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這個世界
生逢改革開放的盛世,自1980年起,本人有幸看了看世界。這十幾年,我訪問了美洲、歐洲、亞洲、非洲和大洋洲的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很有意思。世界真奇妙。
世界又是很大。北半球的秋天正是南半球的春天。北京的正午恰是美國的子夜。你講這種語言,他講那種語言。你的錢他不用。你的法律管不到那里。在這個國家和地區(qū)不方便說的話,到了另一個國家和地區(qū)卻變成了老生常談。在這里覺得很重大很嚴(yán)肅乃至很驚心動魄的事情,到了他那里只不過是笑談。世界并不是只是你一家,正如不是僅你一人。認(rèn)識到這一點很重要,免得坐井觀天,鼠目寸光,夜郎自大,再進(jìn)一步就會是自欺欺人,癡人說夢,一會兒崇洋,一會兒又是盲目排外……反正中國這方面的成語多的是,而我們這方面的教訓(xùn)大概比成語更多。承認(rèn)多元性才能進(jìn)行與外部世界的交流并從中有所獲得有所長進(jìn)。
世界又是很小,彼此影響,相互之間的關(guān)系愈來愈密切。一家一本難念的經(jīng),和平的問題,發(fā)展的問題,環(huán)境的問題,民主的必要與民主的麻煩,道德的必要與道德的解體……人類的困境其實是共同的與共通的。
世界各國是互為參照的。到任何一個國家游覽——哪怕僅僅是游覽——對于我們都是極好的啟迪,又是極好的超脫和消釋。有一些關(guān)上門百思難得其解、令人頭痛欲裂、只覺得爆炸在即的問題,拿到另一個參考系統(tǒng)的范圍一看,實在是小菜一碟而已。
所以我們的古人已經(jīng)知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重要。心胸開闊與狗肚雞腸就是截然不同。理念不同,氣質(zhì)也不同。行事不同,做文也不同。關(guān)上門稱王稱霸與“風(fēng)物長宜放眼量”的風(fēng)格迥然不同。其不同也如白晝與黑夜。那狹隘者其實是太苦了,太可悲了。
我喜愛漫游。我喜愛舊金山的金門大橋。我喜愛波士頓教堂玻璃上的反光。我喜愛俯瞰佛羅倫薩的全景。我喜愛在倫敦的圣詹姆斯公園喂鴿子……我震驚于卡納克神殿的宏偉。我陶醉于塞納河的泛舟。我神往于塞萬提斯石像肩頭的鴿子。我諦聽莫斯科教堂的鐘聲。我賞玩泰國少女編織的小巧而又精致的花環(huán)。我品味精美的日本和食。我奇異于南太平洋的完全不同的星空……多么好!
我從年輕時就特別喜歡“漫游”這個詞,當(dāng)然不僅僅是漫游,但也不妨漫游。人生苦短,未知的領(lǐng)域苦多,惱人的麻煩苦多,在漫游中安慰自己和別人,在漫游中得到休息和調(diào)整,在漫游中消釋緊張和壓抑,在漫游中避免急躁和意氣用事,在漫游中消除偏見與空想,在漫游中獲得智慧和靈感,在漫游中排遣自己的苦惱和憤怒,在漫游中得到新知識與經(jīng)驗。
還有比這個更好的事么?在我漫游的時候,我更知道什么是重要的與值得的了,也更知道忽略那些本來不值得注意的事情和人物了。
我要將我的漫游的見聞告訴你們,然而更重要的不是我到了什么地方和看見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我的漫游的心態(tài)——饒有興味,心平氣和,廣結(jié)善緣,八面來風(fēng),努力去理解與自己不同的一切。而不是噘著大嘴,氣急敗壞,拒人于千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