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眼中的阿長——重讀《阿長與山海經(jīng)》
《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主要回憶了童年魯迅和阿長之間的事情。阿長是魯迅的保姆,一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仆人為什么能讓魯迅自己為她寫出一篇文章來呢?我想這一定和魯迅眼中的阿長有關(guān),從文章中不難看出,不管是“抑”還是“揚”,都寫出了阿長的善良與真誠。
從吃福橘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阿長對美好生活的極度渴望,“那么,一年到頭,順順流流……”這里體現(xiàn)出阿長對魯迅的一種愛,而且她也渴望自己可以順順利利的過日子,她不求大富大貴,沒有過高要求,只是想做個簡簡單單的人而已。她真實,她不像那些虛偽的人一樣,她不會因為一些身外之物而被迷惑。吃福橘,本是一種封建迷信,難道說了吉祥話再吃涼橘子就真的可以順順溜溜么?在現(xiàn)在大家的回答應(yīng)該都是否定的,但這件事兒在阿長的眼里就是真實的。她希望自己可以生活的平安,希望魯迅也如此,阿長很真誠,她對自己的渴望毫不掩飾。
她會交給魯迅很多道理,但這些道理都是那么的瑣碎,同時又是魯迅所厭惡的封建迷信!八探o我的道理還很多”,阿長很耐心的告訴他各種話要怎么說才有禮貌,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其實阿長也只是個保姆,她完全沒有義務(wù)去教魯迅這么多東西,這里也體現(xiàn)出阿長對魯迅的關(guān)愛和阿長的善良與真誠。
長毛這件事情寫出了她作為一個女人的虛榮心,她的這種虛榮心毫不掩飾,面對魯迅的嘲諷卻全然不知情,阿長太樸實,不過這倒讓我想起了她也只是一個目不識丁的粗俗的農(nóng)村婦女。
魯迅一直渴慕著《山海經(jīng)》,總沒有機會得到它,對于沒人理會,魯迅似乎絕望了。一次阿長來問,魯迅就隨意的告訴她了,阿長也不是學(xué)者,跟她說太多她也是聽不懂的!案鐑,有畫兒的“三哼經(jīng)”,我給你買來了!”就這么一句話,讓魯迅像是遇上了個霹靂,他從來就沒想過阿長會給他買,也從來沒想過阿長會給他買來,阿長就是一個農(nóng)村婦女,不認識字,卻還能把山海經(jīng)給買回來,我想這途中一定會遇到很多困難吧,三哼經(jīng)和山海經(jīng),其中有兩個字都是不同的,她卻買了回來,“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nèi)!卑㈤L把山海經(jīng)的全部都買了回來,她對魯迅喜歡的東西不吝嗇,而且我認為她也是一個心思細密的人,山海經(jīng)的事情,魯迅就和他說了一次,而且魯迅自己都沒有當回事兒,她卻記在心里,從家里回來就給魯迅買了“三哼經(jīng)”,表現(xiàn)出她對魯迅的一種關(guān)愛。
阿長,魯迅的長媽媽,一個不起眼到別人不知道她真名字的人,她愚昧,粗俗,但她善良,真誠。現(xiàn)在社會上缺的不正是善良與真誠么?真誠待人,別人才會真誠待你。難道我們真的要墮落成一天到晚勾心斗角的生活么?真的要人與人交往時那么虛偽么?活在真實的世界里,是不是更實際一點呢?
真誠與善良,魯迅眼中的長媽媽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