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做人禮儀的演講稿(通用3篇)
關(guān)于做人禮儀的演講稿 篇1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有名的禮儀之國,“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余!边@些都是古代的禮儀。那現(xiàn)在的禮儀又是什么呢?現(xiàn)在的禮儀是在古代的基礎(chǔ)上又增加了好多,比如——助人為樂,乘車落座有先后,禮讓三先。
我也經(jīng)歷過這樣的一件事,一天我和媽媽乘坐地鐵,在我們上車時,有一位滿頭銀發(fā)的老奶奶和一個大哥哥也進了地鐵,大哥哥看了看只有一個座位了,哥哥也看見了我就說:“小妹妹你來坐吧,”我連忙搖搖手說:“還是給老奶奶坐吧,她年紀大了,需要休息,我長大了,我可以的!边@時只聽見老奶奶說:“小朋友還是你坐吧”我趕緊跑過去,把老奶奶扶到座位上并說:“還是您坐吧。”老奶奶笑了笑,慈祥地摸著我的頭說:“小朋友真懂事,”聽到了奶奶的夸講,我的心里像吃了蜜糖一樣甜絲絲的,我激動地看向媽媽,只見媽媽的臉上露出了欣慰,自豪的笑容。我想:雖然我有點累,但是能幫助到一位需要幫助的人,我也很快樂。
從那以后,我?guī)椭嗽S許多多需要幫助的人,我一直銘記著——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關(guān)于做人禮儀的演講稿 篇2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禮儀伴我行”。
文明禮儀是什么?
文明禮儀是自律、尊重行為準則,文明禮儀是尊重和理解他人的過程和手段,文明禮儀是個人素質(zhì)和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是個人道德和社會道德的體現(xiàn),是城市和國家的面貌。
每當我聽到“請到天涯海角來,這里四季春常在。海南島上春風暖,好花叫你喜心懷”這首歌的時候,我為自己出生在海南島,生活在海南島而感到自豪。
看!在浩瀚的南海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正在冉冉升起。這里的天空如此清澈,空氣如此清新。美麗的.海濱風光,東郊椰子樹秀麗。大東海、鹿回頭、天涯海角、大小洞穴……美麗的風景是無數(shù)的,讓人流連忘返;瓊臺學院、東坡學院、伏波古廟……有許多名勝古跡。
海南島,你不愧是“東方的夏威夷”,是地球村中的一片凈土。20__年1月4日,《關(guān)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shè)發(fā)展的若干意見》被發(fā)布,從此,“建設(shè)海南國際旅游島”主旋律被唱響,《請到天涯海角來》唱出了寶島的魅力!
我曾多次問自己:作為新時代的少先隊員,以及“國際旅游島”建設(shè)中的小使者,我該怎么做?
時代告訴我們,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要從自己的言談舉止的每一個細節(jié)入手,自覺地貫徹我們應該遵守的文明禮儀。也許有人說,文明禮儀不就是說幾句客氣話嗎?其實不然,文明禮儀對整個社會習俗,對我們自身內(nèi)在的修養(yǎng)有著不可估量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那么,在建設(shè)國際旅游島的今天,我們將向世界展示一種什么樣的風格呢?當然,我想在座的同學一定會齊聲回答——我們要向世界展示我們祖國,我們海南具備的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和文明禮儀!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離不開我們平時在日常生活中逐漸養(yǎng)成的“懂禮貌,講禮儀”的良好行為規(guī)范。
“文明禮儀”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本學期,我校每天進行三次清掃,經(jīng)常為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還邀請專家到學校進行多次“文明禮儀知識”教育講座。我相信,通過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我們一定能創(chuàng)造一個文明美麗的校園。
文明行為取決于日常實踐,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積極參與學校和社會組織的各種文明禮儀的宣傳活動和實踐活動,為寶島的未來做出自己的努力,讓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記住這個寶島,愛上這個寶島。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我們一定要努力做到:舉止端莊,言行文明,品德高尚,尊敬老師,團結(jié)同學,讓文明禮儀陪伴我們做一個新時代的小使者!
我的演講到此結(jié)束,謝謝大家!
關(guān)于做人禮儀的演講稿 篇3
時間,像不絕的江水一樣,不可阻擋的前進著。于是,一日日,一年年,眨眼間,我已近十六了,在悄然無聲里,就這樣懵懵懂懂地被裹入了青春的航線。
在那里,我最愛的便數(shù)夜晚了。下課的時候,我總會在喧鬧的樓道里一個人靜靜地往下看?茨菢堑揽湛,小院靜靜,微風輕輕,小草曳曳……一切的一切都顯得那么的夢幻,可他們又是那樣真切地映入我的眼簾,浮在我的心海里。這時候,我常常會問自我——我來那里上學究竟是為了什么?我也常常會被自我難住。也許我會機械地回答:“為了學習!钡颐靼,那并不是真的。在我的心里,有一個答案深深埋藏:我到那里不僅僅是為了學習,而更多的是,培養(yǎng)一種正確的態(tài)度,是做學問的態(tài)度,更是做人的態(tài)度。
也就是說:學做人要比學做學問更重要。學做人乃成“德”,做學問乃成“才”,德才兼?zhèn)錇槭ト,無才無德為庸人,有德無才為賢人,有才無德為小人。所以,人生在世,若要名垂青史,定要先學做人,然后再做學問方可;若是要遺臭萬年,便大可不必學做人了。
縱觀歷史,不知又有多少樁樁件件這樣的例子:著名的清官陶侃,年輕時曾做過管理魚塘的小官。一天,他曾將一罐咸魚送給母親,母親卻原封不動地退了回來,并語重心長的對他說:“你做了官,卻拿了公家的東西來送與我,這不僅僅沒有什么好處,反而增添了我的憂愁啊!”陶侃極為震動,才明白了“德”的重要性,從此牢記母訓,終成清廉的大官。恰恰相反,大奸臣秦檜,可謂才高八斗,他的書法繪畫堪稱絕佳,可是沒有了“德”,不懂得做人的底線,做出了一樁樁賣國求榮的糟粕事來,縱是壽長,也終難免罵名千載……
古人有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試問,不學會做人,何以為“德”?沒有了“德”,又何以談“修身”呢?沒有“修身”,又怎能“平天下呢?”我們青少年,趁著這青春正好,必應志存高遠,那就須要先學會做人,方可成功。
也許,生活就是這么簡單:學會做人,學會做學問。學習的同時,也要注意生活,留心生活中的美,也亦是做人歡樂生活的基礎(chǔ)。勤奮努力,把握機會,與時賽跑……傳說中三點一線的妖魔化的高中生活,也能夠那么的趣味,哪怕僅有一分鐘,也是美的享受:在月夜中去傾聽蛐蛐的合奏,在雨夜里去傾聽蛙的獨白,在有風的夜晚靜聽的歌聲,在平靜的夜晚感受寂寞的寂寞……
在生活中學會做人,在平凡中活出自我,用一顆溫暖的心來對待他人,讓做人的真理貫徹我們每一天的生活,所以,請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