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憲法的演講稿(精選3篇)
5分鐘憲法的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說起憲法,可能有的同學覺得陌生,但說起“法律”二字,許多人肯定會說,太熟悉了。其實,憲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據,一切法律法規(guī)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憲法具有的法律效力。曾有人形象的將憲法與其他法律的關系比作“母子”關系,這就很好地詮釋了憲法的重要地位。所謂“依法治國”其實質就是依憲治國。
要依法依憲治國,指出“要努力建設法治中國,以更好發(fā)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作用”,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的確,法治是一個國家發(fā)展的重要保障,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是幾千年來無數仁人志士不斷追求的社會公平正義的守護神,更是我們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保護神。
爺爺曾經說過,法律要從娃娃抓起,作為小學生的我,必須從小就積極自覺的學法,做個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孩子,讓法律伴我健康成長。
我曾在電視上看到過這樣一則新聞:一個地方的部門法規(guī)與憲法精神相違背,后被依法取消,這就凸顯了憲法的嚴肅性。
曾聽老師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名本來成績很好的中學生,因沉溺于網絡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受老師批評后心里不服,逃學曠課,連家長的話也不聽,慢慢發(fā)展到騙錢偷錢上網,最后竟為了籌到上網的錢而去搶劫殺人,一朵本該是花季的人生過早的凋落了。這樣害了別人也毀了自己。
在學校,老師經常告誡我們:不玩危險游戲,不能追逐打鬧,上、下樓要排隊慢行,上、下學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因為一個小小的過錯,有可能釀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在家,爸媽常跟我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從小就要做個守規(guī)矩有責任感的人,說話做事要誠實守信,要孝親敬長,要愛國明禮。
“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作為學生的我,不僅要學憲法等法律知識,還要大力宣傳法律知識,更要遵法守法用法,用法律約束我們的言行,用法律指導我們前行。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未來,讓法律之花在我們的心田綻放,愿我們在法治的藍天下健康成長,希我們的校園更加和諧,我們的社會更加美好。
5分鐘憲法的演講稿 篇2
有一句狠話,叫做“人比人該死,貨比貨該扔”。意思是,人與人的生活質量,人與人使用的貨物,要是相比的話,會讓弱勢的一方,萬分難堪。
作為一個小男孩,看到別人家腳踩的地方都遠遠勝過自己睡覺的地方,向母親哭訴。這件事實在是讓人痛苦、糾結。幸運的是,這小男孩有一位能與孟母相比的好母親。這位母親給了孩子一生難忘的教導,人活著要有尊嚴,有了尊嚴,就能擁有最美好的生活。
什么是尊嚴?一個人的尊嚴,就是活著要讓人看得起,就是要能讓人敬佩。
怎樣才能讓人看得起?怎樣才能讓人敬佩?我以為,要讓人敬佩,就必須擁有正直善良的品行,淵博豐富的知識,矢志不移的夢想,勇于創(chuàng)新的意識,頑強拼搏的精神,吃苦耐勞的行為……
有了這些,我們就會懂得如何與別人比。比物質財富,還是比健康狀況?比身份地位,還是比品德修養(yǎng)?……現實生活中,物質財富多的,身份地位高的,不一定就身體健康,不一定就品德高尚,他的人生不一定就有意義,他活著不一定就能得到別人的尊重。人活著,如果只是與別人比物質生活、比好吃懶做,那么這樣的人,必然會被人鄙視。人活在世上,總是貪婪別人的財富,必然會低三下四、以求得別人的施舍,永遠只會讓人瞧不起。
要與別人比身體的健全,司馬遷毫無尊嚴,但是,要比對中國文化的貢獻,則是頂天立地。要比官位的大小,李白、杜甫也毫無尊嚴,但是要是比詩歌、人格,李白、杜甫必將流芳千古,永垂青史。要比富貴,和珅甚至可以說超過了皇家,但是,要比對國家、民族的貢獻,他永遠都只是歷史的罪人。要比相貌,汪精衛(wèi)也是數得著的風流瀟灑,但是他卻是遺臭萬年的賣國賊。
如果能夠做到“兒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那么,這兒子就是有尊嚴的兒子,這狗就是有尊嚴的狗。一個人,國籍故鄉(xiāng)無可選擇,父母家庭無可選擇,智力天資無可選擇,身高長相無可選擇,但是,選擇走什么樣的道路,以怎樣的生命方式度過自己的一生,是我們自己可以選擇的。
孟母擇鄰,就是要求孟子活著要與有知識、有志向的人相比;就是要求孟子活著,要有尊嚴。前面說到的小男孩——就是傅雷,他的童年是幸運的,正是在母親的教育影響下,他不斷地發(fā)奮努力,終于成為讓一代人敬重的大翻譯家。
永遠不能自暴自棄。人活著,要有尊嚴!
5分鐘憲法的演講稿 篇3
在《西游記》中,悟空在如來面前與玉皇大帝爭高下,悟空聽得如來講訴玉皇大帝自幼修行,歷千難萬劫方成正果之事,之后仍欲與其爭高下,結果被如來一巴掌拍在五指山下。如來何意?僅是希望悟空知難而返嗎?恐怕不是。我想如來是給悟空“世俗何以難成神圣”一個答案。
世俗與神圣之間的區(qū)別,不僅是兩者人多人少這樣表面的問題,而是藏在我們內心深處的“成本核算”問題。
“成本核算”是我們每一個人心中的一把尺,我們做事之前,總是會用它去衡量。在很多方面,世俗的尺與神圣的尺大有不同,拿當下最流行的稱號“學霸”來說再好不過了,我們稱呼那些極強的“學霸”叫“大神”,“大神”平時干什么呢?讀課本,寫教輔。“世俗”的“學民”“學渣”干什么?讀課本,寫教輔,等假期,看帥哥,看美女……我們可能會認為把青春消耗在青燈白卷之下太虧了,但大神們認為好的成績才是日后美好前程的王道。不消問為何國家領導人,商海精英皆出身名牌大學,單看今日之“成本核算”,人人心中尺的大小就已使日后的我們有了“世俗”與“神圣”之分。
“成本核算”絕不僅是一把尺。因為很多時候它實在高昂,足以讓絕大多數人膽寒。巴基斯坦有一女孩為該國長期以來女性得不到教育,地位之低下之事奔走呼號,國內剛有反響即被槍殺,所以整個國家都保持了緘默,盡管很多人都清楚這些長大后會成為母親的女孩將成為整個民族的災難。巴國力不強,巴國力何以強!世俗之心亦大哉!世俗的我們羨慕曼德拉“彩虹國圣人”的美名,但我們踐行不了“我愿為理想獻身”的話語;世俗的我們景仰笛卡爾的博學,但我們接受不了被整個社會迫害的事實。世俗難成神圣,正因為如此,每一個神圣身后都傷痕累累,他們承受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方成世人仰望的神圣。這一種代價,非神圣之人誰與承擔焉!
我們更愿去成為世俗,因為我們已經這么做了,但身為世俗,我們難成神圣,可我們仍然可以行神圣之事,那些美好品德,正是神圣啊!我們不能濟世救民,但我們可以扶貧濟困,我們不能顯于后世,但我們也不妨憑借仁孝之名立足鄉(xiāng)里。世俗難成神圣,但世俗之人亦可成神圣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