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家長會班主任發(fā)言稿
4.在觀察中找素材
孩子不善于觀察,特別是日常生活中細節(jié)的觀察習慣尚未養(yǎng)成,所以要引導她們觀察,比如去觀察雨中的花草、樹木、人等景物與晴天看到的景物有什么不同?然后引導孩子傾聽下雨聲音,“小雨沙沙的下,雨水‘嘩嘩’地流。再讓孩子體會雨落到身上的感覺,是像小手輕輕的撫摸著臉,還是什么?等等吧,讓孩子去觀察、感受。
然后口頭作文,孩子有感而發(fā),他們會不輕意地表達出更真實、更自然的思想情感,表現出更有激情的一面,甚至脫口而出幾句絕妙精彩的詞句。說出了自己喜愛的原因。我和萍萍經常把口頭作文的即興練習放到日常中,每天我騎車送她上學都會說些身邊發(fā)生的事情,讓她發(fā)表一下她的感觸,對于她說的好的詞語句子我會大加贊賞,這樣也激勵她勇于表達她的感觸。
5.給孩子講有趣的耳聞,幫助孩子積累素材。
葉圣陶先生曾說:“文章必須從真實生活里產生出來”,“有了充實的生活才有好文章”。
其實孩子的生活猶如萬花筒,五彩繽紛。在學校里與同學交往,在菜場聽人們吆喝,在家里聽父母講一天的見聞等等,生活是我們寫作素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孩子的課余生活無邊無際、豐富多彩。我們都常常能看到孩子三個一群、五個一伙地聚集在一起談論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把這些恰當組織起來,讓孩子隨便寫寫畫畫,素材多孩子寫起來積極性就高,日積月累她就很自然能寫下些東西了。
二、以趣啟智,激發(fā)她的模仿表達寫作熱情。
1.“興趣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
要讓孩子不以寫為苦,而以寫為樂。要提高孩子寫的興趣,首先要在起始階段消除孩子的畏懼情緒。寫作初期要放寬要求,降低難度,以保證孩子寫作的順利完成。評價中多采用鼓勵性語言,使孩子有成功體驗。興趣是智慧之門,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就會打開智慧和創(chuàng)新的大門,他們才會帶著這種興趣主動探挖,學習、寫作能力才會不斷提高;在興趣的吸引下,讓孩子學會積累,積累的多了,寫作時就如同探囊取物、手到擒來。
我從各方面激發(fā)萍萍的寫作興趣。如孩子親身經歷過的、喜聞樂見的事,或者是孩子身邊經常接觸的人或事。比如旅游寫游記,既陶冶性情,培養(yǎng)美感,又可以積累她的寫作素材,提高她的寫作水平。
平時生活中,指導孩子細心觀察。“我們身邊不是缺少寫作素材,而是缺少發(fā)現素材的能力;身邊不是缺少樂趣,而是我們自己缺少發(fā)現樂趣的能力”一個觀察力敏銳的人對于一般的環(huán)境,也能看出許多許多值得寫、值得謳歌的素材來。
2.自信心
寫的訓練不能僅局限于寫作文的時候,平時每天都可進行。就是咱們說的隨筆。一字一句,只要表達恰當,我就當場表揚鼓勵,以引起萍萍的興趣。因為寫讀書筆記要經過自己的緊張的思考活動,經過分析、思考、抽象、概括等過程,再通過一定的語言形式表達出來。這些訓練每天進行,實際上是為孩子提供了一個適合自我表現的機會。即使是寫作水平差點兒,也能讓孩子在自我價值的肯定中獲得寫作的自信心。隨筆寫的多了,她原先寫時的那種心理緊張程度就逐漸降低了,焦慮感就逐漸消失了,寫作習慣就初步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