當時任水部員外郎的詩人張籍的。張籍在兄弟輩中排行十八,故稱“張十八”。大約韓愈約張籍游春,張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辭,韓愈于是作這首詩寄贈,極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觸發(fā)張籍的游興。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簡介
韓愈公元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ね瑁婪Q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公”,又稱韓文公。“唐宋八大家”之首。貞元進士,歷任節(jié)度推官、監(jiān)察御史、刑部侍郎、國子祭酒等職。卒于長安。韓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強統(tǒng)一,反對藩鎮(zhèn)割據(jù)。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統(tǒng)的繼承者自居。他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領(lǐng)導了中唐古文運動。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其文雄奇奔放,汪洋恣肆,深于立意,巧于構(gòu)思,語言精練,富有創(chuàng)造性。其詩亦別開生面,勇于創(chuàng)新,工于長篇古風,采用散文辭賦的章法筆調(diào),氣勢雄渾,才力充沛,想象奇特,形成奇崛宏偉的獨特風格。有門人李漢所編《昌黎先生集》傳世。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