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談
前幾天,在微信看到一個80后美女博士王帆的演講視頻《做一個怎樣的子女》,演講令人深思,窺人發(fā)省。那個視頻我是在父親的病房外看的,因此更受震撼。演講強調(diào):至親之情不應(yīng)該是彼此看著對方的背影,而應(yīng)該是——你養(yǎng)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看了這個視頻,我覺著有一種羞愧,就像華少點評的那樣,其實我們很多人都不會做兒女,也不會做父母。特別是在當(dāng)今的社會,我們的父母從小都在教我們?nèi)绾魏煤脤W(xué)習(xí),如何好好做人,但從來沒有教過我們?nèi)绾蔚男⒕此麄儭.?dāng)我們成為父母以后,我們也沒有教過孩子如何去孝敬我們,說實話,我們無從教起,因為我們本身就不會。
演講中談到80后的獨生子女這個特殊年代,其實我們這些60、70后的父母,同樣也是一群“空巢”老人。我們每個人不仿靜下心來想一想:從出外求學(xué)開始,我們有多少時間是和父母待在一起的?我們一年時間回家探望過幾次父母?我們以探望父母的名義回家,真正的陪父母說了幾句話?當(dāng)我們的父母總拿著兒女的過去在他們的朋友面前炫耀時,我們汗顏了!
于是,我有了一種急迫感,就是把父母接到身邊來。本以為這沒什么難度,但當(dāng)我給父母提出這個請求時,兩人默然……我才想起來,父母每次到我家,是從來不過夜的。問其原因,總是說在我家不習(xí)慣,一個人也不認識住著著急,或者就是家里沒人不放心。等等諸多理由,其實就是不愿意住在我家。
究其原因,可以追溯到女兒出生時,那次父母興致勃勃來伺候老婆坐月子,結(jié)果母親和岳母生活習(xí)慣不同,岳母心直口快,說了她幾句,結(jié)果母親悶悶不樂,給我訴說委屈。為了不再產(chǎn)生這樣的矛盾,孩子滿月一過,我就讓父母回家了。之后,父母再也沒有來給我?guī)н^孩子。孩子慢慢長大了,對于爺爺奶奶的感情明顯沒有對姥姥親昵。無從說孩子什么!誰帶大的孩子對誰親,這是必然規(guī)律。也曾經(jīng)想過改變這種情況。
曾經(jīng)看到過這么一段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平常如果不懂太多教育孩子的方法,你就記住一條,在孩子面前,拼命的孝敬你的父母,這樣孩子以后也會向你孝敬父母一樣來孝敬你?墒敲績扇齻月才能回家一次,每年只有三、四次的“表現(xiàn)”機會,對孩子的影響會有多少呢!
孝順,從一定層次上來說,就是陪伴,陪伴產(chǎn)生共同的經(jīng)歷,有了共同的經(jīng)歷,才會有共鳴,才會有談話的話題。這些話題的溝通,是我們與父母交流的元素。我們現(xiàn)在留給父母的都是小時候那些回憶,因為我們沒有時間去填充父母的現(xiàn)在。有時候我會非常的羨慕妹妹,因為她是一直陪伴在父母身旁的。當(dāng)父母在別人面前夸我孝順時,我覺著很違心,其實最孝順的人是一直陪在他們身旁的妹妹一家。當(dāng)父母待我們?nèi)缈,我們的孝順從何談起?/p>
古人說:“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無孝子!蔽矣行┎徽J同這個說法,不論“孝跡”,“孝心”如何體現(xiàn)?我國古代有一部《孝經(jīng)》說:“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毙⒉恍⒅饕得看“行”!靶小痹谶@里蘊含著事跡,說教如果沒有事例,如何讓大家接受,于是到了元代,我國又衍生了一部《二十四孝》,其中里面的賣身葬父、臥冰求鯉等二十四個故事,大多數(shù)人耳熟能詳。且不說這些故事是否可以效仿,是否有一定的政治目的,就其事例能流傳至今,也不是沒有一點可取之處,最起碼證明了我的觀點:孝順不但要有孝心,還要有孝跡。
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有孝順之心,但是我們?nèi)鄙傩㈨樃改傅姆椒。也就是說,我們大多數(shù)人“有孝心,無孝道。”如何盡孝道,我也不懂,但我認為最起碼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量力而為。自己明明每月只能掙來三千塊錢,為了證明自己是個孝子,非要花六千元去給父母買東西,可是你跟人家每月掙三萬塊錢,拿出一萬來給父母花銷的人比,是不是還差點?這就是前面對聯(lián)中所說的“論心不論跡”的原義。孝順的方法很多,一個電話、一句問候、一個擁抱、一個微笑都是孝順。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本身就不多,他們是最容易滿足的;其次要弄懂什么是孝順,孝順孝順,“孝”不一定非要“順”著父母的意愿來。莊子說“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蔽覀兊母改溉绻际窃滥、孟母那樣的人,順是必須的。可惜的是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父母,恰恰都是一些普通人,修養(yǎng)不一定都很高。是有那么一句話,“天下無不是之父母”。但是這句話有個參照物,那是對兒女來說的。對社會和公眾來說呢?如果我們的父母有錯,做為兒女能及時指出,是最大的孝道;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yǎng)。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孝順的行為可以分成三個等級:最高一等的是言語、行為和內(nèi)心都能尊敬父母,次一等是不打罵侮辱父母,對他們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給他們養(yǎng)老送終。
“孝”本義有效仿、傳承之意!抖Y·祭統(tǒng)》中這樣解釋:孝,從爻從子。效也,子承爻(天地萬物變動、生生不息的規(guī)律)也,善事父母也。順於道,順天之經(jīng);循於倫,循地之義。本意是上一代與下一代融為一體。《說文解字》解釋篆體孝字云:“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毙⒆謱懙木褪抢先伺c子女的關(guān)系!对娊(jīng)》中有這么一段話:“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長我育我,顧我復(fù)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比欢⒅皇侵傅氖切⒕锤改竼幔
《三孝誡·七古》中把“孝”分為三個層次,“人生三孝上中下,一孝更比一孝大;父母恩情比海深……天地恩情過父母……圣賢恩情勝天地……”簡要概括三句話:孝敬父母;效法天地;效仿先賢。至此處,本文主題盡顯:“孝”者,繼承、發(fā)揚爾。此為“孝”談