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份深情,流淌在村莊深處
秋日薄暮,人與海棠俱醉。夜晚,枕著雨聲入夢。夢里有一座村莊,被青山圍攏,被綠蔭覆蓋,踮起腳尖遠遠望去,炊煙和霧裊裊升起,房屋和諧相鄰,里面住著我溫暖的童年。夢的這頭是霓虹閃爍的不夜城,山高路遠,可還未等我啟程靠近,就聽見母親在廚房忙碌的聲響,晨牧的山歌,清脆悠揚。大人們的吆喝,孩子們的嬉笑,田野里的秧苗沐浴著溫潤的雨水,自由暢快地呼吸,就連菜園子里的蔬果也溢著清香撲面而來。
村莊的一切,仿佛籠罩在一片圣潔的霞光里,寧靜祥和,卻又充滿希望和溫暖。那些童趣盎然的美好時光,我都記得。那些兒時唱過的山歌,抓過的泥鰍,放飛的紙飛機、夕陽下恩愛的老夫妻,站在黃昏下的父親,仲夏夜里奶奶輕搖的蒲扇,一幕幕在我腦海重復(fù)播映著,深刻著。有關(guān)童年的點滴,一直在我記憶的谷倉里儲存著。
在村莊的身影里,我望見了自己的人生。
黎明,太陽拽著熟睡的我起床。夢醒了,但我的身影,依舊奔跑在村莊的小河旁。
大榕樹下的回憶
村里有一座寺廟,里面供奉著來自各路的神明,每年村民帶食物、香料、稀有物等貢品來到寺廟朝拜,祈求來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家人平安喜樂。
寺廟旁邊生長著一棵大榕樹,它碩大的枝干粗壯無比,大多樹干像龍一樣盤旋回繞著,好幾百年了,他都挺拔著扭曲的身體,一直向高處延展,與雄鷹一起探聽天空的秘密;寒來暑往,它像守護神一樣陪伴著寺廟,也庇護著我們。
季節(jié)變遷,在它身上沒留下任何滄桑的痕跡。無論你在哪個季節(jié)仰望它,它都是頭頂著一把巨大的綠傘,葉子在夏天仿佛綠得像翡翠,當(dāng)清風(fēng)來時,便會送來一陣陣清爽和清涼。
炎炎夏日,它便成了避暑最佳去處。
兒時的我們,最喜歡徜徉在它的周圍,手拉手圍著它一起嬉戲,打鬧,笑聲從沒間斷過。榕樹蔭下,落下斑斑點點的光,和連綿重迭的蟬鳴,以及絲絲山風(fēng)的絮語。
而最令我難忘的還是大榕樹下的皮影戲。在過去那個電影、電視還沒有普及的落后小山村,皮影給我們童年增添了很多的樂趣。一塊白色幕布,幾根小竹棍,形態(tài)各異的紙人,一個個用鄉(xiāng)音曲調(diào)唱述的故事,頗有京劇的韻味。一年一度的廟會,是村里的盛事,廟主會邀請皮影戲班來表演,熱鬧一番,十里八鄉(xiāng)的人都會聞風(fēng)而來。他們不約而同帶上小板凳,老人牽著小孩,姑娘結(jié)伴同行,早早來到搭好的戲臺前,占領(lǐng)風(fēng)水寶地,等著好戲開場。大家人擠人地坐在一起,煞是熱鬧。女人在底下織著針線活,男人邊翹著二郎腿邊抽著大煙袋,只見兩個影人幕布前,騎著紅、黑戰(zhàn)馬,時而怒目相對,時而手持大刀對打,劇情跌宕起伏,再加上班主詼諧幽默的唱腔,著實精彩,著實有趣,令人捧腹大笑,回味無窮。
而人的一生就像一出皮影戲,來去匆匆,落幕時,會有人長嘆噓唏,也會有人風(fēng)光得意。一會我們是法力無邊的孫悟空大鬧天宮,一會又變成作惡多端的秦檜被打得喊冤叫屈。角色不停變換,而那個在影窗背后操控著我們的人,其實一直都是我們自己。但我只想保持著最初童年那份單純的信仰,不偏不倚,走過以后的每一個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