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人故事演講稿(通用3篇)
中國名人故事演講稿 篇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相信大家都知道雷鋒,一個普通戰(zhàn)士的光輝形象,從此深深地印在了中國人民的心中。雷鋒叔叔非常節(jié)儉,一雙襪子補了又補,穿了又穿,可他卻用自己每月僅有的6元錢津貼,為全班戰(zhàn)友購買了許多學習書籍。他不僅自己認真學習,而且還經常幫助戰(zhàn)友,共同提高。20xx年,遼寧省遭受特大水災。他悄悄的給受災的戰(zhàn)友王大力家寄去了20元錢。后來,他又把100元錢,以一名解放軍戰(zhàn)士的名義捐給了災區(qū)人民。有多少次,雷鋒叔叔路過工地,就情不自禁地參加起那里的義務勞動;雷雨來臨之際,他又用自己的被子去蓋水泥。他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才永遠不干,一個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體,才有力量。一塊木板釘子為什么能釘進去,因為它有兩個長處: 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鉆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發(fā)揚這種“釘子”精神。雷鋒可以這樣,作為新世紀得接班人,不正要發(fā)揚這種精神么?雷鋒說過:我活著,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做一個對人民有用的人。的確青春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屬于永遠力爭上游的人,永遠忘我勞動的人,永遠謙虛的人。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火熱,對待個人主義要像秋風掃雷鋒,一個不朽的名字,你將永遠是一盞不滅的燈,你將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我們要向你學習,要您來做我們的榜樣!您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謝謝大家!
中國名人故事演講稿 篇2
梅法官據理力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根據 1945年7月中美英蘇四國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設立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犯下野蠻暴行的日本戰(zhàn)爭罪犯。為清算血債,中國政府派出了審判官梅汝璈。
遠東國際法庭由美、中、英、蘇、加、法、新、荷、印、菲的十國法官組成,庭長由經盟軍最高統(tǒng)帥麥克阿瑟指定的澳大利亞德高望重的韋伯法官擔任。各國法官到齊后,大家首先關注的是法庭上的座位排列。庭長當然居中,庭長右手的第一把交椅似乎已屬美國法官,庭長左手的第二把交椅屬于誰呢?法官們各執(zhí)一詞,展開熱烈討論。坐在庭長之左右手,不僅可以隨時與庭長交換意見,掌握庭審動向,更重要的是表示著該法官所屬國在審判中的地位。當時的中國雖亦號稱“世界四強”之一,可國力不強,徒有虛名,中國法官該說點什么呢?
“若論個人之座位,我本不在意。但既然我們代表各自國家,我還需請示本國政府。”梅法官的頭一句話就讓人吃驚,若法官們各自請示本國政府, 何時才能討論出個眉目來?望著同事們驚訝的神色,梅法官接著說:“另外, 我認為,法庭座次應按日本投降時備受降國的簽字順序排列才最合理。首先,今日系審判日本戰(zhàn)犯,中國受日本侵害最烈,而抗戰(zhàn)時間最久,付出犧牲最大,因此,有八年浴血抗戰(zhàn)歷史的中國理應排在第二;再者,沒有日本的無條件投降,便沒有今日的審判,按各受降國的簽字順序排座,實屬順理成章。” 梅法官說到這里略一停頓,微微一笑說:“當然,如果各位同仁不贊成這一辦法,我們不妨找個體重側重器來,然后以體重大小排座,體重者居中,體輕者居旁。”
中國法官話音未落,各國法官已忍俊不禁。笑后,等著庭長韋伯最后拍 板。但庭長當時卻沒有表態(tài)。
等開庭前一天預演時,庭長竟突然宣布入場順序為美、英、中、蘇、法、 加梅法官立即對這一決定堅決抗議,并隨即脫去黑色絲質法袍,拒絕登 臺“彩排”。他說:“今日預演已有許多記者和電影攝影師在場,一旦明日 見報便是既成事實。既然我的建議在同仁中并無很多異議,我請求立即對我 的建議進行表決。否則,我只有不參加預演,回國向政府辭職。”庭長只得 召集法官們表決。最終梅法官的提案得以通過,入場秩序和座次均按日本投 降書各受降國的簽字順序美、中、英、蘇排定。
中國名人故事演講稿 篇3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無人需要的數字》。
愛爾蘭作家伯明罕年輕時曾在一所鄉(xiāng)村小學做過多年的教師。那所學校既偏僻又破舊,校舍是由廢棄的農場改造而成的,學生最多時也沒過百,一片沒有任何體育設施的空地是孩子們課間嬉戲玩耍的樂園。加上伯明罕,學校共有三名教師,這兩名教師因為忍受不了學校的艱苦和荒涼,相繼離開了學校,只留下伯明罕這唯一的教師兼校長堅守在學校! 〔骱庇幸活w愛孩子的心,將自己的所學所悟傳授給一個個天真爛漫的學生,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他吃住都在學校,環(huán)境惡劣,條件艱苦,除了學生,一年難得見到幾個人,這些對他來說都不算什么,最令他受不了的是,每年他都得幾次徒步40里地到當地的教育部門送各種報表。
有些報表在他看來純屬浪費時間,毫無一點用處。比如有一個報表要求每個學校每年報送一次校舍的面積,自從伯明罕來到這個鄉(xiāng)村學校,校舍面積從來就沒有過一平方米的增減。伯明罕有一次負氣地拒送這張表格,沒過多久,教育部門就派人光顧了這所幾乎被人遺忘的學校,警告伯明罕說,如果再不按時報送他們所要求的各種報表,他們就將關閉這所學校。從那以后,伯明罕雖然心中充滿不滿,但再也不敢怠慢! ∏皫啄,伯明罕都是如實地填寫那個不變的數字,表格送上去后就如同石沉大海,再無任何反應。這一年,伯明罕突發(fā)奇想,決定變化一下數字,他將校舍面積乘二以后得出的數字填在了報表上,報上去后仍然沒有得到任何反饋。第二年,他將數字在上年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倍,仍然是沒人理睬。此后數年,他都如法炮制,一次增加一倍,不斷膨脹的數字絲毫沒有引起教育部門的注意。直到有一年,伯明罕望著自己填寫的數字,決定計算一下,如果自己的學校真有這么大面積校舍的話,那究竟有多大。計算出的結果令他大吃一驚,他上報的“學校”太大了,不僅遠遠大于圣保羅大教堂,而且遠大于愛爾蘭的任何一所學校,甚至還大于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 〔骱卑底圆聹y,校舍面積不斷擴大符合教育官員的要求,所以雖然沒有任何反饋,但也沒人來學校找事。
如果將校舍面積縮小,教育部門會不會派人來查訪呢?伯明罕將大得驚人的校舍面積縮小了一半報了上去,幾個月過去了,仍然沒人理睬。以后幾年,伯明罕都成倍縮小數字,直到他告別學校,都沒有見到教育官員的影子。 伯明罕最終明白,他所上報的大大小小的數字,其實根本沒有一個人會哪怕是心不在焉地瞄上一眼,沒有人需要這個數字,他們需要的只是那張報表,不,他們連報表也不需要,需要報表的是流于形式的所謂的條款、規(guī)章、規(guī)定或制度。
多年以后,伯明罕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了這段經歷,他說:“我漸漸認識到:條款、規(guī)章、規(guī)定或制度并不可惡,可惡的是那些隨意制訂并機械而刻板地使用它們的官員們。這段經歷給我的最大幫助是,它讓我實實在在、真真切切地領悟到了——什么叫形式主義,什么叫官僚?!”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