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演講稿(精選3篇)
關于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演講稿 篇1
隨著時代的變革和社會的發(fā)展,大量國外的文化產品涌入國門,帶來了大量的文化信息,許多中國人因此而淡忘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作為國學經典的《弟子規(guī)》當然也沒少受冷落。
《弟子規(guī)》共由1080個字組成,它看似一本不顯眼的小書,實際上蘊含著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大智慧。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父母是最愛我們的人,身為子女就應報答他們的養(yǎng)育之恩。《弟子規(guī)》的"入則孝"中說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生育我們,整天為我們早出晚歸,不分日夜的奔波著,回到家自然是累了。作為子女,父母叫我們的時候,要立刻答應,不容遲緩;父母讓我們做的事,要馬上做好,不容拖延。我們應該多體諒父母,幫忙分擔家務,多為父母著想。"入則孝"的這句話教會了我如何盡到做子女的責任。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強加于別人。這與《弟子規(guī)》的"泛愛眾"中說到的"到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是同一個意思。羅斯福當海軍助理部長時,有一天一位好友來訪。談話間朋友問及海軍在加勒比海某島建立軍事基地的事。他的朋友說:"我只要你告訴我,我所聽到的有關基地的傳聞是否確有此事。"這位朋友要打聽的事在當時是不便公開的。只見羅斯福望了望四周,然后壓低嗓子向朋友問道:"你能對不便外傳的事情保密嗎?"好友急切的回答道:"能。"羅斯福微笑著說:"那么,我也能。"這說明一個道理:自己不想承受的言行,也不要強加給別人,要學會尊重別人。"泛愛眾"的這句話教會了我如何處理人際關系。
在生活中,總會看到這樣一類人:每天學習到很晚,可是成績卻不理想。原因就是不懂得讀書的要領。讀書最重要的還是在于心,如果眼睛在看,口也在讀,但是心沒有專注在課業(yè)上,想著其他的事情,也是白看白讀。平時我讀書時便是如此不專心,雖然眼睛在看,口也在讀,但心卻不知在何處,所以無論我怎樣努力,成績一直上不去。"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這句話教會了我如何學習。
《弟子規(guī)》的道理,正是圣人的訓誨。我們應深入內心地反復朗誦《弟子規(guī)》,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并把它當成個人反省的鏡子和行為的指南。《弟子規(guī)》匯集了中國至圣先賢的大智慧,作為華夏子孫的我們,應該把圣人訓傳承千秋萬代。
關于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演講稿 篇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們的祖國——中國,有著悠久的5020xx年歷史。在這5020xx年中,一些偉大的政治人物,愛國人物,思想家,將領讓祖國的歷史變得豐富多彩。有博學廣才的孔子、老子、管仲、孟子、蘇秦等文人;也有衛(wèi)青、霍去病、韓信這樣能征善戰(zhàn)、勇猛的武將;還有漢文、景、武帝,唐太宗、勾踐等英明的皇帝;更有吳起、姜維、諸葛亮這樣足智多謀的,會為自己的君主效力的謀士;而像屈原、文天祥、鄧世昌、于謙這種愛國人士也有不少。這些賢王能臣名將裝點著中華悠久的歷史,更讓我們炎黃子孫有了尊嚴,有了一種自豪感。
中華五千年,不盡有那些名人名士,還有出土的文物、兵器、美麗的神話。當我 甲午戰(zhàn)爭、鴉片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帶著中華人民走進了噩夢。肆無忌憚的侵略者在中華的大地上為所欲為,給神州大地留下了殘痛的傷痕、血斑。因為祖國的羸弱,中華兒女飽受外國列強的欺凌。直到“春天的故事”響徹大江南北,才喚醒了噩夢中的中國。
現(xiàn)在,新的中國將要由我們建設,為了中國之崛起,讓我們一起呼:讓我們努力吧!
謝謝大家!
關于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演講稿 篇3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中國歷史悠久,有許多民俗文化。春節(jié)便是其中之一。
春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每到春節(jié),街道上張燈結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貼著春聯(lián),有的人家還要在門上貼上大大的福字,并掛上紅紅的燈籠;小朋友們穿上了新衣服;餐桌上擺放著美味的餃子、魚、年糕一家人圍坐在桌旁,熱熱鬧鬧地吃年夜飯;鞭炮聲此起彼伏,呈現(xiàn)出一派熱鬧的節(jié)日氣氛。
春節(jié)不僅有很多習俗,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有一種怪獸叫年。年長著一對兇惡的大眼睛,一雙大大的耳朵,張著一個血盆大口。每年臘月三十晚上,它都會跑進村莊偷吃家畜。有一年的三十晚上,年照例又張牙舞爪地來到村口,突然看到在一戶人家的門上,貼著一幅紅通通的對聯(lián),年感到非常害怕,趕緊拔腿就跑。年又來到另一個村莊,正巧有一戶人家在辦喜事,門口掛著的大紅燈籠閃著紅光,鞭炮噼噼啪啪響個不停,年灰溜溜地逃走了,逃到很遠的深山老林去了。從此,人們發(fā)現(xiàn),年再也沒有來干過壞事。
我喜歡春節(jié),它給我?guī)碓S多歡樂,并且讓我感受到濃濃的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