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略與反抗
一段屈辱的歲月,刻骨銘心
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開始開始,帝國主義列強紛紛入侵中國,由于清政府腐敗軟弱,最后都以割地賠款而告終。
1840年英國為掠奪原料和國外市場發(fā)起鴉片戰(zhàn)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856年西方列強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發(fā)動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化。
1894年甲午中日戰(zhàn)爭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
192019年的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一份愛國情懷,永垂不朽
歷史不能洗去。有一段歷史就像一個永遠醒著的傷口,以一種永遠無法回避的痛楚,時時提醒我們落后就要挨打。
我曾經(jīng)偶然看到過一些慘絕人寰的圖片。其中最令我震撼的一幅是一個革命老漢的頭顱被架在一段破爛的木樁上,木樁上螞蟻成群。那位老漢的臉上仿佛掛著輕蔑的笑容,嘴里還叼著一截煙屁股,那一道道深如溝壑的皺紋如菊花般地在他瘦削的臉上綻放出最偉大的光彩,那一縷英魂永垂不朽……
“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120年前鄧世昌在黃海大戰(zhàn)中為國捐軀,1894年9月黃海海戰(zhàn)中,率致遠號將士首先沖鋒,奮勇作戰(zhàn)。旗艦定遠號帥旗被震落后,即高懸致遠艦旗,以定軍心。在艦傷彈盡的危境中,與日艦吉野相遇。他對大副陳金揆說:“倭艦專恃吉野,茍沉此艦,足以奪其氣而成事”,下令鼓輪怒駛,直撞吉野,不幸于追敵途中被敵艦炮火擊沉,與全艦二百五十余名官兵同時壯烈殉難。120年前的戰(zhàn)火硝煙早已散盡,但中國人民的愛國精神依然是我們最珍貴的財富。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當前,我們每一個華夏兒女都應把滿腔愛國之情化為發(fā)憤學習之動力,熱忱報國之行動。就讓我們飛揚的青春在為祖國強盛而奮斗的過程中閃耀出奪目的光彩吧!
中華當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