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政治演講稿
事實上,許許多多的對世界發(fā)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的科學技術產品均是在世博會展出后迅速推廣的:
1851年,首屆博覽會中,展出了英國工業(yè)革命所產生的經濟成就和參展國家先進的工業(yè)品,如左輪手槍、自動鏈式精紡機、大功率蒸汽機、軌道蒸汽牽引機、高速汽輪船、起重機以及先進的煉鋼法、隧道和橋梁等模型;
1855年,巴黎世博會展出了混凝土、鋼制品、鋁制品和橡膠等;
1862年的倫敦博覽會展出了新的工業(yè)產品——縫紉機、印刷機和火車;
1873年的維也納博覽會首次展示了電動馬達;
1876年,美國費城博覽會上,大量的美國技術展現(xiàn)在歐洲人面前,有收割機、打字機、電話、冰庫車,還有由同一條電線同步拍發(fā)兩項消息的雙重電報機;
1878年,巴黎世界博覽會展出了貝爾的電話、愛迪生的留聲機、冷凍船等劃時代的發(fā)明;
1889年,巴黎世博會主題塔著名的埃菲爾鐵塔,至今成為法國和巴黎乃至世界的象征;
1893年,芝加哥世博會上,電的發(fā)明和應用,使其成為此屆世博會中最耀眼的“明星”:首次使用交流發(fā)電系統(tǒng),并用玻璃管吹制出字母和圖形形狀,霓虹照亮巴黎夜空;
1939年美國紐約世博會上,磁帶錄音機、電視機、尼龍、塑料制品等嶄露頭角;
1958年,二戰(zhàn)后的第一次世博會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辦。博覽會的中心飾物是一個巨大的原子結構模型。它象征著人類安全、和平地應用原子能;
1962年,美國西雅圖世博會上,首次展出了航天器,表明人類已經能夠借助高科技的威力進入宇宙;
1964年,美國紐約再次舉辦世博會,博覽會展示了復合屏幕、座椅連動式影像式娛樂、伏茲鏡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展示了可口可樂和“迪斯尼”主題公園;
1970年,日本大阪世界博覽會上,美國館展出了“月亮上的石頭”,此次博覽會也讓日本第一次以世界發(fā)達國家的形象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
XX年,漢諾威世博會時,漢諾威市進行了isdn(綜合業(yè)務數字網)網絡建設,使其成為信息流和快速交通流的交匯點……
同樣,XX年世界博覽會在中國舉辦不但說明了我國政治、經濟、科技和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為世人所注目,也預示著我們正在偉大民族復興的道路上大踏步前進。
當年父輩被瓜分 今日成了東道主
和許多發(fā)展中國家一樣,中國人對世博會既熟悉又陌生。中國參與世博會始于晚清。1866年,總理衙門首度受邀參加法國巴黎博覽會,但置之未理。清政府一向以“天朝”自居,對出洋參賽并不重視,目之為賽珍耀奇、無益之舉。把“世博會”譯為“賽奇會”、“炫奇會”、“聚珍會”、“聚寶會”等,隱然含有“奇技淫巧”的鄙薄之意;
1873年,維也納世界博覽會上,代表中國人去觀摩的卻是一個叫包臘的英國人。他是由當時清朝的“總稅務司”——英國人赫德委派的。中國的參展方式本身成為“賽奇會”的一“奇”;
1876年,美國費城世博會,中國政府第一次派中國工商業(yè)代表李圭一人參加;
1915年,中國參加了巴拿馬世博會,有張小泉剪刀、西鳳酒、茅臺酒、魏氏風箏、茅臺酒等傳統(tǒng)手工藝品獲獎,被人譏笑稱:中國除了這些東西外,沒別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