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三好”
“三好學生”這個稱號,從小學以來就伴隨著那些優(yōu)秀學生,一路走至初中。我是從未獲得過,也的的確確沒有能力獲得這份榮譽。但至始至終,我都未弄明白“三好學生”呈指哪“三好”。
三好學生的概念最早是由毛澤東提出的,指的是思想品德好、學習好、身體好。老實說,要想在當今的初中里保持優(yōu)秀成績,身體只能說呈健康,難以達到那種體育成績極為突出的情況。但現(xiàn)在的學生們,尤其是教師,往往視“三好學生”為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的代名詞,即使嘴上不說,大家都心知肚明。
新的領導上臺后,全國的教育業(yè)正在一步步改正,有人提出要去除三好學生這個稱號,也有人希望這一榮譽換一個名稱……我認為這些都沒有說到點上。
三好學生的標準,很明顯是“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可是大家都對這個嘉獎產生了誤解,或是說忘記它的本質——激勵學生繼續(xù)進取進步。如今的“三好”是否已經變?yōu)榱艘环N畸形的獎勵機制呢?
應當承認,學習上要做到拔尖是不容易的,可是僅僅知識上的積累就足夠了嗎?僅僅把要測檢的知識弄明白,而得來一個分數(shù)就足夠了嗎?從書本中我們獲取的只有理論知識,真正把它變?yōu)楝F(xiàn)實需要我們去實踐?上У氖,注視到這一點的人并不多,他們的思想與時間都放在了理論之上,真的動手去做,用心去聆聽之人少之又少。
我覺得,“三好”這個獎項本身就不應該存在,更準確的說是不應如此關注于學習一方面,因為這里的學習硬生生的被分數(shù)所取代,而非知識,思想的境界,人的品格和悟性。這些分外重要的內容,只是作為分數(shù)的附屬品,令人感到惋惜,總的來說,這三好應當是人格魅力、深層思想和身心健康。倘若這幾點都做到了,難道說學習成績會差強人意嗎?
當今時代的學生,即使我們自己,應該擁有自己的思想境界,自己的主見,因為我們獲取知識的渠道在不斷拓寬,這樣的環(huán)境下,“三好”的那幾項標準又怎么會遙不可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