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舌尖上的美食演講稿集合(通用3篇)
2023舌尖上的美食演講稿集合 篇1
我并不是一個美食家,但是我是一個對吃很講究的人,我從不亂吃東西,我吃東西是從健康的角度來考慮的,只要是對身體健康有利的東西,不管是好吃還是不好吃,我都要吃,而且我在飲食的過程中還會注意各種膳食的合理搭配,比如:肉類與素菜的搭配呀,水果與雜糧相配合呀等等,現(xiàn)在許多人都在追求所謂的綠色食品,這表明人們對美食的要求已經(jīng)上升到了對健康有利的概念了。
我吃東西也講求變化,就算是再好吃的美食,要是天天重復(fù)吃,也不會覺得好吃了,有些東西偶爾難得吃上一兩回的時候,那才算好吃,畢竟物以稀為貴吧。
中國的飲食文化是極為豐富的,各地都有獨特的美食。而在西安,羊肉泡饃就成了你必須品嘗的佳肴之一。
羊肉泡饃無論做法還是吃法都是很講究的。制作時先將優(yōu)質(zhì)羊肉洗好切成片,再加以各種佐料大火煮爛。這時,店家會給你一個大碗和兩個饃。
吃羊肉泡饃最主要的就是掰饃,越細越好,泡起來才更入味,通常黃豆打小就可以了。接著將滾燙的羊肉湯倒入碗中,同時配以蔥末、香菜、粉絲、鹽、味精和地道的陜西油潑辣子,一碗羊肉泡饃就完成了。
看著這碗羊肉泡饃,就像一件完美而又杰出的藝術(shù)品。紅紅的辣子油漂浮在湯上、灰蒙蒙的羊肉、翠綠的香菜和蔥末、晶瑩剔透的粉絲、雪白的饃,真令人賞心悅目?粗粗曳路鹂吹窖蛉鉁兂闪舜蠛#蹢l就像層層波浪,饃塊的肉片就像星羅棋布的小島,而翠綠的蔥末就像點綴在小島上郁郁蔥蔥的樹木。
羊肉泡饃的香味也十分誘人。那濃郁的香味早就已經(jīng)隨著熱氣四處彌漫,它就像一只無形的手勾住了我的鼻子,令人垂涎三尺。
這時我也顧不上什么紳士風(fēng)度,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真是鮮、香、辣。羊肉的醇香,香菜和蔥末的清香,泡饃的柔軟筋道,油潑辣子的香辣,這就是羊肉泡饃的特色。再喝上一口羊肉湯,真是鮮美至極!如果再配以幾顆糖蒜,就更是享受了。湯鮮而不膻,羊肉肥而不膩,泡饃細膩柔軟充滿湯的鮮美和饃原有的香味,粉條爽滑可口,這就是我對羊肉泡饃的評價。一股腦吃完這些,全身發(fā)熱,頭上也冒汗了,總之就一個字:“爽!”
羊肉泡饃不僅色香味形俱全,歷史也很悠久,也許是因為它是古城西安的名吃吧。羊肉泡饃早在周朝就有了,那時叫做羊羹。關(guān)于它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相傳,宋太祖趙匡胤未得志時生活貧困,流落長安街頭。一天,他身上只剩下兩塊干饃,十分干硬無法下咽。一位好心的羊肉鋪店主看他可憐就給了他一碗滾燙的羊肉湯。趙匡胤將干饃掰碎吃了起來,吃得渾身發(fā)熱,饑寒全消,后來他當上了皇帝,這一美食就出了名。
羊肉泡饃如今已享有盛名,它深受北方各族人民喜愛,許多國際友人也爭先品嘗,一飽口福。羊肉泡饃已經(jīng)成為陜西小吃的“代表”!
2023舌尖上的美食演講稿集合 篇2
美食是我國的瑰寶,更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
首先介紹的是陜西的風(fēng)味小吃羊肉泡饃。在陜西吃羊肉泡饃,特別方便,西安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羊肉泡饃館。走進去,你會立刻感到有一股羊肉香味撲面而來,吃羊肉泡饃可不能干等著,還得動動手。你買到饃后,還要拿一個粗瓷碗,這碗非常大,沒勁的人可拿不動呢!吃羊肉泡饃,主要還是掰饃。饃掰的越細越好,據(jù)說饃饃掰的細,味兒就可以進入饃里。你看那位白發(fā)白須的老爺爺雖然手兒在顫抖,饃卻掰得格外細,那專注的神情好像在完成一件精美的藝術(shù)品。饃掰好后就送到服務(wù)臺,不一會兒,你的羊肉泡饃,就煮好了。往里漂滿蔥花,還有又大又肥的羊肉和細長的粉絲,使人饞言欲滴。
第二個是柯橋豆腐干。它歷史悠久,吃法多樣,味道又各異所以特別招人喜歡。如果把柯橋豆腐干放進霉克菜梗水中浸泡一兩天,又成了一絕――臭豆腐干。那臭豆腐其貌不揚,聞著還特別臭,但是吃起來卻特別香。它還可以蒸著吃,那是,又香又滑,又嫩特別爽口特別鮮嫩。而今日吃呢,又別有風(fēng)味。先把它洗干凈凈,再放在油中炸一直炸到它變成金_時,那溢出的香味可以讓你的口水“飛流直下三千尺”。這時撈出來蘸點麻辣醬什么的再吃,外面脆脆的里面軟軟的鄉(xiāng)中有臭臭中有香,又甜又辣,又脆又韌。嗨!那味道別提了!
最后介紹的是大理的乳扇。它不僅好吃,而且制作工藝很特別。首先把奶漿放在鍋內(nèi),輕輕搖晃,使奶漿的蛋白質(zhì)和脂肪逐漸凝成一團,再用竹筷拉開,攤成薄餅卷放在預(yù)先備好的竹架上晾干,這樣就成了大理的乳扇。乳扇的吃法很特別,要先將它放在電爐上烘烤成乳扇卷后再放到砧板上剁碎,再投進甜茶內(nèi),它的味道也不錯。還有一種方法是鹽食法。就是用小火把香油燒熱,然后把乳扇放進鍋內(nèi),煎黃后再撒上鹽沫,各種吃法也特別爽口。
看到這些美食,你的口水是不是已經(jīng)“飛流直下三千尺”了呢?
2023舌尖上的美食演講稿集合 篇3
自古以來,有很多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文人騷客都盛贊家鄉(xiāng)的山、家鄉(xiāng)的水,好象每每思念起家鄉(xiāng),必然是想念家鄉(xiāng)的山水,或者是家鄉(xiāng)的人。而我卻固執(zhí)地認為,想念家鄉(xiāng),實實在在地是想念家鄉(xiāng)的美食。
難道不是嗎?想念親人朋友的時候,可以打個電話、發(fā)個短信、或是發(fā)個電子郵件,可是想念家鄉(xiāng)的美食呢,卻無論如何也無法排解。我來深圳已有些年了,每每讓我對家鄉(xiāng)留戀最多的,竟然是那永遠魂牽夢縈的家鄉(xiāng)的美食。
莜面,是莜麥子實磨成面后做成的一種食品。
印象中只有內(nèi)蒙古才種莜麥,所以也只有內(nèi)蒙古人才懂得怎樣吃莜面。
現(xiàn)在的年輕人會做莜面的已經(jīng)不多了。聽老人們說,和莜面要一半莜面、一半水,要剛剛煮開的滾燙的水,立即沖入莜面中,這樣活成的面才夠軟夠筋道。莜面活好后,可以任意搓成各種形狀,有窩窩、魚魚、頓頓、饸饹等,還可以和上土豆泥,做成山藥魚、金棍,也可以包上餡,做成莜面餃餃。這時就可以上籠屜蒸了,一般最多蒸十分鐘就熟了。當然還要調(diào)好拌莜面的各種湯料。湯料有涼湯和熱湯之分,涼湯用黃瓜、水蘿卜、豆芽菜、熟土豆條、尖椒、香菜加各種調(diào)味料調(diào)制而成,熱湯是用羊肉、蘑菇、土豆煮成,如果愛吃辣味的,還可以熗些辣椒油,拌在面里。
其實我在離開內(nèi)蒙古以前是不大愛吃莜面的?赡苁请x開了家鄉(xiāng),便有了思念家鄉(xiāng)的情節(jié),感覺到天下美味都不如莜面好吃,便讓家里人寄來了速食莜面,象方便面一樣,用開水一泡就可以吃,可是味道實在是太差了,沒吃幾次,就把它丟在那里,再也不去吃它了。
看到這里,你也許會問我:你從家里帶些莜面過來自己做不就可以了嗎?那我再告訴你一個知識,生長在內(nèi)蒙古的莜面只有用內(nèi)蒙古的水和面才可以蒸得熟。不信,你可以看看深圳的大街小巷,全國各地哪里的特色小吃沒有,卻獨獨缺了內(nèi)蒙古的莜面。
每每與廣東朋友一起喝早茶,品嘗著廣式稍麥,我必自豪地說,你們這叫什么稍麥呀,等你們?nèi)チ撕艉秃铺,嘗過了我們那里的稍麥,便會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稍麥了。
是啊,來過呼和浩特的人都會對這里特有的早餐——稍麥留下深刻的印象。
每天清早,天剛蒙蒙亮,大街小巷的餐廳便都忙碌起來。要選紅白相間的上好羊肉和新鮮大蔥,用機器攪碎,加油、鹽、味精、香料等拌勻,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加燜子了。燜子要用生土豆粉加一定量的清水,在火上熬制而成,熬好的燜子是透明的凍狀,這時加進拌好的羊肉餡,拌餡這道工序就做完了。稍麥皮一般是頭天就搟好了的,用上好的雪花粉和面,搟成餃子皮一樣的形狀,然后把搟好的皮夾生淀粉一層層落摞起來,最后用特制的木棰把邊搟開,這樣做成的稍麥才會像盛開的花朵一樣。包好餡就可以上鍋蒸了。蒸稍麥也有講究,不能用金屬籠屜,只能用竹子或木頭、草編的籠屜,這樣蒸出的稍麥才不會塌底。
食客們往往早早地就來了,要一壺釅釅的磚茶,邊喝邊等著稍麥上桌了。剛出鍋的稍麥個個鮮嫩飽滿、晶瑩剔透,看著都讓人饞涎欲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