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yè)典禮老師致辭(精選3篇)
大學畢業(yè)典禮老師致辭 篇1
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從今天開始,就要離開校園,各奔東西了。你們將帶走的,是美好的憧憬,四年同窗的友情,對未名湖的留戀,還有北大人那份特有的自信。
我特別提到“自信”,是因為十幾天以前我們學院的一位男同學來找我聊天的時候問道:“老師,我本科快畢業(yè)了,為什么還找不到自信?怎么樣才能找到男子漢的感覺?”我回答說:“你能跟一位陌生的老師坦露自己的弱點,說明你有最起碼的自信。作家王蒙說過,‘不怕暴露自己的缺點,乃至敢于自嘲,意味著清醒更意味著自信,意味著活潑更意味著真誠’。那些一天到晚說這也自信、那也自信的人,恐怕才真的是缺乏自信。”
我沒有更多的時間跟這位同學深談,但他的問題卻讓我久久沉思。我認為,一個當代大學畢業(yè)生要獲得自信,最重要的是發(fā)現(xiàn)并且拓展自己的相對優(yōu)勢。舉一個例子。過去幾年里,我訪問過三個經(jīng)濟欠發(fā)達的南亞國家。在那里的中資企業(yè)中長期工作的一些年輕的大學畢業(yè)生,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他們帶領(lǐng)著當?shù)氐墓こ虉F隊,設(shè)計并修建了公路、港口、民宅、商廈,直到開發(fā)房地產(chǎn),為所在國政府規(guī)劃首都建設(shè)布局。這些年輕人的言談舉止,充滿著活力和自豪。他們不是畢業(yè)于國內(nèi)著名高校,卻學到了豐富的知識;他們沒有考過托福雅思,卻克服了外語溝通的障礙;他們沒有學過政治學、法學,卻努力了解所在國的政治和法律,甚至寫出了相關(guān)的調(diào)研報告。這些大學畢業(yè)生的自信,來源于自己的辛勤努力,也來源于他們找到的能夠發(fā)揮自己特長和相對優(yōu)勢的工作崗位。我不由得想到,我們北大畢業(yè)生的相對優(yōu)勢在哪里?如果北大畢業(yè)生同我所結(jié)識的這些年輕人一起到同一個海外企業(yè)就職,會比他們干得更好嗎?
顯然,對這個問題不能做出一概而論的回答。我想,北大畢業(yè)生的相對優(yōu)勢,也許應當表現(xiàn)在更高的人文素質(zhì)、更多的獨立思考,更強的創(chuàng)新能力;蛟S是北大人個體的強勢,造就了北大的相對優(yōu)勢。反過來說,北大的整體優(yōu)勢,在于學校能為北大人提供有利于個性發(fā)展的空間和條件。我們應當好好品味老校長胡適先生說過的一段話:“救出自己的唯一法子便是把你這塊材料鑄造成器。把自己鑄造成器,方才可以希望有益于社會。真實的為我,便是最有益的為人。”
有相對優(yōu)勢,就必然有相對劣勢。不能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弱項,自信就是盲目的,而且會轉(zhuǎn)化為自負、傲氣,甚至戾氣。其實,謙遜才反映自信,而傲氣和戾氣在很多情況下都是自卑的一種表現(xiàn)。同學們在畢業(yè)以后,一定要勤懇扎實地做事,謙和包容地待人。否則,北大畢業(yè)生的光環(huán)就會迅速黯淡褪色,就不能在社會大熔爐中把自己鑄造成器。
認識到自己的相對優(yōu)勢和劣勢,遇事就能把握住方向,不至于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我1990-1991年在美國密歇根大學講學,那是中美關(guān)系的一個特殊時期,中國大陸學生和學者想拿到美國綠卡很容易。但我選擇了一家三口同時回到北京。離開美國以前,好幾個美國人和中國人都提出疑問:“現(xiàn)在在美國的中國人幾乎都選擇留下,你為什么要回國呢?”我說,美國人極力倡導的不就是“獨立思考”嗎?絕大多數(shù)中國學子都留在美國,那我回到中國的相對優(yōu)勢不就更大了嗎?這就是我的“獨立思考”。20多年來,我從來沒有為這個決定后悔過。對于在座的同學們來說,哪個地方最適合自己去,什么樣的工作最適合自己做,什么學科最適合自己選,你們的同學、朋友、老師甚至家長,都不如你們本人清楚。經(jīng)過獨立思考做出的判斷,即使將來可能后悔,也是值得嘗試的。
論才學,論德行,論貢獻,論年資,論職位,我都遠不如在座的一些老師和領(lǐng)導,所以我闡述北大精神和北大傳統(tǒng)是不夠格的。作為北大人,我惟一的、也許是獨一無二的特殊之處,在于完整的北大履歷。我1954年隨父母來到北大,上了北大幼兒園、北大附小、北大附中初中、北大附中高中、北大本科、北大研究生,然后留校任北大講師、副教授、教授,直到最后落葉歸根。
算起來,我進進出出北大校園已經(jīng)歷了59個年頭,超過北大1XX年歷史的一半。但是,在這59年當中,至少有27年我是游離在北大校園之外的。其實,我對于北大精神、北大傳統(tǒng)的理解,是在幾次離開北大又幾次回到北大之后,才逐漸加深的。有了比較,才知道北大的相對優(yōu)勢,也才知道北大的相對劣勢。知道了相對優(yōu)勢和相對劣勢,才有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的自信和努力方向。
我家剛遷到北大時,住在朗潤園175號,離我現(xiàn)今居住的公寓只有50米之遙。現(xiàn)在我每天去學院上班的路,就是當年上北大幼兒園走過的路。物是人非,感慨萬端。在我眼中,這條路上最大的變化,莫過于增加了蔡元培先生的銅像,而這座銅像是我所屬的1977級、78級畢業(yè)生集資鑄建的。無論酷暑嚴寒,時時有未留下姓名的人士,在樹叢中的銅像前獻上鮮花,每每提醒我們記住蔡元培校長的教誨:“對于各家學說,依各國大學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則,兼容并包。”
“在北大這個追求思想自由的地方,我們每個人的夢想可能各不相同,但在這些夢想中,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希望北大的明天更加美好。”這不是我的話,而是在座的王恩哥教授就任校長時所說的話,請大家牢記。我對你們的希望,是當你們重返燕園的時候,無論自己鑄造成器了沒有,夢想實現(xiàn)了沒有,都不要忘記到蔡元培校長的銅像前面,獻上一束鮮花。
謝謝大家!
大學畢業(yè)典禮老師致辭 篇2
各位領(lǐng)導老師、來賓、家長,親愛的畢業(yè)生同學們:
每年的六月,都是校園里最傷感的季節(jié);今年的六月,同學們是在多雨時節(jié)里陽光燦爛的日子離別的。這樣的時刻對于我們老師來說,年年相似;而對于你們來說,可能一生只有一次。不用的書賣了,往日的樓梯變短了,校園里穿班服的人多了,不會喝酒的醉了,難得流淚的哭了……這就是校園里分別的日子。一千多個的日出日落,給你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和不那么美好的記憶;春夏秋冬的幾次輪回,記錄著你們那些值得和不值得的喜怒哀樂。你們?nèi)松凶顚氋F的四年時光都是在xx大學度過的,我一直說,校友工作是從新生入學開始的。我們要讓每位同學回憶起大學時光,總有那么一兩件讓他感到溫馨的事情,有一兩個讓他心動的場景。
漫長的歲月會使人忘記許多往事,而有些記憶無論經(jīng)過多少時間的磨洗也不會消失。今日別離的憂傷將成為永遠的甜蜜。幾十年前,我和在座的許多老師,也曾有過此情此景。那是冬季的離別,我們抒寫徐志摩的詩句——輕輕地我走了……那天在文學院的畢業(yè)生晚會上,同學們一句“我們總是說下學期如何下學期如何,可是突然間意識到再也不會有下學期了”——深深的打動了我和在場的所有老師。往事悠悠,歲月如歌。吉大校園真正是一片熱土,希望在這里萌生,碩果在這里收獲。只要是種子,就能生長;只要是花兒,就能開放?吹酵瑢W們由酸澀到成熟的過程,看到大家對于母校那種深情,作為老師,我們感到欣慰,覺得無論為學生付出多少辛苦給予多少關(guān)愛也是值得的。我想,如果能從頭再來,我們一定要為同學做得更好。
這里我送同學們幾句寄語,是我的心聲也是全體老師由衷的祝愿。
第一,大愛無疆。大學要有大樓,更要有大師,大師更要有大愛。李元元校長曾經(jīng)對學生說“品格道德的高度決定著人生的高度”。同學們要永遠懷有一顆寬容仁愛之心,在這個復雜紛紜的社會中,很多事情我們都無能為力,但是只有愛、善良和寬容是我們每個人任何時候都能做到的。大愛無疆,愛之所愛,愛之所不愛。愛可以溫暖人生,可以化解仇恨。要寬容別人,寬容來自于心底的善,寬容使社會和諧豐富,寬容使你自己心平氣和。
第二,大任無怨。天降大任,憂國憂民,苦勞身心而無怨無悔。人生百年,雁過留聲,適應環(huán)境而能改造環(huán)境者乃為擔當大任者。歷史的發(fā)展總是需要少數(shù)人走在前面,雖然走在前面的人往往要作出犧牲。但是,國家和人民需要我們義無反顧的奉獻,因為我們是民族最精華的一部分,天生的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志向高遠也要從小事做起。每一件小事都是通往大志向的階梯,細節(jié)反映本質(zhì),微小改變大局,瞬間決定命運。
第三,大智若愚。四年過去,人生開始。四年校園生活只是人生的一個驛站,一個溫馨的終點,一個艱難的起點。與社會相比,校園畢竟還是一個小世界,還算得上是一塊凈土。環(huán)境轉(zhuǎn)換,人事皆非,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比和反差可能會越來越大。在校時,有領(lǐng)導護著你,老師寵著你,同學幫著你。今后要有承受挫折和遭受冷遇的心理準備,生活需要最強忍耐的人。低調(diào)做人,踏實做事。xx大學的畢業(yè)生有一個兩年不適綜合癥。批判意識過強,不善于見機行事。如果在一個平庸的環(huán)境里,個性和才華有時候就是你成長的障礙。到了社會,首先要適應環(huán)境,只有適應環(huán)境才能生存,最后才能改造環(huán)境。
最后,勿忘母校,情義無價。畢業(yè)了,讓我們共同珍視過去。雖然四年的生活里,不一定那么完美,有怨言有誤解,也愛過也恨過,但是此時此刻一切都將化為分別的惆悵,F(xiàn)在也許你還不太懂得畢業(yè)的含義,但是當你們走上社會體驗復雜人生之后就會有別樣的感受;也許你今天對此情此景還很淡漠,但是當你們XX年之后再回首,就會覺得這是最難忘的時光!當你們走上社會大家天各一方,遙想當年而環(huán)顧周圍現(xiàn)實時,你們會更進一步感受到同學和師生之間友誼的重要和純真,除了親人,人世間同學和老師是最親近的關(guān)系,同學師生之間的情感是不必講任何條件和代價的,無論走到哪里,“吉大人”就是我們相見時最親切的問候和稱呼,“吉大人”就是我們相親相愛的理由,希望今后同學們之間互相扶持互相愛護,不要讓一個人掉隊,不要讓一個人孤單。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無論我們多么不愿你們走,但是人總是要上路的,讓我們在這里最后送你們一程!xx大學永遠是你們的家,今后無論身處何處,無論你貧窮還是富有,得意還是失意,你們都是吉大人。如果有一天你們傷了、累了,想回到學校深造,我們將張開雙臂歡迎你們。
最后,讓我用寫給校報的幾句話結(jié)束我的發(fā)言:
拿起又放下的是翻開的舊書
放下又拿起的是酸甜的記憶
最后一步邁出校門,你們便成了吉大的校友
最后一聲問好,相逢也許在步履蹣跚的時候
今后無論你走多遠,你仍得記。
我們在你的港灣里
你在我們的視線里……
大學畢業(yè)典禮老師致辭 篇3
親愛的同學們,2019年金秋九月讓我們相聚在x院這個夢想的舞臺,那時的我們剛剛經(jīng)歷過高考無情的洗禮,對于大學有著太多太多的期待。今天,在不知不覺之中,我們已經(jīng)在這里走過了四個春夏秋冬,即將迎來畢業(yè)離校之時,這不禁讓我感慨萬千。
四年來,我們對這座城市從陌生走向熟悉,五區(qū)八縣留下了我們踏足的痕跡。x院留給我們太多太多值得一生去銘記的珍貴記憶,我們青春的激情在x院蔚藍的天空里盡情釋放,中學時代的夢想在x院廣袤的知識海洋里揚帆起航。四年來,我們的足跡踏遍了x院的每一個角落,對于x院我們已經(jīng)熟悉得不能再熟悉,早已沒有初來x院時對這里的好奇之心。在x院這片孕育希望的土地上,我們共同度過了四年美好的青春年華。
時至今日,依然記得我們軍訓時在一號教學樓前踢正步、走齊步的矯健身影,記得我們第一次在晨曦廣場一起過中秋節(jié)的快樂時光;第一次團日活動一起去溪源宮燒烤時每個人臉上流露出的可愛表情;一起去青洲小學宣傳“平安——世上最美的風景”時的羞澀情懷;一起到鼓山為母校50年華誕加油喝彩時滿懷的激情,一起去永泰赤壁一路上的歡歌笑語。當然我們不會忘記一起留影紀念班級籃球奪冠時的喜悅心情;一起翹課時的理直氣壯,一起去東門班搓舉杯痛飲、把酒言歡時的豪言壯語;一起暢談家事國事天下事,針砭時弊、評古論今時的豪邁激情。
四年來,我們每個人在這里獲得了不一樣的業(yè)績,有的收獲了驕人的成績,有的獲得了浪漫的愛情,還有的獲得了歷練的機會。時間將不會忘記2019年的暑假我們在x院備戰(zhàn)司考和碩考時的忙碌身影,時間也再次證明了付出終有回報,2019年深秋十一月,我們終于收獲了撒在盛夏的種子長出累累碩果,以斐然的成績向四年的大學生活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盡管我們每一個人的收獲不盡相同,但是有一樣我們都獲得了,那就是大學四年來所建立的深厚友誼,不管我們之間曾經(jīng)有過什么樣的矛盾,那些都隨著時間的流逝變成了過去,未來值得我們珍惜的只有友誼,請記住我們每個人的好。
四年來,上課一直是最討厭的事;成功逃課是最幸運的事;放假是最期盼的事;掛科是最杯具的事;有課不必上是最高興的事,這些看起來是多么可笑,或許正是有了這些,才讓我們的大學生活如此豐富多彩。在x院,我們擁有太多太多的第一次,太多太多的一起,都已無法一一列舉出來,但那些都是我們曾經(jīng)在一起的真實過往,相信它們將永遠銘記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最后,我們應該感謝歷任班委,無論他們的工作做得如何,是他們的辛勤付出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讓我們順利走向了畢業(yè),真誠地謝謝他們!
天下無不散的筵席,自來到x院那一刻起,我們看著一屆又一屆的學長學姐們走出了校園,那時的我們也許還不能體會畢業(yè)時的心境,今天終于輪到我們畢業(yè)了,也體會到畢業(yè)帶給我們的無盡煩惱。畢業(yè)離校是對大學生活的一個完美謝幕,輝煌屬于過去,奮斗開啟未來。無論過去的我們成功了還是失敗了,都已隨風飄去,遺憾在所難免,明天“崇尚完美,追求卓越”的校訓將是我們努力奮斗的不竭動力!
未來還有更多值得我們期待的地方,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在自己未來的崗位上作出一番優(yōu)異的成績,展現(xiàn)我們法律學子的獨有風采!畢業(yè)也許意味著我們今生學生時代的終結(jié),但并不意味著學習生涯的結(jié)束,未來我們要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因為奮斗人生永無止盡!
回首過去,我不后悔在這里與大家一起走過的每一個日出日落;展望未來,愿我們的友誼天長地久!祝愿大家前程似錦!
PS:提前這么早寫了這篇畢業(yè)致辭,不是為了引起大家傷感的情懷,更多的是想喚起我們沉睡的記憶,去珍惜接下來僅存不到兩月的大學時光,同時祝愿考研的同學們在來年能夠考入理想中的大學,也祝愿我們都能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