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迷
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蓖瑯涌梢哉f,癡迷是成功的最佳捷徑。
癡迷,讓人有對學習工作的專注。巴爾扎克說:“癡迷于某個事業(yè)的人,會取得令自己驚訝的成就。”這句話盛贊了癡迷的作用,而巴爾扎克本人就是一個典例。巴爾扎克是一位著名的高產作家,我認為對寫作的癡迷是他成功的關鍵。他每天寫作十幾個小時,且常常陷于情節(jié)中不能自拔。在創(chuàng)作《高老頭》期間,巴爾扎克一連幾天神情沮喪,家人詢問后,她喃喃地說:“高老頭死了!痹趧(chuàng)作《歐也妮·葛朗臺》時,一位朋友來訪,巴爾扎克忽然怒氣沖沖地對他說:“是你,是你逼迫那個不幸的少女自殺!”朋友非常不解,詢問他的家人才知道,巴爾扎克在說小說中的人物。如果不是對寫作癡迷到此種程度,又怎能成就他這位如此偉大的文學家呢?
癡迷,讓人有艱苦工作的快樂。巴甫洛夫是俄國的一位生物學家,他對研究和實驗如此癡迷,以至于身邊的親人朋友時常遭他冷落。有一天,朋友百般勸他去與未婚妻約會。當時巴甫洛夫正高興地做著實驗,不得以,才停下手中的工作。結果在公園里一遇到未婚妻愛瑪,巴甫洛夫就抓住她的手,愛瑪以為巴甫洛夫要吻自己,便幸福地等待著。誰知,巴甫洛夫給愛瑪把著脈說:“你心跳正常,身體狀況良好!睈郜斏鷼獾卣f:“你只喜歡做實驗,回去做你的實驗好了!”巴甫洛夫信以為真,高高興興地回去了!肮ぷ鞯臅r候也是我最快樂的時候!卑透β宸蜻@般說道。是對生物研究的癡迷讓巴甫洛夫樂于工作,而一個樂于工作的人又怎會不成功呢?
癡迷,讓人有堅持不懈的毅力。池田大作說過:“癡迷于某件事的人,非得到成功才會停止。”對于癡迷與堅持不懈,很少有人能比得上貝多芬。一次,貝多芬進了餐廳,把桌子當作鋼琴彈著,并側著耳朵,仿佛沉迷于其中。一曲作罷,他對服務員說:“結賬!狈⻊諉T笑著答道:“先生,您還沒有吃飯呢!”正是對音樂的如此癡迷,貝多芬才能在遭遇耳聾等許多挫折時,仍堅持不懈,成為音樂史上的一座豐碑。
以上例子展示的是三位偉人,他們有著對事業(yè)的癡迷,但這癡迷讓人肅然起敬!這癡迷展示了人性的偉大,也指引著他們取得了偉大的成就。
蒲松齡說:“書癡者文必工,技癡者藝必良!焙尾蝗グV迷?成功等待著癡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