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關(guān)于匯宗寺游記作文:神秘的寺廟
1945年8月匯宗寺的一部分建筑毀于戰(zhàn)火,這座百年明寺開始走向衰落,“文革”期間再次遭到破壞,寺中喇嘛也被迫離開寺廟。1000字關(guān)于匯宗寺游記作文請看下文。
1000字關(guān)于匯宗寺游記作文:神秘的寺廟
萬馬奔騰的內(nèi)蒙古大草原有著“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譽。殊不知一望無垠的錫林郭勒,隱藏著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寺廟——匯宗寺。
匯宗寺的建筑洋溢著清式的建筑風格。在這里,還要提起一位偉大的皇帝——愛新覺羅·玄燁,即康熙帝。
當年,西部蒙古的噶爾丹侵占了漠北的外蒙古,大喇嘛哲布尊丹巴無奈之下進入內(nèi)蒙古向康熙帝求援。清政府將哲布尊丹巴安置在水草豐美、位置適中的多倫諾爾草原之上。兩年后,噶爾丹又進攻內(nèi)蒙古,康熙帝率大軍與噶爾丹開戰(zhàn),在多倫東北通擊潰噶爾丹。第二年,康熙帝率文武百官在錫林郭勒的多倫諾爾草原組織了外蒙古三部和內(nèi)蒙古四十八旗的大會盟,這就是有名的“多倫諾爾會盟”。會盟中,外蒙古三部正式歸附清朝。為了體現(xiàn)這次會盟意義的重大,康熙帝下詔書在多倫諾爾建一座寺廟,賜名為“匯宗寺”。意為“佛法無二,統(tǒng)之一宗”。
雖然導游在車上講的生動有趣。可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還是到了景點再細細揣摩吧。我暗暗想。
遠遠地,只見一碧如洗的天空懸著數(shù)盞晶瑩剔透的寶石燈籠,隱約寫著:匯宗寺建寺32017年慶典。
跳下車,寺廟門口幾乎圍得水泄不通,“京、蘇、皖、冀……”的各種車牌號應有盡有,看來,匯宗寺的確名不虛傳。
淡淡的青草氣息,吸引著人們踏入歷經(jīng)滄桑的紫檀木階,一段肅穆、幽靜、而又虔誠的盛宴開始了。
十余米高的木質(zhì)廟宇在風雨的沖刷下,一噸半重的黃金風磨銅廟頂隱約著斑駁陸離。殿頂上,模糊的藍琉璃瓦滾龍脊見證了昔日的輝煌與久遠。包廈似的灰瓦蓋頂,給人之古樸、典雅和神秘的感觸。
妙香的靈氣深入旅人的心澗,幽然清寂,漸行漸遠。它高貴而樸實,玄妙而易懂。幾千年來,它帶著世人的禱告奔赴另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濡養(yǎng)仁人志士的身心,熏陶著無數(shù)參拜者們的思想,當然,這也包括我。
點上三炷香,向著佛像三拜,繼而從左開始按順時針方向祈禱,祈禱著虔誠的愿望。
殿內(nèi)五色哈達圍成的哈達轉(zhuǎn)輪予深色調(diào)的殿堂一抹輕松的氣氛。誦經(jīng)的和尚們絲毫不理會外界的喧雜,潛心念佛。
“當——當——當——”古老而沉重的銅鐘震動,帶動身旁的空氣,仿佛鐘鳴穿透紅塵,激蕩著的低吟樂符聲聲撞擊著著歲月封印的堡壘,塵土飛揚;宛如隔著一個世紀,又宛如隔著數(shù)千載,古老而神圣的信仰重回天際,揚起萬道光芒,幾乎掩蓋一切……
午時到了。人們排起長隊,祈求得道高僧以經(jīng)書、經(jīng)幡、法器,或者以頭、手等身體部位去觸碰自己的頭,從而給予信心的加持和祝福。我靜默著,打坐似的接受祝愿。
游客虔誠參謁,佛像靜默沉穩(wěn),生命的富貴榮衰、輪回過往,就這樣在悠悠香火塵煙里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