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母愛為話題的演講稿(精選3篇)
以母愛為話題的演講稿 篇1
母愛,有時候很簡單,但也很溫暖。
今天,如果我們想要讀一本感人肺腑的好書并不難,難的是這本書里的真情是否打動了你的心,暑假里我讀了《親親我的媽媽》這本書,它震撼了我的心靈。
這本書的主人公叫趙安迪,他從小就沒有享受母親的哺育和愛撫,只是在父親那堅實的臂膀呵護下長大,因為缺少母愛,他很自卑,不愿和同學(xué)交往,只是靜靜地坐在角落里,呆呆地看著別人追逐嬉戲,他是那樣的柔弱孤獨。在他父親去世以后,他不得不離開與父親居住了十年的家,跟著只在照片里見到過的媽媽來到了另一個陌生的地方。于是本來就自卑的他,更加孤獨了。他每天除了上學(xué),就是自己一個人呆在屋里。無論媽媽怎么努力,他都不愿意和她說一句話。媽媽非常傷心,經(jīng)常獨自流淚,最終積勞成疾。有一天趙安迪無意中發(fā)現(xiàn)媽媽每天都要靠吃藥維持體力來支撐他上學(xué)金額生活。他突然間發(fā)現(xiàn)自己長大了,他不顧一切的喊媽媽,親媽媽…瞬間親情如海浪般奔涌而來。
我為趙安迪的不幸痛苦著,也為他的幸運開心著。母愛,是天底下最平凡最偉大的,無論是貧還是富,是福還是禍,媽媽永遠(yuǎn)是孩子的大樹。
讀了這篇文章,讓我想到了我自己,在我小的時候,那時候的我剛剛學(xué)會牙牙學(xué)語,爸爸媽媽為了生活來到了磐安縣尚湖鎮(zhèn)工作,把我丟在老家和爺爺奶奶,原本一個活潑可愛的我也變得天天哭鬧了。無論奶奶怎么說,都阻擋不了我要找媽媽的決心,漸漸地我變成了另一個自己。
媽媽雖然不在我身邊,也是經(jīng)常給我打電話安慰我,讓我乖乖在家不要想媽媽,要聽爺爺奶奶的話。長此以往,媽媽的電話成為了我唯一的期盼,漸漸地我也適應(yīng)了和爺爺奶奶一起。
春節(jié),爸爸媽媽回來了。媽媽告訴我,她要把我和姐姐接到身邊,我激動地?fù)涞綃寢寫牙锿纯,媽媽也哭了,我們相擁哭了好久。此刻,我突然大悟,理解了媽媽的無奈和辛酸。正如趙安迪媽媽一樣,為了生活而不停奔波卻被自己的孩子理解,她一聲不吭,一直默默忍受著不被理解的痛哭和被疾病折磨的痛苦,我的媽媽又何嘗舍得把這么小的我留下來呢?她又何嘗不是時時忍受著思念孩子之苦呢?
即使遠(yuǎn)在天涯,母愛也能夠激勵你前行,也是你心靈的依靠。因為母愛是真實的,她如高山一樣堅實地聳立在你的面前,傳遞給你強大的力量,母愛可以穿越時空隧道,讓你在失望時知道奮起,在孤獨中學(xué)會堅強。
以母愛為話題的演講稿 篇2
對于母愛這個話題,我們總有說不盡,道不完的話語。千百年來,母愛始終永不腿色。
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孟母三遷”和“岳母刺字”的小故事,但當(dāng)時卻并不是很懂得其中蘊藏著的巨大愛意:孟母三次搬家,只為給年幼的孟子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成長環(huán)境;岳母將“精忠報國”四個赤色大字深深刺入岳飛的后背,這是母親對孩子最殷切的期望,也是母親對孩子最深切的教導(dǎo)。而后來,孟子成為繼孔子之后又一位儒家大思想家,岳飛則成為流芳自世,誓死衛(wèi)國的偉大英雄。母愛必定事促使他們成功的原因之一,使他們的最偉大動力和力量的源泉。
“梁上有雙雁,翩翩雄與雌……四兒日夜長,素食聲孜孜。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觜爪雖欲弊,心力不知疲。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饑!卑拙右椎倪@首詩深深地打動了我。我也是在母親的庇護下長大的,也深感母親哺育我的不易。似乎每一位母親都具有一份責(zé)任和使命,就行上帝所賦予的,是不可更改的。每一位母親都為了這份責(zé)任與使命而付出她的畢生精力,真至的鬢斑白,她也無怨無悔。她就這樣心甘情愿的一直肩負(fù)著,不管遇到什么磨難,她也絕不放棄,知道她的步伐愈加愈緩慢,她的脊背愈加愈彎曲,對于這份責(zé)任與使命,她的熱情毫不腿色,她堅持用血汗與淚水澆灌。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母愛是巨大的火焰。的確,母愛溫暖了我們每個人的心。照亮了我們前進了的道路。母愛把冷漠的我們內(nèi)心的激情重新點燃,讓盲目的我們不至于誤入歧途,更使迷惘的我們找到了人生的指路航燈。母愛是樸實無華的,但它所包納的力量確實無窮無盡的。它體現(xiàn)在生活中的最最微小之處,它的載體可能只是一杯濃濃的熱牛奶,一件漂亮的毛衣,或許是一句叮囑,一句問候。但是母愛在面對滔天惡浪襲來時,卻也毫不遜色。她可以用小小的身軀所迸發(fā)發(fā)出的巨大的力量童巨浪作殊死搏斗,誓死也要保護她懷抱中的那棵脆弱的幼苗。
親愛的朋友們,請你們睜大眼睛,洞察散播在角落中的母愛之光,常懷一顆感恩心,思考一下這份永不腿色的慈母情吧。
以母愛為話題的演講稿 篇3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xué)們:
早上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飄動的紅絲帶,連接著關(guān)愛”。
1991年以紐約畫家帕特里克為首,成立了一個叫“視覺艾滋病”的組織,希望創(chuàng)造一種視覺象征,以示對艾滋病患者的同情,該組織制作了3000個紅絲帶,發(fā)給在百老匯參加頒獎儀式的明星與觀眾,呼吁關(guān)注艾滋病患者,此舉引起轟動。在此后的一次世界艾滋病大會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齊聲呼吁人們的理解,一條長長的紅絲帶被拋向會場上空,支持者們將紅絲帶剪成小段,并用別針將折疊好的紅絲帶別在胸前。紅絲帶從此成為艾滋病防治的象征,它象征著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關(guān)心與支持,象征著對生命的熱愛和對平等的渴望,象征著要用“心”來參與艾滋病防治工作。
從醫(yī)學(xué)上講,aids只是一種疾病,它只有血液、性、母嬰三種傳播方式,其傳染性遠(yuǎn)遠(yuǎn)低于肝炎。雖然目前人類還沒有完全征服這種疾病,但更可怕的是我們的冷漠和歧視,正如一位教授所說,歧視是防治aids的最大敵人。難以忘記艾滋患者那一雙雙直逼死亡般絕望的眼睛,難以忘記他們刻在手臂上的“仇”、“殺”、“恨”,那是對我們歧視態(tài)度的一種控訴。
作為中學(xué)生,艾滋病似乎離我們很遠(yuǎn),但我們即將走上社會,我們應(yīng)該有預(yù)防艾滋病的意識,其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行為負(fù)責(zé)。同時,我們應(yīng)該同情和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他們的身心已飽受疾病的折磨,而且有些感染者可能是被動的、無辜的。我們應(yīng)該努力為他們營造一個更加友好、溫馨,沒有歧視、充滿關(guān)愛的社會環(huán)境,增強他們戰(zhàn)勝疾病的勇氣和信心。
親愛的朋友們,“艾”與被愛,連著紅絲帶,愿我們每個人心中有條紅絲帶,只有相互關(guān)愛,才能共享生命!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