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弟子規(guī)演講稿范文(精選17篇)
關于弟子規(guī)演講稿范文 篇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國學經(jīng)典弟子規(guī)》。
《弟子規(guī)》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jīng)典之一,是古代圣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yǎng)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地閱讀《弟子規(guī)》,真正了解《弟子規(guī)》中的含義,它將會使你受益非淺。以下是我閱讀此書后的點滴體會。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yǎng)。《弟子規(guī)》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后,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我讀完《弟子規(guī)》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現(xiàn)在想起自己的過去,雖然沒有做過對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于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啊!我的兄弟姊妹較多,經(jīng)常不顧及父母的感受,因為一些小問題而爭執(zhí),在一旁的父母看見了,多難過呀,F(xiàn)在自己既為人子女,又為人父母,該做些什么呢?
一方面,作為子女,應按《弟子規(guī)》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yǎng)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為孩子的母親,應正確引導子女誦讀《弟子規(guī)》,讓他們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諦,潛移默化,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品行,為日后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這也是作為父母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對書中提到的“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意!边@幾句話,感觸最深,亦是受益非淺的。因為這幾點也是我在學習和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時領導布置做的工作,總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馬馬虎虎的。有時遇到不懂的問題,不但沒有記錄下來,深入研究或查閱資料,而且也沒有虛心向別人請教,含糊了事。這兩種錯誤都是我經(jīng)常犯的,這樣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甚至被領導批評。在讀過了《弟子規(guī)》后,我終于明白了我的缺點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說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會更上一層樓。
我想,一個人活著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guī)》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今后,我還會深入內(nèi)心地反復讀誦《弟子規(guī)》,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這樣既可打造健康、和諧社會,也可提升自己的修養(yǎng),何樂而不為?
關于弟子規(guī)演講稿范文 篇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第一次拜讀《弟子規(guī)》一書,是在單位工作時間,當時現(xiàn)場給每人都發(fā)了這本金色的小書,當時拿到手上,我先看到的卻是書上寫著的“新課標小學語文閱讀叢書”,我和同事談笑道:“小學生讀本,是要帶回家給孩子看的么?……”直到一個休息日,出于無聊,我隨手拿起這本小書看了起來。但漸漸才發(fā)現(xiàn)它——《弟子規(guī)》的內(nèi)容是如此精彩。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弟子規(guī)中的第一篇便是“入則孝”,這里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這一篇,按弟子規(guī)所言:“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短短的幾句話,以三字韻文形成,卻讓我慚愧萬分。原以為為父母買幾件衣服,做幾件家務就是對父母是“孝”,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什么是“孝”我一點也不懂。反而想想父母對自己才是百依百順,言聽計從。平時在家里,父母為了喊自己吃飯的時候,都是在“嗯嗯、啊啊……”的應付中,讓父母喊了一遍又一遍,而自己只是為了多看一眼手中的手機或者精彩的電視節(jié)目中。每次犯了錯誤的時候也不但沒有聽從父母的教誨,總有自己說不完的委屈,道不盡的借口,和父母強詞奪理,談何做到“父母教,須敬聽”…………
其次就是第二篇“出則弟”也是告訴我們在外面的時候要尊師重長,要學禮、懂禮。還有“謹”、“信”、“泛眾愛”、“親仁”、余力學文“一共八篇,每一篇都有它詮釋的意義,組成了這本小小的金色小書,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道德系統(tǒng),讀完這《弟子規(guī)》我不再笑它是小學生讀本,它將是我做人的準則,也是我們當代人都應該細細品讀的一本好書,通過它,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習以為;蛘咦约赫J為都是對的言行,原來都是這樣或那樣的存在著。
在古時,《弟子規(guī)》是蒙學的課本,也許讓我們現(xiàn)代人也讀《弟子規(guī)》并不難,但是需要我們努力的是,能將《弟子規(guī)》實踐到我們的當代現(xiàn)實生活中,一直傳承下去!
關于弟子規(guī)演講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踐行《弟子規(guī)》!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
關于弟子規(guī)演講稿范文 篇3
引導語:當代社會,還有必要弘揚《弟子規(guī)》?學習弟子規(guī)有什么意義?我們通過下文的學習了解。
人生一世最難得的是有一個正確的生活目標,正確的行動方向,也就是良好的教育。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教導兒童,啟蒙養(yǎng)正,實在是一件非常偉大的工作。因為這不僅關系到一個人的一生,而且關系到社會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國家的繁榮富強乃至整個人類的命運前途。
真正賢明的父母和老師,應該懂得在孩子幼小心性非常純潔的時候,給予最好的教育。如果一味地縱容,寵愛或任其發(fā)展,是在害他。所以我們要把握好這可塑性最強,記憶行最好的年齡段,給他圣賢的經(jīng)典,讓他在幼小的成長階段就培育出很多圣賢的智慧德能,那么,他未來的人生定會是幸福的人生,造福人民的人生。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神有無窮寶藏!兜茏右(guī)》集傳統(tǒng)文化教育思想之精華,是圣賢學問的根基。幼兒的學習就是扎根教育。人要有底子最好的底子無過于圣賢的智慧經(jīng)驗,這是人立身處世的基礎。
人生有沒有重來一次的機會?沒有。人生需要智慧,需要謹慎的態(tài)度,去走好每一步。有人說,我摸索了幾十年的社會經(jīng)驗,只不過是《弟子規(guī)》的兩句話而已。(這人還算幸運,摸索對了,有些人,洗禮糊涂了一輩子,也沒明白到底該怎樣做人,所以古人說:朝聞道,夕死可矣。道,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可見《弟子規(guī)》是我們處世的法寶,我們一定要珍惜。
學校落實《弟子規(guī)》的好處很多,現(xiàn)列舉一些,謹為拋磚引玉。
一、讓同學們不要再過“忙(心*亡),盲(目*亡),茫(迷*茫)的人生,要趕快覺“悟(心*吾)”找到人的本心(愛心)——是一切智慧的源泉,也是一切快樂,幸福的根源。
二、幫助同學們管理好自己,力求做最好的自我。只要讀誦和落實《弟子規(guī)》定能幫助同學們樹立正確的理想和價值觀,知道應該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心中明明白白,從而改掉以前的壞習氣,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yǎng)學生仁慈善良的心性,增強明辨是非善惡美丑的能力。
三、學會與周圍的人(物)和諧友好相處“凡是人,皆須愛”。學會愛父母,愛兄弟姐妹愛老師同學,愛朋友……,明白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莫過于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由愛而生敬,由敬而生禮,那么,我們的人生就會在互助互愛中得到許多助力,人人都更容易獲得幸福美滿的人生。
四、可以培養(yǎng)同學們的愛心,恭敬心,真誠心,讓我們的生命更有意義。人生的價值在于奉獻而不在于索取。
我們能有這個生命和能夠平安幸福的生活,不知道需要多少人無私的付出。所以我們活著,不能只顧自己,我們要用自己的身體和智慧回報親人和眾人,也就是要為人民造福,為人民服務。
一個人的福分就在一言一行中積累形成。當一個人在付出的時候,能力在提升,人緣在醞釀,福分在增長。而逃避付出的人,能得便宜嗎?真誠多付出者,才是有福之人。
生活在感恩報恩之中的人,才會感到自己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才能得到真正的內(nèi)心的歡樂幸福。
五、可以提高我們的智慧和感受能力。因為《弟子規(guī)》中的一字一句都是古圣先賢們只會的結晶,只要我們用真誠心去學習去實踐,就能感受到圣賢們對后世子孫們至誠至愛的存心,就能借助他們的智慧去做人,做事,少走許多人生的彎路,少留許多人生的遺憾和悲劇。(不要有傲慢心,以為我們比圣賢們強,許多地方,我們跟他們的智慧差得很遠)
六、可以讓同學們知道“規(guī)矩”(公理)的重要性。世人制造千條萬條“規(guī)矩”,無非是為了兩條:1、不要只顧自私自利,而不去替別人著想,乃至損人損己,損公肥私。2、鼓勵,引導人們追求“真、善、美”做一個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會,國家乃至全人類的人。
天下沒有損人利己的事情,損害別人就是損害自己——因為損害別人就是給自己種下了怨恨和災禍(定時炸彈)。人要想真正健康幸福、要用愛、感恩、祥和的心態(tài)。代替所有怨恨,不滿和憤怒的心態(tài),心態(tài)一遍,則我們的生活就改變了。因此一個人只要能愛敬存心,助人為樂,就一定是一個有道德的人,守規(guī)矩的人,愈按規(guī)矩做事的人,愈自由,快樂,幸福,若不知不守規(guī)矩,則一起心動念,一言一行就會出錯(違規(guī)),就會時時處處碰壁,給別人帶來煩惱,給自己也帶來痛苦。
七、可以讓我們理解孝道和師道的重要。父母給我們身命,老師給我們慧命。而現(xiàn)在的孩子又有多少能體會父母的辛苦?又有多少孩子認識到知識和智慧的重要?又有多少能自覺、主動、快樂的學習?又有多少知道人生的目的和意義?
孝為百善之先。一個不孝的人肯定是一個無德之人,這樣的人最好也無才,不然才能越大,作惡越多。所以教育孝道,培養(yǎng)美德是教育的首要責任。“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一個善于學習的人,總能找到最好的老師,得到許多“仁者”的幫助。
八、早晚堅持認真朗讀《弟子規(guī)》,可獲一舉多得之妙。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說話能力,聽力,定力,合作能力,理解能力,修辭能力等,同時把文義逐漸融化在大腦中,學生會越懂規(guī)矩,越能主動學習。學生的智力和成績會越來越好,而老師的教學反而會輕松,正是“師逸而功倍”。
九、可以改善學校的人文環(huán)境和衛(wèi)生環(huán)境。若學生都能愛敬存心,禮貌待人,助人為樂,那么同學們定會生活在安定、歡樂、互助互愛之中;若同學們都知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定能愛護公物愛護一紙一筆,一草一木,學校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一定會越來越美好,環(huán)境衛(wèi)生定會不治而治。
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其實最大的收獲者,也就是所謂的教學相長。尤其是體會文中的道理后,會深切向往敬仰圣人的大智大德,很多句子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所以,當一個好的導讀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個人修養(yǎng)的提升,其職的改善是非常顯著的。同時,為人處世的能力也會提高,看事情的深度,廣度會更深遠廣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輕誓”真誠希望廣大教師們在實踐過程中,奉獻自己成功的經(jīng)驗,合作交流,共同提高,以得到更多更切實際的教法,學法,為教育事業(yè)貢獻自己的才智。
關于弟子規(guī)演講稿范文 篇4
欲治國先齊家,欲齊家先修身,欲修身先正心。
《弟子規(guī)》這本書,是依據(jù)至先師孔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特別要講信用;然后要有一顆慈悲的愛心,對一切事物都平等博愛,善待天地萬物,自覺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更要主動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最后在利用剩余的時間和精力,來好好地學習其他有益的學問。
我們90年代的小孩,似乎每個人都呈現(xiàn)出不同于別人的個性。有的時候,我們愛去哪就去哪,根本不會跟父母說;有些時候,我們回到家里,就一頭栽進房間里,根本也不會跟父母說。其實,在背后的父母都隱含著無比的擔心。孩子在外邊的時候,擔心他是否迷路了,被拐了。我們根本不會想象到他們的焦慮,只會自己玩,不會想到別人的感受。我們愛我們的父母就該“出必告,反必面”,即出去的時候告訴父母知道你們?nèi)ツ睦铮貋淼臅r候,要當面告訴父母我們回來了,讓他們放心。
曾經(jīng),我跟我的哥哥姐姐們相處,或許是因為我們玩得太熟了,所以我總愛直稱呼他們的名字。也許是因為習慣了吧,我叫他們名字時候,他們也不見怪,哥哥姐姐們也沒跟我說過什麼怨言。但其實,他們自己背后可能有些怨言,但卻不會跟我說任何,或許怕我難為。我愛哥哥姐姐們就該“稱尊長,勿呼名”,即稱呼長輩的時候,不要直稱呼他們的名字,要稱號“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等稱呼,尊重他們,因為他們是長輩。
我最喜歡不分大小的跟長輩說話。有的時候,遇到我跟他們意見不同時,我總愛大聲反駁,不分尊卑。他們有時候也會教訓一下我,但我總是這樣子左耳入右耳出,不太理會。其實,他們內(nèi)心也很不滿,但也不會狠狠地罵我,而我也不會想到這一點。我們愛長輩就該“尊長前,聲要低”,即與長輩說話的時候呢,聲音要柔和適中,不要大大聲音地駁回,雖然他們比不會很嚴厲地教訓,但其實他們內(nèi)心也不好受的。
我們常常喜歡自出自入,“敲門”這個動作,我們根本大多數(shù)都不會用到。其實,別人的房間并不是可以讓你隨便進出的,有些人或許無所謂,但有些人卻很在意別人進入他的放假的。然而進別人房間前,不敲門是一種壞習慣。我們尊重別人就該“將入門,問孰存”,即在入門之前,應該先敲門問一下:“有人在嗎,我可以進來嗎?”不要貿(mào)貿(mào)然就跑進去。
……
《弟子規(guī)》里的行為作則,就是作為學生,晚輩應該具有的規(guī)矩。我們要把《弟子規(guī)》中所賦予我們優(yōu)秀品質的導向,跟著書內(nèi)的作則好好學習,繼承我國傳統(tǒng)的美德。道德于現(xiàn)在社會是不可缺的,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所以我們必須學習《弟子規(guī)》內(nèi)存在的良好品質,從而扎德育之根。
增城市鄭中鈞中學高一:凌韻儀只要天真_
關于弟子規(guī)演講稿范文 篇5
《弟子規(guī)》的禮儀標準是做人的基礎。就像一棵大樹,只有當它的根扎牢了,它才能茁壯成長。做人,只有建立最基本的道德,一個有謙虛、尊重、善良、博愛之心的人,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是立于不敗之地的。如果一個人的愿望是武斷的,他不會被別人接受,他的生活也不會幸福。在學習了《弟子規(guī)則》后,我覺得我有責任和義務在正確理解中國古代文化的基礎上傳承這一文化瑰寶。我真誠地希望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能意識到這一點,從我們班級教育的每一點做起,幫助每一個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生活在中國的每個人都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文化畢竟是一個不斷傳遞的過程。就像一個語文老師說的“不管是貴族子弟還是山里的村民,不管是懂一點字還是一個字都不會讀,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體現(xiàn)了儒家文化的修養(yǎng)”。這句話,我感覺越來越深。一個觀念在中國延續(xù)了幾千年。這里的人哪里不受影響?
雖然傳統(tǒng)文化在近代遭受了許多災難,但她在中國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傳統(tǒng)文化將是我們的基礎,它將使我們的社會更加繁榮和強大。
關于弟子規(guī)演講稿范文 篇6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有無窮寶藏!兜茏右(guī)》及傳統(tǒng)文化教育思想之精華,是圣賢學問的根基。
二年級的時候,老師給我們?nèi)巳税l(fā)了一本《弟子規(guī)》,聽老師說,弟子就是學生,規(guī)就是規(guī)范,《弟子規(guī)》是依據(jù)至圣先師孔子教誨而編成了學生的生活規(guī)范,它規(guī)定了學生主修的六門課和輔修的一門課。
自從老師發(fā)下這本書,我就天天讀,讀完以后,媽媽說我一天比一天懂事了,因為我在路上看見垃圾就會自覺撿起來,看見有人摔倒了,我會把他扶起來;在家里,媽媽讓我?guī)兔δ脰|西,我就會趕快去拿,以前我沒學《弟子規(guī)》的時候,在路上見到垃圾我踢來踢去,也不聽媽媽的話,我現(xiàn)在才知道我以前做錯了。
《弟子規(guī)》給我們帶來的實在是太多了,它就像一面鏡子,使我看到了我的缺點,指明了我追求的方向。
關于弟子規(guī)演講稿范文 篇7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弟子規(guī)》是中國古時的蒙學課本,講述著古代文明人和平民百姓的故事。它可以讓現(xiàn)代人感受到古人對老人的尊重、對父母的孝敬。
在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待婢仆,身貴端,慈而寬!边@就話講述著一個感人的故事:“東漢時期的一位丞相叫劉寬,他總能體諒犯錯的部下,不生氣,不發(fā)火。有一次,劉寬的夫人想試探一下他,就讓侍女給他端雞湯,在他接雞湯時,故意失手,雞湯剛好灑在劉寬剛穿好的朝服上。想不到劉寬竟然沒有發(fā)火,而是關心是女燙傷沒有。
在現(xiàn)代,和劉寬的君子風度恰恰相反,一些單位的上級領導,從不寬待下面的職工,當職工犯了點錯誤,就會在大會上嚴厲批評,而不像劉寬那樣寬以待人。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人要做到仁慈寬厚,才是完美的。也讓我懂得了寬容他人是一種美德。
”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
這段話的意思是:縱然是小事,也不能任性,擅自做主,而不向父母親稟告。如果任性而為,容易出錯,就有損為子女的本分,因此讓父母親擔心,是不孝的行為。公物雖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親知道了一定會很傷心。
而我平時就很任性,經(jīng)常擅自做主。有時候媽媽讓我做事,我喜歡了才做,不高興就不做,讓我去買東西,我有時還不經(jīng)媽媽同意就買些自己想要的東西。有時候爺爺奶奶給我的錢,我就藏起來,不告訴媽媽,自己拿去買一些小玩具或者是小食品之類的。我知道這么做是不對的,媽媽其實也不是不讓我拿零花錢,媽媽只是讓我自己學會怎樣正確花錢,不買不合格的玩具或者小食品。
現(xiàn)在我漸漸長大了,我知道我有做的不對的,我以后要學會管理自己,這樣就不會讓父母擔心了。
關于弟子規(guī)演講稿范文 篇8
聞弟子兮傳佳音,圣人訓兮力彌求。
既有親兮奉孝始,感孝言兮涕泗臨。
謹而信兮泛愛眾,親以仁兮正吾行。
余力有兮跋扈揚,學以文兮致精誠。
――題記
當我們翻開五千年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史,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不僅僅是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更是有許多沉重,古樸而典雅的深沉智慧,向我們?nèi)松渡渚薮蟮牧α!兜茏右?guī)》,無疑是其精采輝煌的一頁。
不要淺于表面的理解,這無疑是對人們身心修養(yǎng)的經(jīng)典概述。學習《弟子規(guī)》,我也找出了一套為人處世的方法。
我讀《弟子規(guī)》,讀出了竭忠盡孝。父母給予我生命,我一直都在其庇護下成長,沒有過多憂慮。然父母終日操勞,含辛茹苦,我們卻無動于衷。"夫孝者,天下之大經(jīng)也。"人倫物衰,擔當竭力。江夏黃香未曾忘。"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緩。"雖無文王晨昏定省之功,亦有令伯烏鳥之情。"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古有忠君,今有愛國,標明節(jié)義,立德立行,才是孝之終也,即使忠孝不能兩全,也要竭盡所能。
我讀"弟子規(guī)",讀出了浩然正氣。世上紛擾,流俗功利,但須保持一顆圣潔的心,留出一片澄澈,去評判是非。接人待物,要謹慎而為。"步從容,立端正"就是坐立行走,也要講究禮法,有些氣度。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功利之心,向往者甚多。然淡泊名利者,胸懷正氣,誠實守信。"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話易出口,但信守非易。有季布一諾,有浣女投江。"奸巧語,污穢詞"時,人聽之就甚感其憤。語言粗卑不堪,故曰"市井氣,物戒之".對于自己犯過的錯"過能改,歸于無,倘掩飾,增一辜".及時糾正自己的言行,也算善莫大焉。萬勿像曹阿瞞那樣,欺瞞他人來掩飾自己的過錯。"同是人,齊不類,流俗眾,仁者希",行正道揚正氣,不與同流合污,可謂一腔正氣。
我讀《弟子規(guī)》,讀出了勤學勉進。"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 " 學習乃終身長久之事,人生無處不學習,無人不學習。讀書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 讀書要用心,萬不能"好讀書,不求甚解。"寬為限,緊用功,功夫到, 滯塞通。"讀書要勤勉積極進取,懸梁刺股,鑿壁偷光,囊螢映雪者,皆可作為例證。好讀書讓我明白了學習的樂趣,人之一生,學無止境。即使是垂暮之年學習仍在繼續(xù),絲毫不減。
在物欲橫流的今天,精神與靈魂仍始終處于制高點,去支配著我們的行動!兜茏右(guī)》給我們的靈魂點亮了一盞燈,即使不能消除陰暗,卻能使正義更加光明!品讀《弟子規(guī)》能使我們獲得無窮的啟迪。
關于弟子規(guī)演講稿范文 篇9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學〈弟子規(guī)〉 做文明人》。
沐浴在柔和的晨光中,耳邊傳來瑯瑯的讀書聲:“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聽著這親切的聲音,我不禁停下腳步,輕聲跟著讀起來。這是我已熟讀的〈〈弟子規(guī)〉〉的總敘。
我喜歡讀〈〈弟子規(guī)〉〉。 “弟子規(guī)”,顧名思義,就是學生的規(guī)范。它是中華民族幾百年來的禮儀精髓,是文明的靈魂,是學生文化的瑰寶。學《弟子規(guī)》,做文明人。
“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它把一千多字的文明禮儀略成了24個字,雖然短短24字,卻也已經(jīng)樹立了我文明的態(tài)度。
弟子規(guī),是圣人對我們的教誨,它讓我明白了做文明人的道理: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接著要小心謹慎,誠實守信。和大眾相處要平等博愛,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物,如果有剩余的時間與精力,要向多方面學習。
以前的我從不懂什么是文明,學了《弟子規(guī)》。我知道文明就是:孝——首孝弟。
百善孝為先。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父母對我百依百順,凡是我提出的比較合理的要求,都會想方設法滿足我。我總是認為父母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甚至,有時父母關心我,多叮囑幾句,我反而嫌父母啰嗦。有時父母要我做些事,我總是拖拖拉拉,盡量避過,即使做,也是馬馬虎虎、敷衍了事。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是為人子女最痛苦的事。我們至少要做到《弟子規(guī)》所說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才能不辜負對自己有養(yǎng)育之恩的父母。這就是文明。
以前的我從不懂什么是文明,學了《弟子規(guī)》。我知道文明就是:信——次謹信。
誠信是三月的春風,是五月的花海;商人說誠信是寶貴的信譽,是無價的財富;長輩說誠信是一本厚厚的日記,是一張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約;我說誠信是兩根小指拉鉤后的百年不變,千年不悔。
也許有朋友安慰自己說,誠信是大人的事,我們還沒有長大呢!如果是這樣,那么你就錯了,大錯特錯了!當你把果皮扔到干凈的操場時,你誠信了嗎?當你看見老人上車而假裝閉目養(yǎng)神時,你誠信了嗎?當你為了一時的虛榮心,考試舞弊時,你誠信了嗎?……我們真的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自己有太多的不誠信! 這就是不文明!
以前的我從不懂什么是文明,學了《弟子規(guī)》。我知道文明就是:諧——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和諧者,為德行高尚者,自然為人們所敬仰。物種以競爭為目的,人類以互助合作為目的。不管你是哪個種族的,都是同類,因該和睦相處,互相合作。這才是文明人。學了《弟子規(guī)》我明白了我們桃校長的校訓:今天你微笑了嗎?就是教我們做個能和諧人際關系的文明人。故有余力,便應珍惜時間多學習,能夠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會使我們的德行一天比一天進步,過錯也跟著減少。你也會變得更有德行,你便會成為一個文明人,為人們所敬仰。
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誦讀并牢記“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吧!這是我們學生的傳統(tǒng),學生的文明。我深信,有了它,我們一定會置身于〈〈弟子規(guī)〉〉的文明世界里!我深信,有它了,我們會飛得更高,飛得更遠,飛向更廣闊的天地!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關于弟子規(guī)演講稿范文 篇10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福建省柘榮縣城關小學的。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讀弟子規(guī),做文明人》。
我記得有這樣一段話:“播下思想的種子,便收獲文字;播下文字的種子,便收獲行為;播下行為的種子,便收獲習慣;播下習慣的種子,便收獲人格;播下人格的種子,便收獲命運。”我覺得《弟子規(guī)》就是一部播撒種子的中華典籍,一部中華禮儀美德的范本。
《弟子規(guī)》,顧名思義,這是作為學生的規(guī)范。它是中國古代圣賢的良言,是中華民族幾百年來的精髓。它原名《訓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所做,它用最簡短的文字,把一個人如何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立身處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學等進行了概括和揭示。有句話叫“細節(jié)決定成敗”,而《弟子規(guī)》就是教導我們要重視生活行為的各個細節(jié),把小事做細、做好,才能成就大事。例如“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是指做事情不要慌張,不要畏難;“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講的又是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教會我們的是如何做一個孝順的子女。
人生百態(tài),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照耀心靈永恒的陽光!《弟子規(guī)》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讓我們一起用心去感受它的魅力,用意去品味它的文明,把圣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讓中國傳統(tǒng)美德再放異彩!
關于弟子規(guī)演講稿范文 篇1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弟子規(guī)》是中國古時的蒙學課本,講述著古代文明人和平民百姓的故事。它可以讓現(xiàn)代人感受到古人對老人的尊重、對父母的孝敬。
在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待婢仆,身貴端,慈而寬。”這就話講述著一個感人的故事:“東漢時期的一位丞相叫劉寬,他總能體諒犯錯的部下,不生氣,不發(fā)火。有一次,劉寬的夫人想試探一下他,就讓侍女給他端雞湯,在他接雞湯時,故意失手,雞湯剛好灑在劉寬剛穿好的朝服上。想不到劉寬竟然沒有發(fā)火,而是關心是女燙傷沒有。
在現(xiàn)代,和劉寬的君子風度恰恰相反,一些單位的上級領導,從不寬待下面的職工,當職工犯了點錯誤,就會在大會上嚴厲批評,而不像劉寬那樣寬以待人。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人要做到仁慈寬厚,才是完美的。也讓我懂得了寬容他人是一種美德。
”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
這段話的意思是:縱然是小事,也不能任性,擅自做主,而不向父母親稟告。如果任性而為,容易出錯,就有損為子女的本分,因此讓父母親擔心,是不孝的行為。公物雖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親知道了一定會很傷心。
而我平時就很任性,經(jīng)常擅自做主。有時候媽媽讓我做事,我喜歡了才做,不高興就不做,讓我去買東西,我有時還不經(jīng)媽媽同意就買些自己想要的東西。有時候爺爺奶奶給我的錢,我就藏起來,不告訴媽媽,自己拿去買一些小玩具或者是小食品之類的。我知道這么做是不對的,媽媽其實也不是不讓我拿零花錢,媽媽只是讓我自己學會怎樣正確花錢,不買不合格的玩具或者小食品。
現(xiàn)在我漸漸長大了,我知道我有做的不對的,我以后要學會管理自己,這樣就不會讓父母擔心了。
關于弟子規(guī)演講稿范文 篇12
上二年級的時候,老師帶領我們學習《弟子規(guī)》,在朗朗上口的韻文中,我懂得了許多深刻的道理。
入則孝
“孝”是什么?媽媽總對我說,要做一個孝順的孩子,我也振振有詞地說:“我是孝順的孩子,有什么好吃的東西我都留給爸爸媽媽吃……”可是學了《弟子規(guī)》“入則孝”篇,我才知道自己做得遠遠不夠。
比照“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來說,我做得真的是差遠了。以前,我總是不聽媽媽的話,媽媽吩咐我做事的時候,我總是嘴上說著:“嗯,來了來了!鄙碜訁s紋絲不動,為這經(jīng)常把媽媽急得不得了,可是我卻總改不了。還記得那個早晨,媽媽喊我起床,我賴在床上就是不起來,媽媽生氣地對我說:“兩分鐘后我再過來,如果你不起的話,我就把手伸進你的被窩!”兩分鐘后媽媽進來了,見我坐了起來,就走了?墒菋寢屢蛔,我就倒頭又睡,直到爸爸又來叫我:“錚錚,快七點了,你還上學嗎?”我這才急忙起床。自從學了這句話,我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就像變了個人似的,媽媽一叫我,我都是馬上答應,跑去看看媽媽有什么吩咐。另外,我還跟媽媽立下軍令狀:每天早晨六點半準時起床。男子漢說到做到,媽媽再沒為起床的事和我著急。
信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這句話告訴我們要做有誠信的人,答應別人的事,就應該努力做到。學這句的時候,讓我想到了借書的那件事。
我和對門的澤澤都很愛看書,我們經(jīng);ハ嘟鑼Ψ降臅,澤澤總是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還書,可是我,比起她來就差遠了。剛放寒假的時候,我借了澤澤一本《腦筋急轉彎》,答應一星期還她,可是回到家因為媽媽又給我買了別的書,我就把這本書忘在了腦后。一個寒假過去了,我忽然想起了這件事,可是,我連這本書的影子都沒見著,我把家都翻遍了,還是一無所獲。我問媽媽見沒見到這本書,媽媽一聽就火了,批評我不講信用,我心里后悔極了。后來媽媽和我一起找,終于在我的床縫里找到了那本書,還給了澤澤。
……
從《弟子規(guī)》中,我懂得了很多很多,孝敬父母,尊老愛幼,謙虛謹慎,珍惜時間……我將謹記《弟子規(guī)》,讓它指導我的思想和行動。
關于弟子規(guī)演講稿范文 篇13
寒假里,老師讓我們?nèi)プ詫W國學知識,建議我們先去背《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千家文》、《千家詩》這些國學典籍,今天,我就來說說我背弟子規(guī)的體會吧。
《弟子規(guī)》原名叫《訓蒙文》,是清代李毓秀寫的,主要講的是要對父母孝敬、對兄弟友愛,言行謹慎,做人要誠實守信,對他人仁慈博愛,還要多學習,多讀書,向圣人學習。《弟子規(guī)》中有一段話:“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意思是讀書的方法是要注重心到、眼到和口到,要專心致志,一本書開才始讀,不要又想看別的書。
而我讀書時,總是忘了做到這三到,有時看書時不夠專心,一邊看書,一邊想我家養(yǎng)的兩只小白兔怎么樣了?它們愛吃的蘿卜吃光了沒?它們現(xiàn)在是在睡覺還是在搶東西吃?想到這,我就坐不住了,忍不住要去兔籠邊瞧瞧,結果,什么內(nèi)容也沒記到腦海里。
讀了《弟子規(guī)》這段話后,讓我更加體會到讀書不專心,效率就很不高,花很多時間在學習上,結果仍學不好,今后我讀書時一定要做到心到、眼到和口到,以較少的時間獲得最好的學習效果。這就是我學習《弟子規(guī)》后的一點體會。
關于弟子規(guī)演講稿范文 篇1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美好的精神食糧《弟子規(guī)》。
《弟子規(guī)》以簡潔的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的形式我們概括出來的精神財富,它教導我們,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與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并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這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
為人子,早上要盡量早起,晚上要晚點睡覺,因為人生的歲月很有限,光陰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轉眼就成老年人了,所以我們要珍惜現(xiàn)在的寶貴的時光。
講到這里,大家一定能猜出我今天要給大家?guī)淼脑捳Z了吧。沒錯,就是“朝起早、眠遲、易至、惜此時。”“在今天和明天之間,有一段很長的時間,趁你還有精神的時候,學習迅速辦事。”這句話是歌德說的,他說得沒錯,如果我們不珍惜時光,就浪費了我們生命中的大好時光,大家千萬別忘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吶。
為人子女,對父母要時時關心、處處留意。二十四孝中的黃香,為了讓父親安心睡眠,夏天睡前會幫父母把床被扇涼;冬天寒冷時,會為父親溫暖被窩,實在是值得我們學習。早晨起來要向父母請安,下午回家之后,要將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訴父母,向父母報平安,使老人家安心。
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我們要懂得感恩。對一個人來說,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就是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我們應該知恩感恩。一個人能知恩感恩,孝心才得以萌生。正所謂“百善孝為先”嗎?
“孝”為會意字,一個“老”字,加一個兒子的“子”,合在一起就是一個“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個“孝”。所以,上一代和下一代密不可分。我們看這個字就好像一個兒子背負著一個老子。
試想想,一個孩子如果沒有受過《弟子規(guī)》的教育,任由著自己的習氣來成長,長大以后,這個習氣已經(jīng)變得根深蒂固了。因此,一個孩子的成長,如果沒有這種良善的教育,吃虧的絕對不只是這一個孩子啊!他會影響身邊所有的人,甚至是影響到孩子的下一代,所以,一定要學好這本美好的精神食糧——《弟子規(guī)》。
《弟子規(guī)》中講訴了太多的道理,讓我們再慢慢品味,從實際行動中驗證吧!
人人都學《弟子規(guī)》,如果我們都按照《弟子規(guī)》中的要求去做,那么,我們的校園該是多么的快樂、和諧,我們的國家會更加安定、和諧,讓我們?yōu)樽鲞^美好的明天而起努力吧!
關于弟子規(guī)演講稿范文 篇15
《弟子規(guī)》,它是中國舊時的蒙學課本,相傳是清朝李毓秀所著。它主要記載了圣人對學生的訓示。讓我們體會先人智慧的同時,不僅可以了解古文化知識,還教育我們?nèi)绾涡⒕锤改、如何禮貌待人、如何為人處事……
這本書大概是說了:我們要關心自己的兄弟姐妹,要關心自己的長輩,還要懂得該怎樣做人。
我讀了《弟子規(guī)》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離床喪三年居處變酒肉絕。”這句話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來對自己父母的喪禮是這樣重視的,父母死了之后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這三年里他們要把屋子變得簡樸,樸素,不能有一點兒富貴的東西出現(xiàn)。但換回我們現(xiàn)代人能這樣做嗎?絕對不行!他們只能喪一個星期,過了一個星期,他們就到處去玩,喝酒吃肉類,F(xiàn)代人也不會把屋子變得樸素。
“冠必正,紐必結,襪必履,俱緊切”這句訓示教育我們外出時衣冠齊整。例如上學吧,一個人衣冠齊整,讓別人看上去就覺得這學校的校風一定很好,但如果一個人頭發(fā)不整齊、校服的紐扣沒扣好,讓別人看了就誤認為這學校的校風很差。所以一個人的形象很重要,F(xiàn)在的社會,你的形象也可能決定你的前途。假若兩個人同時去面試,學歷一樣,其他條件差不多,但一個衣冠整齊,講求衣服的衛(wèi)生;一個不注重自己的衣著,穿起衣服歪歪斜斜。你說老板會選誰呢?當你找工作面試時,別人不但看你的學歷、能力
關于弟子規(guī)演講稿范文 篇16
寒假里,老師讓我們背經(jīng)典書籍《弟子規(guī)》,我開始的時候覺得這本書很難背,但是,背著背著,我慢慢地喜歡上了這本書,被弟子規(guī)中的讀句深深地吸引了,它默默地向我講述著應該如何考敬父母,兄弟姐妹如何友愛,與人如何交往,如何講誠信等,使我也看到了自已的優(yōu)點和缺點和一些做人做事的方法,使我受益非淺。
書中講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备改负魡荆皶r答應,不能慢慢吞吞的。父母交待你做什么事情,應該立即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辭偷懶。以前父母叫我,一遍兩遍的,我裝著聽不見,拖拖拉拉,自己該干什么還干什么,有時父母說的事情自己也老是聽不進去。過去的人們都知道要考敬父母,聽父母的話,我知道我以前做的不是很好,我今后一定要改一改。
“用人物,須明求;尚不問,即為偷!币馑际窍胍怯脛e人的東西時,必須當面向人家提出請求,以便征得別人的同意。如果沒有得到允許就拿來用,那就相當于偷竊的行為。這讓我明白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一定不能私自占有。記得有一次,學校的下課鈴剛一響,同學們都紛紛地往教室外跑,我剛要站起來就看到對面的課桌上放著一本《笑貓日記》,這本書是我最愛看的,并且書上精美的圖片吸引了我,我就情不自禁地拿了過來看了起來。讀了這段話,才使我明白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不通過主人的同意,是不能隨意亂拿的,再小的事情也要注意。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币馑际敲弊右鞫苏,衣服的紐扣要扣好;襪子和鞋子都要穿好系,放置帽子和衣服應當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隨手亂丟亂放以免弄皺弄臟。這讓我想到我上學時穿的校服要干凈整齊,自己的書包也要干凈整齊,一個人的形象很重要,給人的印象也很重要,要養(yǎng)成好的習慣,做一個人見人愛的好學生。
《弟子規(guī)》這本書的內(nèi)容很多,我要學習的也很多很多,它像一面鏡子,又像一位好老師,使我做一個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我一定要讀好它,讀通它。
關于弟子規(guī)演講稿范文 篇1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學〈弟子規(guī)〉做文明人》。
沐浴在柔和的晨光中,耳邊傳來瑯瑯的讀書聲:“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聽著這親切的聲音,我不禁停下腳步,輕聲跟著讀起來。這是我已熟讀的《弟子規(guī)》的總敘。
我喜歡讀《弟子規(guī)》。“弟子規(guī)”,顧名思義,就是學生的規(guī)范。它是中華民族幾百年來的禮儀精髓,是文明的靈魂,是學生文化的瑰寶。學《弟子規(guī)》,做文明人。
“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它把一千多字的文明禮儀略成了24個字,雖然短短24字,卻也已經(jīng)樹立了我文明的態(tài)度。
弟子規(guī),是圣人對我們的教誨,它讓我明白了做文明人的道理: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接著要小心謹慎,誠實守信。和大眾相處要平等博愛,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物,如果有剩余的時間與精力,要向多方面學習。
以前的我從不懂什么是文明,學了《弟子規(guī)》。我知道文明就是:孝——首孝弟。
百善孝為先。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父母對我百依百順,凡是我提出的比較合理的要求,都會想方設法滿足我。我總是認為父母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甚至,有時父母關心我,多叮囑幾句,我反而嫌父母啰嗦。有時父母要我做些事,我總是拖拖拉拉,盡量避過,即使做,也是馬馬虎虎、敷衍了事。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是為人子女最痛苦的事。我們至少要做到《弟子規(guī)》所說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才能不辜負對自己有養(yǎng)育之恩的父母。這就是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