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受是一種智慧
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边@段話由孟子所說,雖然已是千年前戰(zhàn)國時期的言語,但我覺得今天依然很受用。
眾所周知的一個故事——臥薪嘗膽。越王勾踐,與吳國大戰(zhàn)數(shù)年,最終越王戰(zhàn)敗,被抓到吳國,吳王為了羞辱他,給了他很多低賤的活干。越王心里雖然很不服氣,但仍然極力裝出忠心順從的樣子。在數(shù)年后,吳王見他是心甘情愿為自己服務,便松懈了警惕心,讓勾踐回到自己家鄉(xiāng)去了。勾踐回家后,在床頭掛了一個苦膽,每吃飯前就嘗嘗苦味,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在他覺得時機已到,召集了當年忠心耿耿的文武大臣們商討大師,吸取教訓,各處招兵買馬,大動干戈,最終吳國被滅。
越王勾踐的事例不正好說明了這種智慧嗎?歷史上還有很多人,如:韓信小時候被村里的孩子欺負,有一次要他從胯下鉆過去,韓信照做了。但是,不正是因為當年的胯下之辱,才成就了他的事業(yè)嗎?
同樣,智慧是多變的。
在校園里,或許經(jīng)常遇到一些幫派組織,這些“小集團”愛欺負弱小的同學。往往同學們受到欺負后不反抗,反而助長了他們的威風,讓他們蹬鼻子上臉。當他們欺負你時,你順著他們,反而讓他們覺得你好欺負,因為你不會還手,從而導致他們變本加厲地一次又一次地壓迫你或其它同學。這是愚智。
俗話說:“人退一步,海闊天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边@種智慧也不少。
有人在公車上踩你一腳,卻沒說對不起;在擁擠場合,被人推搡一下。這些都沒事,因為自己并沒有什么失去,為了避免大動干戈和口水戰(zhàn)或是浪費時間,甚至是傷到了自己的身體,是不是更不值呢?為什么不寬容些呢?與其將這些煩瑣小事堵在心口上,不如將他們忘了吧,快樂自己,對嗎?
忍受是一種智慧,更需要你好好得去把控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