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著追尋光明的人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曾經(jīng)說過:“十九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侖,一個是海倫·凱勒。”這個海倫·凱勒就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作者,也是主人公。這個暑假,我再次閱讀了這本書,她陪伴著我度過了這個暑假很多個愉快而充實的時光。
作為自傳,這本書主要講述了海倫·凱勒的一生,她從小生活在黑暗中,直到七歲那年,莎莉文老師來到她的身邊。給予她愛心與溫暖,讓她走出了黑暗與寂靜的深淵,從此不再孤獨。莎莉文老師授予她知識,海倫·凱勒感受到了語言的神秘,領悟到知識的新奇。她以驚人的毅力,學會了五種語言,考上了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
海倫·凱勒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海寫道:“第一天:我要透過‘靈魂之窗’看到那些讓我生活下去的善良、溫厚與心懷感動的人們。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暗變成白晝的動人奇跡。第三天:我將在當前的日常生活中度過,到為生活而奔忙的人們經(jīng)常去的地方去體驗他們的快樂、憂傷、感動與善良!
海倫·凱勒,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這個被光明世界隔絕,生活在盲聾啞世界中的人,竟然通過執(zhí)著的努力畢業(yè)于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并用生命四處奔波,為殘疾人造福。她是一個執(zhí)著追尋光明的人,雖然她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們帶來了無限的光明。
海倫·凱勒的一生是不平凡的,她給予人們巨大的鼓舞。一個又盲又聾又啞的人,接受了生命的挑戰(zhàn),以驚人的毅力去面對困難、逆境和挫折,終于在無盡的黑暗中找到了光明,用愛心去溫暖世界,把慈愛的雙手伸向世界,為更多的殘疾人造福。
在成長的道路上,遇到崎嶇和坎坷是難免的。在生活中我們也許會遇到很多不如意,在學習中我們也許會碰到很多難題,但是,只要我們想到海倫·凱勒在黑暗中追尋光明的那種執(zhí)著與堅韌,像她那樣有一顆敢于挑戰(zhàn)的心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努力戰(zhàn)勝和克服一切困難,就會達到自己的夢想目標,到達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