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情
書,用白紙黑字勾勒著一幅幅精妙絕倫的故事;書,用精美的圖畫表現(xiàn)每個人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它或許不只是一個名詞,我覺得更像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靈魂,一幕幕正在上演的人生活劇。
當代作家余秋雨說:“讀書的最大理由是擺脫平庸。”正所謂——平庸者,無所事是,無事生非。所以黃山谷提出要擺脫平庸,就要用古今澆灌。他說:“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澆灌,則塵俗生其間。照鏡覺面目可憎,對人亦語言無味!奔词遣┯[群書而擺脫平庸之方法矣。
然而書海浩瀚,自是容清流也納濁水。固然有啟蒙智慧,增廣見識的好書,也有吟風(fēng)嘆月、亂人意志的閑書,還有傳播黃毒、毀人思想的壞書。因此,只有“善讀”才可“醫(yī)愚”。反之,不加選擇的“開卷”,不僅不會“有益”反而會“愚上加愚”。前人言:“凡讀書須識貨,方不錯用功夫”,斯言之善也。
讀書之益,增識、獲趣、致雅。一部史書,猶如一幅展開的畫卷,諦聽時代的脈搏,咀嚼人生之甘苦;一曲詞,詩情畫意呼之欲出,深深癡醉。從“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中讀出李白的豪情壯志,灑脫不羈;從“無邊落木瀟瀟下。不盡長江滾滾流。”中讀出杜甫天涯倦客、四處漂泊的孤寂悲涼;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中讀出蘇東坡昂奮的激情和曠達超逸的思緒;古賢金哲論述,縱橫萬里,上下千年。
但明朝理學(xué)家薛宣曾說過一句話:“讀書不尋思,如迅風(fēng)飛鳥之過前,響絕影滅,亦不知圣賢所言為何事,要作何用。”的確,不加思索的讀書過程是空洞的,是膚淺的。閱讀是為了讓人們更全面、更理性地看待這個世界。
看盡史話,馬謖“飽讀兵書”,卻逃不了兵敗街亭,人頭落地的厄運。歷代“文字獄”屈死多少說真話、寫真事的英才!另有些好弄文者,寫起來筆下慷慨激昂,行將起來卻大相徑庭。宋徽宗政和五年頭名狀元秦檜,后卻變節(jié)為奸,遺臭萬年,是為史鑒。故為人須德才兼?zhèn)洳欧礁曳Q俊杰。
“唯文有色,艷于西子;唯文有華,秀于百卉”。享受讀書的青春,是寫意的青春,是飛揚的青春。一本書,既可盡歌前唐金戈鐵馬,又可吟晚清雁落平沙;一段文字,可以清唱和煦陽春白雪,又可頌揚金秋碩果飄香。在書中,我聽到了絲綢之路上響落的駝鈴聲,我看到了法國拿破侖雄戰(zhàn)沙場的英姿,我看到了冰心字里行間對母愛、童真和自然的殷切問候;我被李白“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豪情所折服;我為李煜“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的無奈所嘆息;我被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堅韌所感動。他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問世間凡事,不做紅塵俗人,一壺酒,一支筆,一點墨,一腔豪情滿腹失意,卻留下了多少經(jīng)典的詩句傳誦至今,那是多么的灑脫!
開一片清塘藏月色,拓一片凈土掩花魂。喜歡這樣至真至純的境界,太潔凈,太安寧了。清波漣漪,寂靜無聲,唯見月色琉璃,如銀似玉般傾瀉。幾枚花瓣在微風(fēng)里悄然飄落,在尋覓一個純凈的歸依。守望心中的那方凈土,不為成佛,只為靜享那份心的安寧與潔凈,”閉門即是深山,讀書即是凈土!
楚辭的風(fēng)騷,漢賦的酣暢,唐詩的艷麗,宋詞的俊逸——觀滄海,望星空,明月清風(fēng),梨花帶雨,鐵馬金戈,疏影橫斜,暗香浮動,殘荷冷雨,優(yōu)雅淡遠。斗室之間,書香彌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