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培訓動員講話稿(精選3篇)
教師培訓動員講話稿 篇1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上午好!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炎炎夏日,我們體味到是別樣的風韻。不知不覺間,假期已經過半,大多數老師身心得到了休整,享受了愉悅的假期生活。今天,我們全體學校老師坐到這里,將開始接受縣教育局統(tǒng)一組織的為期一周的培訓,希望通過這次培訓學習,全體教師能夠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學行為,全面提升自身素質,提高教育教學質量,F就做好今年本次暑期培訓工作提幾點要求:
一、思想上高度重視,增強學習的自覺性。
全體教師要克服培訓期間高溫炎熱等不良天氣影響,既來之,則安之。我們要利用好這次學習機會,進一步夯實做一名教師的基本功,進一步增強新知識、開闊新眼界、提煉新思想、拓寬新思路;要利用好集中組織培訓的平臺,相互交流、互相學習、共同提高。我們要以高度自覺的態(tài)度,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務實的學習精神來參加這次培訓,進一步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圓滿完成培訓中需要學習的內容和任務。
二、學習上強化意識,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學習是從業(yè)的資本,興業(yè)的前提,是個人安身立命的需要,是社會發(fā)展進步的需要。作為一名教師,就要有終身學習的態(tài)度、愿望。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才能在教書育人中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發(fā)展,不斷追求,英國哲學家培根講過:“歷史使人深刻,詩歌使人聰慧,數學使人精確,哲學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使人善辯!蔽覀儸F在面對的是新知識不斷更新、形勢不斷變化的信息時代。因此,為師者必須善于學習,做到學以致用。在學習中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更新知識、提高素養(yǎng),達到知識素養(yǎng)更全面、理論視野更開闊、師德形象更莊重。為學校的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三、師德上注重修養(yǎng),提升自身的素質。
古人云:“人可以一生不仕,但不可一日無德!弊鋈艘v道德,當老師的就要德。教師素質,師德為先。師德是教師素質的靈魂。高尚的師德是對學生最生動、最直接、體、最深遠的教育。當一名合格的教師應當以身示范,在思想上崇尚師德,在行為上體現師德,在師德中體現自我價值,實現崇高的教育目標。師德體現在方方面面,如:愛崗敬業(yè)、關愛學生,嚴謹治學,淡泊名利、志存高遠。用陶行知先生的話來說,就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無私奉獻精神。師德的核心是師愛,教育是愛的事業(yè)。作為教師,就應當把愛心傾注于整個職業(yè)生涯中,切實承擔起教育者的社會責任,關愛每一名學生,關心每一名學生的成長進步,以真情、真心、真誠,教育和影響學生,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做學生生活的“知心人”、健康成長的“引路人”、道德行為的“示范人”。我們要矢志不移地以“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積極投身于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實踐中。
當前,學校已經改制成功,我們將面臨著新的問題,新的挑戰(zhàn),打造一支充滿活力、富有創(chuàng)造力、具有良好師德修養(yǎng)和專業(yè)素質的師資隊伍,是學校發(fā)展的需要,是提升我校教育教學的關鍵,也是我們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的力量源泉。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高速發(fā)展,教師就要不斷地更新知識和技能,不斷地、積極主動地、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去,才能與學生共同成長,與事業(yè)共同發(fā)展。本次集中培訓結束后,教育局要對教師進行業(yè)務能力考核。考核結果要在校內公示,學校要將教師培訓學習和考核情況記錄在《沭陽縣中小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書》中,并把紙質及電子材料分學科排序報縣教育局,希望大家抓住機會,認真學習,以優(yōu)異的成績通過考核。
教師培訓動員講話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接到培訓通知那一刻,感激、激動和期盼就開始在心中升騰。此刻,請允許我代表區(qū)骨干教師培訓班全體學員對關心我們成長的區(qū)教文體局領導表示衷心的感謝!向承辦本次培訓工作的外國語學院的領導、專家致以崇高的敬意!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三月的杭州,柳嬌花媚,每一絲風都傳遞著美好。相信在座的學員一定和我有共同的感受:幸福。
我們有幸在惠風和暢,草長鶯飛的三月來到這鐘靈毓秀之地,連呼吸都覺得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更幸福的是。這培訓所給予的正是我們渴求的,我們急需的。
一線的教育教學工作,給了我豐富的實踐經驗,但新的教育形勢下,時不時總有新的疑惑困擾著我們。
戴局長在20xx年區(qū)教育工作要點解讀提到,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要以精準化培訓為主渠道,按需培訓,學用結合,提高教師專業(yè)化水平。翻看這次培訓的日程安排,既有現代教育理論的精髓和江浙教育的寶貴經驗待我們汲取,也有江浙名校的實地參觀考察豐富我們的見識,充實我們的思想。這種理論指導和實地參觀相結合的學習培訓形式彌補了我們一線教師理論不足,開拓了我們的視野,激活我們對理論的思考;實地考察讓我們更直觀地感受優(yōu)秀,更真實地對照反思。感謝教文體局領導的精準化培訓,你們給予的正是我們期盼和向往的。還有什么比這更幸福呢?
因為這樣的學習機會和培訓內容讓我們倍感幸福,所以,我們一定會倍加珍惜。這也是我今天要分享的第二點感受:珍惜。作為一線教師,內心雖有學習的愿望,但幾乎每一天都淹沒在無邊的繁忙瑣碎中,能有這樣大塊時間來為自己充電實在奢侈。于是,我們常常會身陷這樣的實際困難中:困惑與疑問同在,學習的愿望與時間的短缺相左。今天我們暫時放下學生,告別課堂,身無掛礙,不遠千里地來參加這次培訓,這樣的機會太寶貴了。因其寶貴,所以更要珍惜。我相信,積極主動學習,不讓四天的時光虛擲定是在座每一位同仁的心聲。那么,未來四天,面對豐盛的精神大餐,就讓我們惜時如金,積極思考,努力探討,共同提高,為自己,也為高屋建瓴的教文體局領導,為不辭辛苦授課的專家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吧。
康德說,未經思考的人生不值得過。孔子也有言,學而不思則罔。學無止境,紙上得來終覺淺,返回到工作崗位后,我們定會對照自己的工作,反思,探索,智慧地運用所學,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教師培訓動員講話稿 篇3
各位老師:
你們好!
我深切地感到,青竹湖湘一不僅有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還有特別好的人文環(huán)境,很適合年輕老師的發(fā)展。你看,近幾年來,青年老師在授課等方面,獲省市乃至全國大獎的不勝枚舉。這在我省恐怕就是頂尖的了。
我今天是作為一個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的過來人與大家談心的。所講的僅供參考。我想從三個方面談談,有不當之處,請大家指正。
一、甘為人梯,講究奉獻
近來我有幸參觀了齊白石老人的故居,有幸見到了當代科學巨人袁隆平同志。我感受最深的一點便是平凡與偉大的辯證關系。他們的成功,無不是從一點一滴的平凡工作做起的。能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的人,能把平凡的事做得特別好,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能把平凡的事做成不平凡的事,就成一個偉大的人。我們當教師的人就是做平凡事的人,在這個職業(yè)中所作出的成績就可以有巨大的差別。
首先我們要給自己一個正確的定位:我們是人梯,就是給人作嫁衣裳的人。我們的任務就是讓學生踩著我們的肩膀登高。能為祖國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是我們的光榮,是我們的收獲。當然,教學相長,在培養(yǎng)學生的過程中,我們自己也會有提高,也在成長。
我們要講究奉獻。教育工作是一種神圣的事業(yè),其中的學問是深不可測的,畢其一生的精力去探求也不能窮盡。我很羨慕你們現在所處的時代,你們有安定的環(huán)境,有良好的條件,有很多的機會。現在,有個別老師思想停留在家庭、兒子、車子、房子上面,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甚至有人大搞家教家養(yǎng),有人利用教師職務之便向家長索取,以牟私利。這些都是絕對不行的。其實,在我們教師隊伍中,有大量的優(yōu)秀人才,在我們學校有大量的先進工作者,他們忘我地勞動,時時處處事事想的是學生,做的是教學,追求的是卓越。
當然,我們的奉獻必定會有回報的。學生的一個會心微笑,同行的一聲贊許,領導的一個表揚,社會的一個肯定,對我們就是巨大的慰藉。我覺得,在一中,在青竹湖湘一,只要你肯努力,只要你有足夠的付出,你就會有收獲,就會有成功。
二、夯實基礎,提高素質
我們當教師的知識和能力應為“T”型結構,意思是要有全面的功底和的職業(yè)特長。首先,我們要注意自己的儀表與風度。課堂上的穿著要簡約端莊,男老師總要穿有袖有領的衣服;女老師更不能著坦胸露背的時裝,不要帶弦目的首飾,不要化濃裝;b的最佳效果是遠看眉目清晰,近看清新淡雅。我們的談吐舉止要講究文明優(yōu)雅。我們的專業(yè)知識要特別深厚,對自己所上的課要駕輕就熟,一個課都上不好的老師,要在學生中建立崇高的威信是不可能的;同時,老師的知識面要寬,特別是與自己所教的科目相關的邊緣知識要豐富,能信手拈來靈活運用。
會做學生思想工作應該是老師的基本功之一。我們年輕老師大都擔應班主任工作,做學生思想工作是一刻也不能離的。任課老師也要做學生思想工作,有時還會有特別效果。我們要與學生交朋友,要全面關心學生,無論是思想意識,自理能力,自學精神,心理素質,行為習慣,個性特長等等,我們都要了解,建立個人的教育筆記,有的班主任在期末打鑒定時才思考這些,那不行,F在有不少老師建立了與家長的熱線聯系,每周都有批語,這真的難能可貴。做思想工作要講究藝術性、時效性、個人特性,要有基本功,我在這里提出幾項,大家看看自己作得如何。如,怎樣提高與學生個別談話的效率,你在談話前備過課嗎?怎樣抓好學生干部,讓他們嚴于律己又勇挑重擔?怎樣與家長溝通,得到教育學生的最佳方案?現在我們幾乎沒有家庭訪問了,其實這是一個好方法,大家不妨抽空也試試。怎樣組織集體活動,讓活動在興趣與激情中富有教育涵義。你打算形成一個什么樣的班風,如何進行?班風往往反射出班主任的工作作風。怎樣轉變后進學生?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但千人千面,各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