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典型發(fā)言稿
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非常高興能與在座各位幼教專家和骨干教師,團聚在美麗的紫陽湖賓館,共同交流各園開展課題和體驗課程的心得。首先進行自我介紹,我叫黃帆,來自武漢市實驗幼兒園。
首先介紹課題背景:我園作為湖北省示范性幼兒園,于XX年8月,榮幸參與了在深圳徐子煜教授主持的《嘗試教學理論研究》幼教課題申報培訓班的學習活動。結合本園大部分幼兒呈現低齡化的特點(2.5~4歲居多),創(chuàng)新的把體育教育作為嘗試研究的一個重點,進而確定了我園嘗試課題的子課題——《嘗試教育與小班幼兒平衡能力的培養(yǎng)》。著重研究運用嘗試教學法,促進2~4歲幼兒的平衡能力的發(fā)展。并且在體育游戲活動中,讓幼兒大膽嘗試、探索體育器械的一物多玩,而后,將嘗試教學法延伸到科學啟蒙方面,開展了《在幼兒科學啟蒙教育中運用嘗試教學》的研究,四年后,順利結題。
要深入理解嘗試教學,我們要多問幾個這樣的問題?
第一:什么是嘗試?它的理念是什么?
第二:嘗試教學法區(qū)別于一般教學法的基本要點是什么?
第三:開展嘗試教學如何選擇適合的內容?(體育、科技)
第四:圍繞嘗試教學,我們該如何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好的教育環(huán)境?
第五:嘗試教育活動的設計和組織?
首先我來回答第一個問題!
嘗試教學是把嘗試思想運用到幼兒學習與發(fā)展中,使教學活動帶有嘗試、探索、交流、發(fā)現等特征。因此,它是一種從問題情境出發(fā),通過嘗試(探索實踐),發(fā)現知識和培養(yǎng)能力的一種活動。(關鍵詞:嘗試、發(fā)現)
嘗試教學有三個要素:
一是嘗試活動的主體——幼兒;
二是有一個明確的問題意識——嘗試活動目標;
三是嘗試活動實踐——有一個探索的過程。
潛在的教育因素還包括幼兒的科學態(tài)度和健康的人格修養(yǎng)。
因此,可以用“四前四后”概括:“幼兒在前,教師在后;嘗試在前,習得在后;活動在前,討論在后;操作在前,結論在后。”。其中,“嘗試在前,習得在后”突破了“先教后學”的傳統教育觀念,體現了玩中學、做中學、想中學、試中學、議中學的顯著特征,而這也正是嘗試課題精華所在。
那么,第二個問題:嘗試教學法區(qū)別于一般教學法的基本要點就是——
教師語言很少,幼兒語言多;教師示范的很少,幼兒探索操作活動多;教師把答案藏在心中,讓幼兒一步步發(fā)現問題,進而探索。我會在后面具體講實際操作的方法。
由此可見,如果我們給幼兒創(chuàng)設齊全、專門的資源區(qū)域,提供了一個開放、自由的嘗試、探索、操作空間,幼兒在“做中學”的興趣大大勝過單純的談話、提問和回答等傳統教學形式。
舉例:(看圖:體育圖片)大家看:我園有大型的戶外橡膠地墊運動場,并制作了大量的體育運動器械,如高低不同的平衡木、大小沙包沙袋、羊角球、塑料鉆圈、滑板、練習攀登的小滑梯……在這里,老師可以根據不同活動的需要(集體、小組、個別)和活動內容的安排(集體活動、自由分散活動),靈活多樣地變化場地、器械、形式等。(詳細介紹每一張照片中的器械與能力的鍛煉指向)
同樣,給幼兒提供豐富的成品和半成品,給他們探索的空間,是我園的最大特色。(看圖:科技操作間和幼兒活動)我們創(chuàng)設環(huán)境的宗旨就是一切從幼兒角度考慮,從他們心理設計所有的硬件,比如:會升降的儲物桶、摩天輪;用報袋裝各種半成品碎片,方便幼兒隨時取放;各種小零件,激發(fā)幼兒動手的欲望;教師精心設計的流程圖,讓幼兒學習看簡單圖畫步驟嘗試操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