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師上崗培訓班交流發(fā)言稿(通用5篇)
新教師上崗培訓班交流發(fā)言稿 篇1
歷史見證它的成長,榮譽證明了它的成就。經歷了54年的風雨春秋,邗中不僅由原來的鄉(xiāng)間縣中發(fā)展到現在的國家級示范高中,而且在教育方面不斷創(chuàng)新,辦出自己的特色,提出的“道德課堂”的教育理念更是享譽省內外,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課改提出了“素質教育”,但大部分學校仍舊改變不了“分數本位”的傳統(tǒng)思想。很多學生還在飽嘗“應試教育”的“摧殘”,終日唯分數是瞻,遨游題海。邗中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了“道德課堂”,更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打破了傳統(tǒng)的“課堂”,建構了由“教室課堂”、“校園課堂”、“社區(qū)課堂”組成的“道德課堂”的課程教學模式,真正做到了“為了學生,發(fā)展學生”,而這一切的一切也沒有與良好的學業(yè)成績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反而使得邗中越來越好,培養(yǎng)出大批“德業(yè)雙馨”的學生,逐步成為省市教育領域的.領頭燕。這一個又一個的輝煌都是每一位“愛校如家,愛生如子”的老師憑借著堅韌不拔、追求卓越、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創(chuàng)造出來的,日后這些輝煌不僅是我們的驕傲,更鞭策我們不斷努力,盡快融入這個集體,為學校的做出貢獻。
新教師上崗培訓班交流發(fā)言稿 篇2
對邗中的學習始于06年,當時從《中國教育報》、《江蘇教育》上首次接觸到震撼教育界的“邗中現象”這種快速崛起的學校發(fā)展軌跡,和切實符合素質教育的“道德課堂”這種育人模式。
邗中校訓“蓄德、修能、日新”正是邗中能夠成長為社會公眾認可、信賴和仰慕的大校、名校的寫照,正是在經歷了這樣一個厚積薄發(fā)的過程,實現了邗中羽化成蝶的歷程。邗中的成功源于三個方面:一、理念前瞻的`校長。校長是學校的魂。徐校長帶領邗中領導團隊,不僅搶抓歷次發(fā)展機遇,20xx年一次性高分通過國家級示范高中省級驗收,03年組建江蘇省江邗中學(集團),04年轉評為江蘇省首批四星級高中,一次次的把握機遇,奠定了邗中成名校、成大校的格局。而且校長善于把握改革的契機,拿規(guī)劃,出思路,立理念,在素質教育改革中,確立的“合道德”的學校教育,更是抓住了邗中得以追求卓越的“發(fā)展之魂”。二、執(zhí)著的邗中精神。
一代代邗中人逐步形成并薪火傳承的邗中精神,是邗中成功的根。邗中人搶抓機遇的意識,堅韌不拔的毅力,崇尚一流、追求卓越的品質,勇于改革創(chuàng)新的膽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勝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愛校如家,愛生如子”的高尚情懷,形成了獨具魅力的邗中精神景觀。三、終身學習的觀念。追求卓越,攀登不止,終身學習的觀念,是邗中成功的翼。在幾位老教師的身上,我看到在邗中平臺上,不僅實現了“每一個學生的成功”,也促成了一大批教師從“新教師”向“學者型”教師轉化。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知識,學習更多的教育思想理念,提升自己,在實踐中反思自我,最終成為一名“學者型”教師,也成為了我們每一位即將成為邗中教師的目標。
新教師上崗培訓班交流發(fā)言稿 篇3
五年前我就曾從這里走出,就曾被它的文化深深感染過。今天我?guī)е鴮ψ约涸S下的承諾在邗中重新起航,追尋人生新的方向;仡欁蛱炀o湊的培訓課程,無論是朱榮暉副校長對我們新上崗教師寄予的希望,還是陳軍老師對學校發(fā)展歷程概況的介紹;無論是陳寶定老師精彩的中學教育科研講座,還是魏明老師嚴謹的教學規(guī)范解讀;無論是潘竹娟老師聲情并茂的教師素養(yǎng)探討,還是馬俊老師寶貴的中學班主任工作經驗介紹,甚至是一系列視頻短片的播放,不難發(fā)現,“道德課堂”的理念貫穿始終,“尊重的教育”融匯其中。
這些也更好的證明了邗中“合道德”教育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已經自覺的落實到每位教師的教育教學行動和日常言行中了,而不再是停留在剛剛提出口號的那個年代了。這些對新上崗的'我們來說,可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如何將邗中人探尋多年的“合道德”教育理念迅速應用于自身的日常教學,或者更準確的說,我們如何在“合道德”的濃厚氛圍中起步我們空白的教學活動,并適時的給予道德教育生長的養(yǎng)分,這些都是我們工作后首當其中所要解決的問題。
新教師上崗培訓班交流發(fā)言稿 篇4
培訓中,馬俊主任給我們做的班主任工作管理講座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一直以自身從事班主任工作所經歷的鮮活事例來給我們講解班主任工作的藝術性。通過培訓我也對班主任和班級管理工作有了更深的認識。班主任工作在學校教育和管理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溝通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橋梁,是聯系所有任課教師的紐帶。
對于我們這些新老師來說如何與家長溝通是一個難題,學生心理輔導與家庭教育的講座給我們帶來了幫助。使我們對家庭教育的意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家庭教育并不是孤立的,它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緊密配合,共同形成了我國社會主義的嚴密的教育體系。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社會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繼續(xù),家庭教育亦有一種社會職能。
新教師上崗培訓班交流發(fā)言稿 篇5
蜀崗西峰、瘦西湖畔座落著一座花園式的校園,她就是——江蘇省江邗中學(集團)?矗敲匆懔νΠ、那么驕傲地揚著她的頭顱,含笑望著遠方。是的,她有資本這么驕傲,有能力笑傲群芳,因為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歷經風雨,從一所不知名的鄉(xiāng)村學校走向如今的輝煌名校,她的身上有著太多的故事,以及令我們敬佩的成績。
透過她的發(fā)展,我們看到了一代代奮進的邗中人,正是因為他們的拼搏與努力奮進,才有了如此輝煌的邗中。邗中人善于抓住歷史的機遇,一步步努力壯大;邗中人也有著堅韌不拔的毅力,在困難中勇猛直前;邗中人崇尚一流,追求卓越的品質,他們“小事做出品味,大事做出精致,凡事做出特點”,正因為一代代邗中人的努力與堅持,才有了如此堅強的邗中。如今,我也成為一名邗中人,為此,我感到自豪與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