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自己,善待別人
人,作為一個生命,赤條條來到世間,只有幾十年,至多一百多年時間,所以人生是短暫的。生命的結(jié)果是死亡,生命的過程就是生——老——病——死。人來到世間當然不是為了死亡,而是為了享受生命的美好過程。讓生命過得充實、愉悅、有意義,才是我們應(yīng)該追求的。
回顧這一生,我體會到,人生價值的真諦,在于讓自己過得愉快,也讓別人過得愉快,就是善待自己、善待別人。人世間只有兩種人,一個是自己,一個是別人。要讓自己和別人都愉快的話,首先要把自己當成別人。當自己遇到痛苦、憂傷的時候,把自己當成別人,讓痛苦和憂傷減輕一點。而當自己欣喜若狂的時候,把自己當作別人,這種狂喜的心情會變得平和、中正一些。這就叫“以平常心看悲喜”。人每天遇到的無非兩種心情,一種是高興的、喜的心情,有好事、賺到錢、升了官、評上職稱、遇到好朋友等等;另一種就是悲,你心里難受,遭到批評了,碰到挫折、失敗了,反正是遇到不順心的事了。人每天遇到的就是這兩種心情,一個悲,一個喜。如果以平常心來對待悲和喜的話,就會感到愉快。
其次,要把別人當作自己。真正同情別人的不幸,把別人的不幸看做自己的不幸,理解別人的需求,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能夠伸手給予恰當?shù)膸椭。同時把別人的幸福當作自己的幸福,不眼紅,不嫉妒,把別人取得的成就看得跟自己的一樣。這叫“善解人意,成人之美”。我們無論做什么工作,接觸什么人,做到善解人意,對你周圍的人有什么痛癢、難處、要求都了解,同時在不影響原則的情況下盡量成人之美,盡量滿足人家的合理要求,那一定能做好工作,處理好人際關(guān)系。
再次,要把別人當作別人。就是充分尊重每一個人的獨立性和個性,千萬不要把自己的想法、意見強加給人,不要傷害人家的自尊心。這叫“尊重人、寬容人”。只有尊重人,才會對人家的一些不同意見、看法,甚至是缺點、弱點,采取包容、寬容的心態(tài),使大家都感到愉快。
最后,要把自己當作自己。一個人征服世界不算偉大,能夠征服自己、超越自己的人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人性有很多的弱點、很多的劣根性,我們靜下心來想,自己身上確實有很多毛病,比如貪婪、妒忌、癡心、愚昧、自大、自私、懶惰、推諉、猜疑等壞習氣。佛學說,“貪嗔癡慢疑”是人的劣根性,確是如此。所以要把自己當作自己,就是要勇于改錯、勇于忍辱、勇于擔當、勇于超越,不斷克服自己身上的缺點、弱點,不斷使自己的人格得到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