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感動出發(fā)
雄鷹因有了對藍天的感動而出發(fā),才有了搏擊長空的孤傲;魚兒因有了對大海的感動而出發(fā),才有了魚翔淺底的幸福;駿馬因有了對草原的感動而出發(fā),才有了馳騁四方的瀟灑。人生就如同一顆晶瑩剔透的露珠,轉(zhuǎn)瞬即逝,如何是人生變得富有意義,就要帶著感動出發(fā)。
若要帶著感動出發(fā)就要懷有一顆感恩之心,學(xué)會感恩,就如同“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卑愕母屑ぶ。
如果我是那秋天即將飄零的落葉,我就要最后一次親吻母樹的枝芽,將無盡的淚水華為前進的動力,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出發(fā);如果我是那云中即將下落的水滴,我就要最后一次擁抱著溫暖的云層,將那說不盡的留戀轉(zhuǎn)化為生活的信念,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出發(fā);如果我是那夏日即將凋零的花朵,我就要最后一次綻放出美麗的花瓣,將無窮的悲痛轉(zhuǎn)化為開放的能量,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出發(fā)。
若要帶著感動出發(fā),就要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帶著感動出發(fā)那是魯迅細味生活,作書傾訴內(nèi)心苦痛的豪邁;那是徐悲鴻細致畫馬,大筆一揮,群馬奔騰的壯魄;生活周圍只要肯仔細觀察那一草一木點點滴滴的變化,社會中民風民俗的轉(zhuǎn)變,你就會有所感而情緒激動。學(xué)會觀察生活帶著感動出發(fā)。
帶著感動出發(fā)需要有一顆悲憫之心,以慈悲為懷,普度眾生,正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感嘆。
釋迦摩尼四處傳播佛教,宣傳佛法,擬寫《大悲咒》,以一顆悲憫之心普度眾生;基因山伯爵不計前嫌,淡然放過邪惡之人,寬容接納,以一顆悲憫之心縱橫歐洲;范仲淹心懷天下,以天下為己任,關(guān)注民生,以一顆悲憫之心包容天下。
帶著感動出發(fā),讓我們馳騁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