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駿勵志演講:勤奮是我生命的發(fā)動機
一個天天到教育部門口“上班”的研一學生
因為性格的緣故,我大學時丟失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會——雖然成績第一,卻沒有拿到出國資格。但我沒有放棄可能屬于我的機會。
因為當時大學的出國名額經(jīng)常有用不掉的,于是我給每個學校打電話詢問是否有出國名額。幸運的是,我居然發(fā)現(xiàn)了一所學校有——北京廣播學院。當我發(fā)現(xiàn)這個機會時,就趕緊把廣播學院寫上我的第二志愿。北廣的研究生老師問我:我覺得你的考試成績很不錯呀,為什么要來廣院呢?我說我是為了中國的廣播事業(yè)而來的。
他不理解:那么好的學校,那么好的分數(shù),居然不在本校,要來廣播學院?我們可以接受你,但你要記住一點:這里只是研究生班,不能拿碩士文憑。我當時就表白:為了中國的廣播事業(yè),有沒有學位沒那么重要。我來的目的很明確!
把資料全部轉(zhuǎn)到北京廣播學院后我就開始爭取出國機會了。如果出不了國,我就會變成一個只讀過碩士班、沒有文憑的學生呀。我問老師:聽說學校出國研究生名額還沒用完。他說:對。但已經(jīng)過期了。你不是為廣播事業(yè)而來嗎?怎么跟出國有關?我一本正經(jīng)地說:中國的廣播事業(yè)很落后,需要去國外學習一些先進的理念、先進的技術回來呀!
雖然已經(jīng)過期,但我還是立刻準備到教育部去反映這個情況。我拿著資料跑到教育部出國司。他們說工作已結(jié)束,已經(jīng)報部委領導了,不可能有特例。
于是我開始每天到教育部去上班——當然只是在部門口。每天早上我都比司長提前到,他7點半上班,我就7點到,每天早上都問候他:早安。中午他出來吃飯,我就說:李司長,您吃飽一點。他覺得奇怪,因為他早就不記得我了。吃完飯,我會說:中午還早,您休息一會兒。晚上下班時,我會說:明天可能下雨,您別忘了帶傘。但他仍然沒有理會我。第二、第三、第四天我繼續(xù)這么做。
人不怕狠,就怕被惦記。當時我采取暴力行動,可以嗎?犯法。我寫信有用嗎?沒用。我直接找他,強勢姿態(tài)對他?不可能。人類最原始的溝通方式是什么?是感動,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個人無論成長到什么高度,他為之感動的東西都是相似的,你要做的,只是用自己的方式來表現(xiàn)。
很多天過去了,他已經(jīng)頂不住了,連我都快頂不住了:每天這么早上班,還這么晚下班。第五天,他問我:同志,你到底要干什么?我回答:我就是廣播學院那個,關于出國研究生的事曾找過您。下午時,見我還站在那里,他也開始跟我打招呼:跟我上來一下!就這一句話,我就知道有門了。
下午我就把新的資料交給他。就這樣:通過努力,把一個在外人看上去根本遙不可及的機會,變成了我的機會?康氖鞘裁?靠的是勤奮,靠的是執(zhí)著,靠的是熱情。
當有一個機會離你一步時,你不妨學唐駿的方式試試?很多人不知道碰到這種壁壘該怎么做?離它遠去?那機會肯定離你遠去。直接的沖撞?一定是頭破血流。那既不能去撞,又不能跑開。到底怎么辦?繞過去!
我和“宏觀經(jīng)濟學”緊密相關
昨天我在日本跟幾大證券公司開會,聊到一些宏觀經(jīng)濟方面的事。他們很奇怪:沒想到唐駿對宏觀經(jīng)濟也有了解。我說不是了解,而是親身經(jīng)歷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