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課前演講一分鐘(精選3篇)
語文課課前演講一分鐘 篇1
當自己孤身一人面對著星辰寂寥的夜空,有時會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我很重要嗎?”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這是一個宏大,復雜但又無法回避的一個問題。
也許,和輝煌宏大的集體相比,作為一個單薄的個體;我不重要。
或者,和處于社會金字塔頂尖位置上的精英相比,作為一個平凡的普通人,我不重要。
還有,對于一個我未曾涉足的世界,我這個陌生者也不重要。
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從此也就妄自菲薄,日趨墮落;直至被優(yōu)勝劣汰的生存法則當垃圾清理掉?不,恰恰相反。作為一個有思想,有靈魂的高級動物;我應該明白我存在的價值不是他人強加給我的定義。
世間萬物都需要遵從生老病死,春華秋實的宇宙法則;因此不論是一個偉岸的人還是一個卑微的人,他的人生就是短短幾十年的光陰刻度。人的生命來自于父母相愛的一瞬間,生在何時何地是自己無法決定的。一個人降臨人世間好比旭日東升,日上中天的軌跡是一個人成長,奮斗,走向成功的歷程。等到了夕陽西下時,他將會在在黃昏與暮色中回首生命之火燃燒的幾十年。保爾·柯察金說過“一個幸福的人在這個時候不應該感到虛度歲月”。這句話同樣與那本書的名字一起鏗鏘有力的走到了今天。生與死在宇宙空間里構成了無數(shù)條人生的線段,不過要想在這兩個端點間畫出怎樣的人生曲線,全靠每個人用心去施展。時間的長度是有限的,但價值是無限的,我們的生命是創(chuàng)造價值的過程。
人從生下來開始,他的生命就被賦予了一種無形的保障權。這就是人權。從刀耕火種的人類開端一直到電子信息技術掌控一切的今天,人權這個概念在戰(zhàn)火的洗禮下越發(fā)越清晰起來。罷黜奴隸制,承認猶太民族;這幾個舉世矚目的事件讓全世界真真切切地聽到了一聲聲捍衛(wèi)人權的吶喊。我們作為整個群體中的一個成員,我們每個人都是重要的。因為這個社會群體就是由無數(shù)個像我們這樣的人構成的,就好比沒有農(nóng)民的辛勤耕種,哪來的一望無垠的麥田;沒有一塊塊火成巖的堆積,哪來的聳入云霄的大山。面對整個社會有增無減的需求,我們還有理由妄自菲薄嗎?想想看,每個人都有意義務為社會的發(fā)展貢獻綿薄之力;因此每個人都有被尊重的權利,被承認的權利,被保護的權利。
整個社會是由一張無比繁大的關系網(wǎng)構成的。血親關系,親朋關系,戀愛關系,合作關系,師生關系等等;每一個人都在這個關系網(wǎng)中占有一席之地,成為連接一片區(qū)域內(nèi)的重要一環(huán)。對于我們的父母來說,我們是他們身體中的一部分。也許我們走路不小心被荊棘刺扎了一下,給他們帶來的卻可能是萬箭穿心般的痛。父愛母愛比天高,似海深;我們體內(nèi)的基因牢牢的嵌合在一起,守護著這不可替代的血緣親情。面對將我們生養(yǎng)十幾年的父母親人,我們的良心不允許我們面對含辛茹苦的養(yǎng)育之恩時說出“我不重要”這樣輕率的話。而且等到有一天,我們也會為人父母。到那時我們更肩負起了培育自己后代生命的重任。野獸尚知用身體為自己的幼崽遮風擋雨,何況早已在生物進化鏈上遙遙領先的人類?他們是我們的孩子,我們給他們體內(nèi)注入了最初的生命密碼,我們同樣有義務竭力讓他們健康茁壯的成長,成為社會中受人尊敬的一員。
從生命的本質(zhì),到生命的誕生,到生命的延續(xù);“我”作為一個生命個體應該能夠響亮的說出“我很重要”,不論面對蒼天還是大地,高山還是海洋;海枯石爛,信念永恒。這是一股內(nèi)心深處真正的自信,不是自負,更不是無知。
語文課課前演講一分鐘 篇2
也許是成長帶來的改變,有段時間,我對父親,是疏遠,甚至有些抵觸的。
在我一次次地暗示下,父親自然也明白了一些,他不會再親昵地牽我的手,拍我的肩,只是有時,他仍是始終放心不下。
很清楚地記得那一天。興致勃勃地和朋友約好去書店,父親卻固執(zhí)地送我,一面還不停地嘮叨一些“社會治安很亂”,“路上小偷很多”之類的話。我在一旁附和著,卻心不在焉。到了十字路口,我央求父親回去,我可不希望朋友看見父親憨實的體態(tài)。他拗不過我,只好勉強點頭。我舒了口氣,頭也不回地走了。
三月的陽光有些嫵媚,用絢麗的外衣不斷炫耀自已的身姿。這種妖嬈讓人有些困倦,用手遮住前額,不經(jīng)意地回頭,卻偶然地發(fā)現(xiàn)了十字路口處的影子,那雙很焦慮的眼睛。
步子自然地停下,那個影子,就那么堅定地在等待。陽光把他的前額照得有些發(fā)黑。那雙眼睛不停地眺望著遠方,他的眼神很集中,卻有些迷亂,但他的眼里卻有愛。
我就那么麻木地佇立著,看著他在人群中搜尋到我,并松下皺緊的眉,輕松地一笑。陽光在這一刻停止了躁動,空氣,潮濕得讓人想哭。我穩(wěn)了穩(wěn)情緒,控制了淚水,朝父親一個微笑。
一路走著,感受身后那雙愛的眼睛,我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擁有了許多,也許它抓不住,看不見,卻實實在在地讓你感受著幸福。
父愛如井,眼測不出深度,心望不穿沉浮,也許,他只會傻傻地用愛的眼睛去等待,但那其實,也就是兒女最真實的幸福……
語文課課前演講一分鐘 篇3
依稀記得小時候聽過一個故事:有一位母親,十分疼愛自己的兒子,在兩個兒子長大后,仍放心不下他們,整日郁郁寡歡,經(jīng)人問后才知,原來老婦人兩個兒子一個賣草鞋,一個賣雨傘。在睛天時,老婦人擔心大兒子的雨傘賣不出去;雨天時,老婦人擔心二兒子的草鞋賣不出去。了解這件事后,那人便勸她:“你換個角度看看,睛天時你二兒子的草鞋便能賣出;雨天時,你大兒子的雨傘便有銷路。”老婦人聽后,茅塞頓開,日日都十分開心。
其實,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十分簡單的道理:任何事物都具有其雙面性,換個角度看,便能看到一片嶄新的天地。
而生活中實常都會有困難和挫折,難道我們要和故事中的老婦人一樣只能終日滿面愁容,以淚洗面?不盡其然,蘇軾在遭遇逆境時仍能有“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的樂觀心態(tài);李白在面對困難時還抱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萬丈豪情;杜甫在衣不蔽體時依然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博大胸襟……回首古今中外,在遭遇困難仍不向它屈服,反而更加積極向上的人們不勝枚舉,和他們相比,我們面對的“紙老虎”又能有多么可怕呢?在“山重水復疑無路”時,轉眼一看,前方便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達·芬奇在學畫畫時,悟出了“一個雞蛋,從不同角度去看它時,形態(tài)也各不相同。”不錯,雞蛋尚且如此,那么生活中的事物不也如同一個多面體,“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嗎?
也許有人仍然覺得劉翔在20xx年奧運會退賽是件十分可恥的事。那么請你將你眼前的那面“斥責之鏡”轉個角度,也許你就會發(fā)現(xiàn):劉翔退賽是因腳傷,如果他勉強參賽,也得不到名次,相反,還有可能使腳傷加重。但他如果退賽,養(yǎng)精蓄銳,不就能再下一次比賽中取得更加優(yōu)異的成績嗎?
也許有人對20xx年中國女子體操隊在北京奧運會上獲得團體第一的驕人成績激動不已。但,又有幾個人知道女子體操隊員們在經(jīng)歷了雅典的第七的歷史最差成績時,無視了戴上了有色眼鏡的人們,換個角度思考,認得在得最低成績后只要有所進步,都是可喜可賀的,于是更加刻苦練習,終于在時隔四年后飛越谷底,登上了領獎臺的最高點。
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例如考試失利時,不能一昧地傷心難過。擦干眼淚,轉換視角,你不難發(fā)現(xiàn):考試的失利證明了我們的不足之處,使我們能在復習時不再不知從何做起,專門復習自己的不足,就能在下次的考試中得到理想的成績,“失敗是成功之母”也。
即使我們?nèi)〉昧顺煽,也不能驕傲自滿,將尾巴翹到天上去。摘下頭頂?shù)墓猸h(huán),轉換角度,你就會明白:一時的成績并不能說明一切,“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只有穩(wěn)扎穩(wěn)打,才能有更輝煌的成就。
在面對青面獠牙的惡魔時,轉頭一看,有可能是光芒四射的天使;在面對五彩繽紛的彩虹時,眼眸一轉,有可能是古樸典雅的石拱橋。換個角度思考問題,才能脫離表面看清本質(zhì),才能遠離浮躁明白內(nèi)涵,才能調(diào)整心態(tài)勇往直前!
不同的角度,不一樣的人生。視角決定心態(tài),心態(tài)決定成敗,成敗決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