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愛心樹》有感
讀了美國作家謝爾.希爾弗斯坦寫的《愛心樹》后我恨受感動。
故事講的是從前有一棵樹,她衷心喜歡一個男孩,男孩每天都到樹前去吃蘋果捉迷藏,靠在她的樹干上……樹好開心呢!可是男孩一天天長大,他對樹的要求也愈來愈多,樹則盡其所能地一再施予。許多年過去,男孩已經(jīng)沒有變成垂暮的老人,疲倦地回到大樹的身邊。大樹已經(jīng)沒有什么可以給他,只是讓男孩坐在自己的樹墩上,好好休息……
我感覺書中的大樹就像我們的父母和老師,父母給予我們生命,老師為我們啟智。他們都是我們生命中的那棵愛心樹,在我們需要他們的任何時候,他們都會無怨無悔地幫助我們,支持我們。他們像一盞盞不滅的明燈,照亮了我們的心靈。而我們就是那個“貪得無厭”的男孩,有了快樂獨自享受,一有困難,一有挫折,才會想起他們,想要他們幫助自己。
蘋果樹的“有求必應”讓人感到無比的心酸,父母不也一樣嗎?父母總是無怨無悔地滿足我的一切要求,而且永遠不求回報。想想我們做子女的,接受著父母慷慨的給予,享受著幸福,一天天長大了,卻又對這種愛的奉獻無動于衷,天下所有父母都在不停的給予中得到快樂,在一天天期待中衰老。男孩的自私與蘋果樹的無私在催促著我們:愛自己的父母吧!
讓我們學會去愛自己的父母吧!他們十分辛苦。我們不能做那個男孩,我們應該做善良、心中有愛的大樹,就算做不了大樹,那就讓我們做棵小小的愛心樹吧,不但要感恩并回報關心和愛我們的人,還要奉獻更多給需要關心和愛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