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實自我
今天的努力是美好明天的基礎,因此,你片刻都不能放棄讀書,若有浪費,即使是片刻也可能給你帶來終身遺憾。
從古到今,凡是成功者都是不肯滿足于現(xiàn)狀,而是不斷為更美好的明天做準備。
楊振寧教授有個評論:“中國的留學生,學識成績都是很好的,但知識面不夠寬。還有就是膽子太小,覺得書上的知識就是天經地義不能隨便加以懷疑,跟美國的學生有很大的差別。”
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朱棣文教授也認為:“中國的學生學習很刻苦,書本成績很好,但是動手能力差,創(chuàng)新精神明顯不足!比绱酥畬W生,怎會在時代的浪潮上站住腳呢?兩位學者的評價,一針見血地打中了我國傳統(tǒng)教育的要害。教育這個名詞,意義很廣泛,對于有些東西,壯年人的讀書能力比青年人的讀書能力強得多,他們進入了社會之后,往往更能體會什么才是時代需要的,有了針對性學習的效果也就更好。有許多人在學校時成績平庸,但日后在學問事業(yè)上往往有驚人表現(xiàn),這就是因為他們在不斷進取。無論歷史多么的宏偉,無論現(xiàn)實多么的美好,富有生命力的人們總應該去探索、去創(chuàng)新!
一位哲人說得好:“人的生命的高峰體驗,不是對彼岸世界的冥思,而是在今天有限存在中把生命體驗發(fā)展到極限。
人們要問一個問題:在一個有限的時間段中,為什么世界上那么多的有趣事情,你從不試著去嘗試、去做?為什么在你告別這個美麗的世界時,心中會有那么多的遺憾?為什么你從來沒有進行過生命的高峰體驗,哪怕只是一分種、一秒種?
作為一種人生的營養(yǎng)液,史學出現(xiàn)了時間的超越,要打破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界線,以便讓對過去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憧憬,都成為構筑今天生命大廈的磚瓦”。
柏拉圖在兩千多年前就斷言:知識是一切能力中最強的力量。只有不斷地為自己充電,不斷的充實自己,才有取得通向成功之路的“敲門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