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道德的種子演講稿800字(通用3篇)
播撒道德的種子演講稿800字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xué)們:
大家好!
今天來到這里參加“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演講活動,我的心里特別高興。因為,在這里,我可以為道德插上翅膀,讓她在天空自由飛翔;在這里,我可以把道德人物頌揚,為我們樹立行動的榜樣;在這里,我可以讓更多的人知道,道德不用苦苦尋找,翹首觀望,她就在我們的身旁。今天,我演講的題目就是《道德,世界因你而美麗》。
道德是什么呢?是文明?是誠信?是感恩?還是責(zé)任?是啊,這些美麗的詞匯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描繪著道德。但是我要說,道德絕不僅僅是這些。在我的眼里,道德宛如山間的涓涓細流,雖然沒有驚濤駭浪的雄偉壯觀,但是能默默地潤人心田;好像顆顆細小的沙礫,雖然沒有碧玉的青翠欲滴,卻能成就萬丈高樓。
道德讓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更加清新亮麗,讓我們的心情更加愉悅舒暢。當(dāng)我們隨著爸爸媽媽漫步在清潔而美麗的清水綠堤,是道德讓我們享受著那里的鮮花、綠樹和青草;當(dāng)年邁的老人擠進公共汽車,是道德讓他們擁有了座位;當(dāng)放學(xué)時幾百名學(xué)生一齊涌出校門,是道德使機動車繞行或停止行駛,讓我們的道路暢通無阻
道德,讓我們感動,讓我們享受,更讓我快樂而幸福。
校園里,我彎腰拾起一團廢紙,老師夸我講究衛(wèi)生;在家里,我為年邁的奶奶打上一盆洗腳水,奶奶把我緊緊地摟在懷里,說我是個孝順的孩子;鄰里之間,我主動為抱著小弟弟的阿姨開門、拎東西,阿姨夸我有愛心一句句表揚,讓我感受到了講道德的快樂,讓我體驗到了講道德的幸福。
道德,就像是蒲公英的種子,隨風(fēng)飄散,落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成長,就會在哪里開出美麗的金色小花。而我們的行動就像那傳播種子的縷縷輕風(fēng)。讓你,讓我,讓我們大家都行動起來吧,共同播下道德的種子,讓我們的身邊開滿道德的花朵,我們的世界一定會更加絢麗多彩,芳香宜人。
播撒道德的種子演講稿800字 篇2
《清稗類鈔〃敬信類》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叫蔡嶙的人向一位朋友借了一千兩黃金,沒打借條。不多年,朋友去世了,他就把朋友的兒子叫到家,把一千兩黃金還給他。但朋友的兒子很驚愕,堅決不受,笑道:“沒有這回事,父親沒有留給我借條,也沒有口頭告訴我有這事!辈提渍f:“借條就在我心里,不在紙上,心中的誠信才是根本,你父親知道我是個講誠信的人,才沒有告訴你。他如此相信我,我又豈能失信呢”最后還是把黃金還給了他。該故事發(fā)人深思之處在于蔡嶙所言,借條、契約、合同等外在的法律性約束固然很重要,但人心中的誠信更重要。如果一個人沒有誠信,沒有道德上的“慎獨”自律,就可能去鉆外在的、法律的空子,甚至為了一己私利而臵法律義務(wù)于不顧。
人們對道德規(guī)范的敬重,人們心目中的誠信、道德人格和做人的尊嚴,就是人們的道德信仰。道德是一種實踐理性,它要解決的是“我應(yīng)該怎么做?”的問題!拔覒(yīng)該怎么做?”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我應(yīng)該怎么做事?二是我應(yīng)該怎么做人?二者不可分割,后者比前者更根本,且要通過前者表現(xiàn)出來。道德信仰涉及這兩個方面,但其核心是第二個方面。道德信仰是對道德理想目標的確認和篤信,是對怎樣做人的設(shè)定,是對理想人格的設(shè)定。道德信仰以人格來證明或顯示人性的神圣和尊嚴,顯示人的價值。一種道德信仰的確立,代表著一個道德價值體系的形成,又是對人們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人格、道德觀念、道德動機的整合,從而將人們的各種關(guān)于道德的零散的信念和價值觀念統(tǒng)一起來,形成一個高低有序的道德價值觀系統(tǒng),成為規(guī)范一個人全部人生活動和行為選擇的基本框架。整合一旦完成,作為一個價值系統(tǒng)整體,道德信仰又對道德生活的各個方面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誠”非常接近道德信仰。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泵献铀f的“誠”是真實無欺的意思。天是真實無欺的,人也應(yīng)該追求真實無欺。達到至誠就能使人感動,達不到至誠就不能使人感動。荀子也重視“誠”,認為“誠”是所有德行的基矗他說:“君子養(yǎng)心莫善于誠,致誠則無它事矣!卑选罢\”當(dāng)作最重要的道德觀念的是《中庸》!吨杏埂氛f:“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zhí)之者也。”可見,至誠是一種盡性知天并達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這是中國特色的道德信仰,它不依靠宗教,不通過神學(xué),而從人性與天性、人道與天道的合一,從相信人性善并通過盡性知天的途徑,達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的人生境界。
播撒道德的種子演講稿800字 篇3
大家好:
人們對道德規(guī)范的敬重,人們心目中的誠信、道德人格和做人的尊嚴,就是人們的道德信仰。道德是一種實踐理性,它要解決的是“我 應(yīng)該怎么做?”的問題。“我應(yīng)該怎么做?”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我 應(yīng)該怎么做事?二是我應(yīng)該怎么做人?二者不可分割,后者比前者更 根本,且要通過前者表現(xiàn)出來。道德信仰涉及這兩個方面,但其核心 是第二個方面。道德信仰是對道德理想目標的確認和篤信,是對怎樣 做人的設(shè)定,是對理想人格的設(shè)定。道德信仰以人格來證明或顯示人 性的神圣和尊嚴,顯示人的價值。一種道德信仰的確立,代表著一個 道德價值體系的形成, 又是對人們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人格、道德觀念、道德動機的整合,從而將人們的各種關(guān)于道德 的零散的信念和價值觀念統(tǒng)一起來,形成一個高低有序的道德價值觀 系統(tǒng),成為規(guī)范一個人全部人生活動和行為選擇的基本框架。整合一旦完成,作為一個價值系統(tǒng)整體,道德信仰又對道德生活的各個方面 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誠”非常接近道德信仰。孟子說:“誠 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 能動者也。”孟子所說的“誠”是真實無欺的意思。天是真實無欺的, 人也應(yīng)該追求真實無欺。達到至誠就能使人感動,達不到至誠就不能 使人感動。 荀子也重視“誠”,認為“誠”是所有德行的基礎(chǔ)。他說:“君子養(yǎng)心莫善于誠,致誠則無它事矣。”把“誠”當(dāng)作最重要的道 德觀念的是《中庸》!吨杏埂氛f:“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 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誠之者, 擇善而固執(zhí)之者也。”可見,至誠是一種盡性知天并達到天人合一的 崇高境界。這是中國特色的道德信仰,它不依靠宗教,不通過神學(xué),而從人性與天性、人道與天道的合一,從相信人性善并通過盡性知天 的途徑,達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的人生境界。 令人遺憾的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人經(jīng)不起利益的誘惑,做出 了很多傷天害理之事。出現(xiàn)這類現(xiàn)象的原因盡管是多方面的,但缺乏 道德信仰是其中最普遍的原因。當(dāng)前,在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shè)實 施綱要》 在加強誠信教育中,我們應(yīng)高度重視道德信仰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