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意氣
仰觀迢迢歷史長河,生命的突起與泯滅渺若滄海一粟。然而是什么,宛如雷電般劃出的生命沖撞,在生命的天空掛起一道道彩虹,給后世留下一流的品格,一流的生命注解?
是那穿越時空,千年永不褪色的意氣。《嗌倌陙,“意氣”以其豐富的內(nèi)涵,給人的精神注入活力,給人的生命增加了深度。
是那魂葬烏江的西楚霸王嗎?身后,烏江水蕩滌著你的偉岸;叵肫鹉愀浦鄢,回想起你氣吞殘?zhí),你的眼淚融入了烏江。于是在那個凄風苦雨的夜晚,你毫不猶豫地舉起了手中的利劍,讓烏江見證了一個偉大生命走向孤傲,走向滅亡。對于你,眾說紛紜:假使學著勾踐“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忍辱負重,歷史即會改寫。但你只是揮揮衣袖:是男兒,就該金戈鐵馬去,馬革裹尸還!
千年之后,烏江依舊蕩起洶涌波濤。不肯過江東的項羽啊,你可知:烏江水翻滾著的每一朵浪花,都飽含了人們對你的虔誠和景仰?帝王之椅沒有為你留下位置。你卻憑力能扛鼎的氣概和視死如歸的意志永留丹心照汗青,千秋萬世散發(fā)著琉璃般的光芒。
是那“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嗎?當你吟著《歸去來兮辭》一路踏歌而來,歷史的畫面在那一刻是那樣清晰。五斗米又怎樣?男兒錚錚鐵骨,怎可讓心靈沉淀上俗世的浮華?戴月“荷鋤歸”,是你志趣的歸宿;不為五斗米折腰,是你不屈的性格。當清晨的露珠順著葉尖滑向掌心,你會心地笑了。這露珠融著你的笑容,讓心靈如此熠熠生輝。
在那令人難堪的年代,你選擇的是所謂的閑適。你只是扛著鋤頭,靜靜地站在東晉的一角,卻足以讓所有達官貴人、做作文人黯然失色。你以獨特的志趣和性格真正在流星劃破天際之時與歲月長河完美對接。
與這些偉人相比,我不過是滄海一粟。然而我愿意循著偉人的足跡,去繼承那份屬于中華人的“意氣”。
從三月的櫻花到五月的芙蓉,一個個日子在瞬間溜走,心中的夢在筆端滑過。高三的日子,可以選擇激蕩,可以選擇平靜。但我們應該選擇的,是不屈不撓的奮起!風沙走石來過,我們還要面對前方的叢林。我們意氣風發(fā),我們慷慨激昂,我們破釜沉舟,為的只是六月這份破繭成蝶的美麗。
俯仰古今,我似乎聽到有一種聲音從時空那頭呼嘯而來——這是歷史對意氣的呼喚與渴求。因為:只有這份獨屬于中華的“意氣”,才能承載起這份深情厚重永不褪色的中華歷史,才能造就中華人最挺直的脊梁。于是,中華民族最強勁的脈搏,跳動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