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網(wǎng)課為主題的演講稿(精選3篇)
以網(wǎng)課為主題的演講稿 篇1
。
1、從大群體的角度來談:弊大于利
疫情的到來不得不讓我們居家上起課,而課就是坐在電子產(chǎn)品前更大程度的使用我們的眼睛,而近幾年青少年的視力平均值遠遠低于沒有電子產(chǎn)品的時代,最近兩年的疫情更是給我們視力低下的中學生們是加對眼睛壓力,開學定然會有一個明顯的下降。
我們天天奔赴的學校當然是一個充滿青春的氣息的一個地方,童年的大部分美好以及難忘的回憶就在學校產(chǎn)生,陽光照在我們布滿青春痘的臉上顯得格外和充滿活力,可是課卻只能盯著冰冷的屏幕,要坐就是坐上一天之久,時間長了我們真的會覺得這是件好事嗎?同時身邊也缺少了學習的氛圍,對于開學的測試一定會讓你們更深有體會。
課更加考察自律性,而自律不是口上說說這么容易的,它是需要你真實付出的,在學校老師盯的就很“死”了,成績還是上不去更何況自己在家沒什么人管的情況下呢?
這些對于初一初二的學弟學妹們還是可以接受的,但對于初三不到一百天就要中考的學長學姐們他們的壓力難道不會因課的到來變得更大了?更焦慮了?
2、從學生個人的角度:利大于弊
學校的體育課,以及跑完會很累的大課間都大大消耗了我們學生的體力,往往一星期下來就會腰酸背痛,而在家上課既能合理的運動又在大家鍛煉的基礎(chǔ)上減輕了負擔。
上教學的效果可能不怎么好,進度也會慢,還需要學生的過渡期,但往往對于學習較好的同學來說是個更好的查漏補缺的機會比如可以利用電子設(shè)備來和老師深入討論或者利用空余時間來看看課程回放從中把知識再吃透一點等等。
雖然時間大多數(shù)會讓我們坐在屏幕前但還是有很多時間會給我們自由分配,這就讓學生們更有自己的自由空間來做自己想做的,來提升我們的業(yè)余能力,做一些我們自己更感興趣的事物而不是天天悶在書和筆上。
對于在學校視力不好的同學經(jīng)我的觀察有的把眼睛瞇成一條縫去努力的`獲得黑板上的信息,這些看著很累人的行為可能會比大量看手機還要更加傷害眼睛!我相信這一部分同學不會少!曾今我也是這里面的一員,坐在最后一排眼睛看不到黑板,但自從疫情大爆發(fā)上了課,筆記和知識就在眼前,真的很便于記全筆記和重要的知識點,因此會更深入的聽老師的講課,我相信課鍛煉了不少人記筆記的習慣甚至喜愛,給我們培養(yǎng)了一個好習慣。
今天也在晚飯的時候問了問媽媽:“媽!你覺得線下好還是課好呀?”媽媽很真實的回答我:“廢話,當然是線下,你媽媽我可是平常不吃午飯的,你要是在家我還要整午飯,你在家還會和我搶電視,我巴不得你一星期全在學校勒!”看著媽媽的表情我算是理解的透透的了。
以網(wǎng)課為主題的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隨著現(xiàn)在人們生活的不斷富裕,浪費的現(xiàn)象也越來越多——嚼了一半的面包,咬了一口的饅頭,吃了一半的米飯,喝了一半的湯……這些在貧困地區(qū)吃不到的食物卻被我們無情地扔進了垃圾桶。在生活中,許多鋪張浪費的現(xiàn)象沒能得到全面的控制。有關(guān)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人在飯桌上浪費的糧食一年高達20__億元,被扔掉的食物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糧食,舌尖上的浪費讓我們覺得十分心痛。
“崇尚節(jié)儉,摒棄浪費”從我做起。記得我小時候有一天中午,我把飯盛得滿滿的,可是因為沒有我愛吃的菜,我就打算趁著爸爸媽媽不注意的時候把飯倒掉,結(jié)果不巧被爸媽發(fā)現(xiàn)了。爸爸嚴厲地問我:“為什么要把飯倒掉?”我一本正經(jīng)地說:“因為沒有我愛吃的菜!眿寢屨f:“你不是學過《憫農(nóng)》這首詩嗎?背一遍。”我一愣,漫不經(jīng)心地背著:“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眿寢屨f:“既然你會背這首詩,那怎么不在行動上愛惜糧食呢?你知道嗎?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糧食汗珠換。人人節(jié)約一粒米,拯救世間千萬人。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我聽著臉紅了,又重新回到餐桌上,大口大口地把米飯吃完了。從那以后,我心中就有一個概念:愛惜糧食,從我做起,杜絕浪費,現(xiàn)在做起!
后來,我從電視上了解到世界上還有許多貧困地區(qū)的人們因為沒有糧食吃而被活活地餓死,還有一些貧困地區(qū)的人們吃的是粗糠和雜糧,各個都是面黃肌瘦的。每當我看見垃圾桶邊上放著許多剩菜剩飯時,我的腦海里就會浮現(xiàn)貧困山區(qū)農(nóng)民饑餓的情景,心里覺得很慚愧,這些米飯可都是農(nóng)民伯伯辛苦的勞動和勤勞的汗水換來的!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愛惜糧食,人人有責!”其實節(jié)約糧食做起來很簡單:吃多少盛多少,不要剩飯菜;不挑食、不浪費。注重節(jié)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把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節(jié)儉樸素的傳統(tǒng)美德發(fā)揚光大,在崇尚節(jié)儉的綠色生活方式中擁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以網(wǎng)課為主題的演講稿 篇3
人之初,性本善。人生來本是善良的個體,這便是人與動物之間最基本的區(qū)別。父母在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之初,就給予了我們單純的本質(zhì),成人后,我們歷經(jīng)世俗紛擾,或許會收獲所謂的財富,取得一些自以為是的小小成就。然而,又有幾人能堅守住那份最初的善良?到頭來,取得成就的我們,只會愈發(fā)迷茫,因為我們失去了單純的本質(zhì)。所以說,堅守善良,才是最大的成功。
善良,是一種善心。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多多少少會有些摩擦,多一點理解,多一點寬容,不但善待了他人,也使自己得益。美國著名飛行員胡佛在一次飛回洛杉磯的途中,飛機兩個引擎同時失靈,幸虧他的技術(shù)高超,飛機才奇跡般安全著陸。后經(jīng)調(diào)查,才知是一位機械工在胡佛的飛機螺旋槳里裝了噴氣機用油,導致事故發(fā)生。然而,胡佛知道真相后,并未大發(fā)雷霆,而是伸手抱住機械工的肩膀說:“為了證明你能干好,我想請你幫我的飛機做維修工作。”機械工答應后,胡佛的飛機再未出過任何差錯。試想,如果胡佛一直怒斥這位機械工,不依不饒地追究事故責任,那只會使這位工人聲譽俱毀,并且在其他人心中留下不好的結(jié)果。所以不如寬容待人,以善待人,又何嘗不是一種智慧呢!
善良,是一種良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們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強加給別人,便是違背了良知。相信大家聽過良心油條哥劉洪安的故事吧!這個80后大學生自主創(chuàng)業(yè),擺攤賣油條,從不用一滴復炸油,使用的都是一級大豆色拉油。盡管他的油條比別家要貴幾塊錢,但他的生意卻日漸紅火,不但沒有賠錢,還會賺錢,因為油條哥賣的是良心,贏得的是真心,良心就是最好的廣告。每個人都面臨良心與利益的選擇,當今社會,多少人選擇了后者,而將良心拋在腦后,他們不會明白,良知才是最大的財富,它會讓你收獲千金不換的寶藏——信任。
良心,是一種愛心。一個人若是能無私付出,盡己之力幫助他人,便是世間平凡而偉大的存在。6月13日,贛州石城縣年僅11歲的劉太陽腦死亡后,他的父親將兒子有用的器官無償捐獻,挽救了至少五人的生命。他的角膜移植給了一位家庭貧困的40多歲的中年婦女,這位從黑暗世界逃出來的女人對劉太陽一家感激不盡。當劉太陽的父親得知這位婦女家中貧困時,硬是將自己隨身攜帶的400多元錢捐給了這個母親,還將3000多元慰問金捐給了紅十字會。他說:“我希望兒子的生命在被移植人身上繼續(xù)延續(xù),希望他們好好活下去,也做一個心中有愛,幫助別人的人。”無私奉獻,傾其所有,這便是對社會的大愛。
善良,是寬容待人,不斤斤計較;是良心待人,不坑蒙拐騙;是無私奉獻,不求回報。試著打開心門,去發(fā)掘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那單純、善良的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