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禮貌發(fā)言稿(精選3篇)
懂禮貌發(fā)言稿 篇1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吹竭@樣的現(xiàn)象:一些身體強壯的年輕人,坐在公共汽車上,好像沒有人在看,老人,病人和殘疾人;也許有人撞了你,沒打招呼就走了。
一個有素質、有道德、有禮儀的人,一定會得到別人的贊美和祝福。在生活中,很多不經意的事情,足以反映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禮儀文化,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一件很小的行為。
“孔融讓梨”——一個大家再熟悉不過的故事。4歲的孔融讓大家羨慕,因為他懂得謙虛,懂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懂得讓別人快樂。
雖然他還是一個四歲的孩子,但他的精神足以讓人敬佩一輩子。這比那些滿是圣經卻只知道說和做的成年人好上百倍。這件小事之所以會被后人稱贊,是因為四歲的孔融已經學會了道德禮儀。
禮貌不是一天就能做到的。禮儀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在工作中,在家里,在各種公共場所,不要忘記禮儀。
文明禮儀不在于一個人的遵守,而在于我們所有人的集體遵守,只要每個人都遵守禮儀、道德,那么世界就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而不講文明禮儀的人,也會與時俱進,被社會淘汰。所以當我們站起來,幫助老人坐下,我們的文明在學校里前進了一小步,我們應該做尊重老師,認真聽講,和同學相處得很好。
家要孝順父母,要懂得感恩。在一些公共場所應該講秩序,文明行為,竊竊私語。我們也愛花草樹木,愛大自然,愛一切生命。
讓我們做它!深深刻在文明禮儀之心,努力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學生,成為新世紀的一名公民。
懂禮貌發(fā)言稿 篇2
教師們,同學們:
新學期好!今日,我講話的主題是“講文明,懂禮貌,人人爭當禮儀星”。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文明古國,也是一個舉世著名的禮儀之邦。在幾千年的進展歷程中,形成了代代相傳的傳統(tǒng)美德。“孔融四歲讓梨”的故事信任同學們都知道。那么,怎樣才能把祖國優(yōu)秀文化發(fā)揚光大呢?
我想,文明的學生,是個愛學習的孩子。他總是對學問布滿渴望,上課積極思索,愛提問題,勇于發(fā)言。做到小手直舉,小眼發(fā)光,小臉通紅。
文明的學生,是個懂禮貌的孩子!罢垺⒛、感謝、對不起、沒關系”這些禮貌用語經常掛在嘴邊。
文明的學生,是個講衛(wèi)生的好孩子。他不會亂扔飲料杯、面巾紙、塑料袋、紙片,觀察垃圾會順手撿起。由于他懂得,美化環(huán)境,人人有責。
文明的學生,是個愛惜公私財物的孩子。他愛學校的一草一木,不會踐踏草坪,不會亂涂亂畫,更不會踢門、鋪張水電……而且還會勸阻、制止破壞行為。
文明的學生,是個遵守紀律的孩子。他會將自己的`物品擺放整齊,會自覺排隊就餐,不會大聲喧嘩影響別人的學習,會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
文明的學生,是個有愛心和責任感的人。他會敬重師長、友愛同學,關愛身邊的人和事,不會與同學吵架、搞不團結,他會懂得感恩,感恩父母長輩的哺育,感恩教師的教育……
一聲感謝,等于一次情感的溝通;一聲對不起,能化很多生活中的沖突;一個不要緊,等于給人吹去一陣暖和的春風。文明禮貌,重在表現(xiàn);良好習慣,重在平常;社會公德,重在你我。就讓我們一起來告辭那不文明的行為,重塑一個更加文明,更加禮貌的新小學子形象。最終祝福教師們新學期工作開心,萬事順意!同學們身體康健,學習歡樂!
懂禮貌發(fā)言稿 篇3
教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我演講的題目是《做個文明之人》。
記得有人說過:“人,一撇一捺,寫起來簡單做起來難。我們要常常性地思索,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樣,我要成為怎樣的人!弊鲈鯓拥娜耍话賯人會有一百種答案,但在每一個答案的背后都有一個基點,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個文明的人。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忱幫忙,是平常與人相處時的親切,是見到師長時的問早問好,是不當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修養(yǎng),文明是一種受人敬重并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
做文明之人,就要會用文明語,做文明事。再簡潔地講就是要懂禮貌,明事理。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生活在幸福時代的我們,假如不能繼承和發(fā)揚這種優(yōu)良傳統(tǒng),就不能真正做一個歡樂的人。“良言入耳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俗話大家要記住。文明禮貌是最簡單做到的'事,同時也是生活里最重要的事,它比的才智、比一切的學問都重要。禮貌常常可以替代最寶貴的感情。
同學們,讓我們在國旗下共同祝福,祝福我們的生活到處開滿文明之花!祝福我們自己一步步地邁向文明!
做文明之人,永久的召喚!一生的追求!
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